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暨省水文改革发展成就介绍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日期:2023-03-29
字体: [大] [中] [小]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9日(星期三)下午3时,在广东大厦三楼多功能厅举行《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暨省水文改革发展成就介绍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作主发布,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省水文局负责同志和水文专家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邓鸿: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暨省水文改革发展成就介绍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水文条例》是我省第一部专门规范水文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于2012年11月29日由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到现在已经施行超过了十年。通过这十年的工作实践和成效验证,《条例》进一步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了加强水文工作的实施路径,为全省有效开展水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依据,有力促进了水文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近,我们迎来了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水、节水护水意识得到更多的普及。为了更好地总结《广东省水文条例》施行十年以来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继续贯彻落实好《条例》,推动全省水文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人大、省水利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水文专家,向大家介绍《条例》施行的有关情况。

主持人邓鸿: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分别是: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副主任委员林进雄;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省水文局局长廖征红;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专家陈芷菁。

  现在,有请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介绍《条例》的有关情况。


申宏星: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心、支持广东水利事业和水文工作,广泛宣传报道了水文工作的政策、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为水文事业发展进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表示衷心感谢。2013年1月1日,《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至今已施行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全省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申宏星:

  一、我省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广东省水文条例》的颁布施行,在指导水文站网建设、监测能力提升和管理体制完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全省水文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全省水文站网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目前,全省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达到4092处,较十年前增长了近一倍,水文站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监测需求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全面覆盖,同步监测市级行政管理的28处边界河流断面水量水质;76个省属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覆盖率较十年前增加近8倍,监测站数量全国第一。二是水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采用各类声光电先进设备,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载具投入水文生产应用中。水文监测要素不断拓展,水位、雨量、蒸发、地下水等实现100%在线自动监测,流量在线自动监测覆盖率由5%提高到85%以上,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已具备地表水127项、地下水101项认证的检测能力,水文监测要素的全面性、在线自动监测水平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水文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共设立11个直属地市级水文分局、19个市级水文测报中心和49个县级水文中心,水文服务深入县级基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坚实水文支撑。

  二、水文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服务支撑

  一是以精准及时的水文测报,构筑水旱灾害防御的首道防线。十年来,广东成功迎战“尤特”“威马逊”“山竹”等60个台风和“18·8”“22·6”等210场暴雨洪水,水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预测预警作用,关键期洪水预报准确度达到98%以上。2022年初,面对韩江、东江流域和粤东地区近60年来最严重干旱,我们深入开展旱情分析研判和咸情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向各级政府提出水量调度建议,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持。在“22·6”北江特大洪水期间,提前38小时预报北江将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为几十万群众转移、防洪调度决策、堤坝除险加固,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牢牢掌握了防汛抗洪的主动权。二是以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撑,构建水资源高效管理与保护的关键保障。各级水文站持续加强水资源监管重点区域的水量水质监测,实现全省重点取用水单位取水口水量在线监控,及时开展全省水资源状况综合分析评价,为水资源管理、供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扎实开展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水质达标率等约束性考核指标的监测、统计与分析工作,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发挥了关键“技术裁判员”作用,助力我省多次获得国考优秀成绩。三是以先进有效的水生态监测,巩固河湖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重要支撑。按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部署安排,紧密围绕河湖长制落实、万里碧道建设、“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国考断面水污染攻坚等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监测,多方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开展全省19条重点河湖23个断面生态流量保障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枯水期小流量监测技术难题攻关。开展鉴江、东江河湖健康评价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省河湖实际的健康评价技术体系,为河湖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四是以详实准确的水文数据,夯实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基础。广东水文自1899年在三水开始观测记录水位以来,已有120多年历史,累计形成历史水文资料近7万卷(件),汇集至水文数据库的整编数据约有5600余万条,汇集至广东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约有26万条。精确详实的水文数据在乐昌峡、飞来峡、潮州供水枢纽、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鉴江供水枢纽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我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以快速响应的监测技术,锻炼应对突发水事件的先锋队伍。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组建了“广东省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构建起机动灵活、快速处置的水文应急监测体系。2008年5月,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广东水文派出水文应急队三上唐家山,抢测堰塞湖水文数据,在堰塞湖排险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锋”称号。近年来,在清远阳山堰塞湖、珠海石景山施工隧道透水事故等突发水事件中,广东水文奋勇当先,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水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水利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新使命、认清新形势、把准新任务,进一步加强《条例》贯彻执行,聚力实施“851”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秉承“把脉江河,服务民生”的宗旨,持续提升水文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水资源分析评价服务能力,奋力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支撑和保障。谢谢大家! 


