“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切实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通过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节水体制机制基本构建。出台《广东省节约用水办法》《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节水型社会格局初步形成。建成30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占全省县(区)总数23%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
节水减排生态环境效益逐渐显现。用水总量减少38亿立方米,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72.3%提升至88.5%。
节水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新修订用水定额覆盖全省各行业用水量的90%以上。90%现状许可水量、60%用水总量的取用水户实现在线监控。
节水市场活力明显增强。15个坐便器产品型号获得国家水效领跑者称号。完成了广州和惠州市用水指标交易。完成4宗合同节水项目。
二、“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格局?
(一)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成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体系,全省节水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节水基础设施基本补齐,节水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提升,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
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全面达到国家下达目标要求。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20年的0.514提高到2025年的0.535。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0%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20年的82.4%提高到2025年的85%。
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由2020年的3.6亿m3提高到2025年的8.0亿m3。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全省由2020年的23%提高到2025年的60%,珠三角核心区由2020年的40%提高到2025年的90%。
展望2035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节水型社会新格局。
(二)南方丰水地区的节水特色之路
节水空间格局:构建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节约用水空间格局。
节水标准体系:实现节水监督管理有标可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
节水能力建设:构建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在线协同、管理合规有序的全省智慧节水管理平台。
节水市场创新: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数量领跑全国。
节水理念意识:强化“节水就是减排”的理念普及。
(三)总体布局
珠三角地区:高效集约、高质发展
对标全国高标准节水水平,强化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深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智慧节水建设,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高效多元、协调发展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临海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加大海水和雨水利用,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节水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适水发展
加强农业和农村节水,抓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打造生态节水型灌区,加快城乡供水保障设施建设和节水器具普及,形成与生态功能相适宜的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四)重点任务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用水过程管理。推动出台《广东省节约用水条例》,研究制定用水总量管理办法,严格取水源头管控,加强用水监督管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等,切实在取用水过程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新增50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2.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加快推进韩江粤东、茂名高州水库、雷州青年运河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35个节水型灌区、5个水效领跑者灌区;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实施面积2550.50万亩。
3.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控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在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建成20家以上节水型标杆企业和10家以上水效领跑者企业;推进现有企业及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建成10家节水标杆园区。
4.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提升城镇用水效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将深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全省建成6个水效领跑者城市;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及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从严控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5.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构建多元用水格局。将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在缺水型城市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等市优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在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以及茂名市茂南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珠海桂山岛海水淡化工程等5个海水淡化利用项目;推进雨水集蓄与利用。
6.推进智慧节水建设,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健全节水用水统计制度,补齐取、供、用水计量监测基础设施短板,构建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在线协同、管理合规有序的智慧节水管理平台,推动节约用水监管能力现代化。
7.深化节水市场机制改革,加快节水技术和产业发展。聚焦水价重点领域和水权机制改革,建立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激发节水市场活力;开展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行动,建成10个以上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每年新增1~2宗合同节水示范项目。
8.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节水素养。制定公民节水行为规范,征集广东节水形象,拍摄制作节水宣传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主题宣传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节水;培育及扶持一批节水护水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强节水教育培训,建成15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相关链接: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