主持人 邓鸿:谢谢申宏星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中新社记者:

  《广东省水文条例》是我省第一部专门规范水文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自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已有十年时间。请问省人大领导,这十年来,《条例》的实施效果如何?未来将如何继续有效发挥法治作用?

林进雄:

  感谢您的提问。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2012年,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为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发展水文事业,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水文条例》,从法律层面赋予水文工作新的内涵,建立和完善了水文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情报预报、水文资料汇交管理与使用、水文监测环境与设施保护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制度。

  《条例》施行十年来,为我省水文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一是强化了水文行业统一管理。二是有力推动了水文站网的统一规划建设。三是有效加强了水文监测设施和水文监测环境保护。四是充分保障了水文在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功能。

  新时期对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持续深入贯彻《条例》。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水文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水文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二是严格实施专用水文测站设立审批、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等制度,确保水文监测数据完整、可靠、一致。三是加强执法,依法查处破坏水文监测设施、水文监测环境,以及未经审批建设、迁移水文测站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我省水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人 邓鸿:下面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当前,广东正在扎实推进“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对保障区域水安全、协同推进水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省水文局领导,新形势下,在保障大湾区的水安全方面,水文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廖征红:

  谢谢您的提问。为积极助力“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水文部门主动作为,全力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大湾区水文机构建设。在大湾区已有的4个水文分局基础上,2015年新成立了清远水文分局,为服务北江防洪调度、保障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2018年挂牌成立了深圳水文分局,为深圳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建设国际一流城市水文典范提供了机构保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大湾区其他地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水文机构。

  二是不断提升基层水文服务能力。长期以来,受人才力量和技术水平限制,水文部门以省市级政务服务为主,难以满足县区级有关部门对水文服务的迫切需求。2021年起,广东水文以水文测报中心为基础,全方位构建水文测报一体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市、县级水文测报能力和服务水平。成立了包括广州南沙区、珠海香洲区在内的49个县(区)水文中心,分批推动开展县区级水文服务,不断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三是全力做好水安全保障支撑。在对港、对澳供水服务方面,开展大湾区重点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做好非汛期珠三角咸潮分析和压咸补淡技术服务,确保经济社会供用水安全。比如2021年东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干旱,水文部门持续做好旱情监测、动态分析水情,科学提出蓄水保水建议,为香港和深圳、东莞等地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市水文方面,在佛山建成了全国首套城市内涝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为佛山城区的防洪排涝、应急调度和交通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下一步将在广州开展城市水文规律研究和内涝预报预警技术探索,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人民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省水利厅申副厅长,广东水文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可以提供哪些支撑?


申宏星:

  谢谢您的问题。广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5,但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水平的73%,以全国6.6%的水资源量保障了全国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国10.9%的GDP。为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广东水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服务与保障。

  水文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2012年起,广东水文通过对取用水相关约束性考核指标的监测、统计及分析,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中发挥了关键的“技术裁判员”作用,为我省取得国考优异成绩提供支撑保障。十年来考核成效显著,在GDP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省用水总量下降速度高于全国和同类型南方丰水地区平均水平,其中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4%、62.4%,有力支撑了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文也是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的参谋。面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问题,广东水文不断强化自身本领,用心服务供用水和生态安全保障。持续推进水生态监测工作,监测站点从74座水库增加到161座水库及3条河流,数量领先全国。建成了流溪河水生态综合监测站,开展了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监测技术应用及分析研究。同时通过开展全省19条河湖23个断面生态流量监测及保障服务工作,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实施水量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用水,为广东省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水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文还是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水文部门先后完成了三轮全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广东省用水定额编制等重点工作,摸清了我省水资源“家底”及其演变情况,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利相关规划、水网建设、涉水工程设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等提供重要参考与技术支撑。“22·6”北江特大洪水期间,我省水文部门积极献智献策,为紧急调度水工程提供了重要建议,最大程度保障了北江大堤和珠三角的防洪安全。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水旱灾害防御一直是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去年北江流域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防御到位,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请问廖局长,省水文局在此次洪水防御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廖征红:

  感谢您的问题。广东省水文局负责雨情、水情、潮情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尖兵”、“耳目”、参谋、助手,在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年6月,面对北江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水文部门连续作战,强化水文测报支撑服务,为打赢防御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硬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准确监测,为防汛指挥提供可靠信息。“22·6”洪水来势汹汹,点多面广、峰高量大,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对于把握雨水情形势、做好防御指挥至关重要。水文部门依托2200个雨量站和778个水文水位站,实现了实时监测数据每5分钟上传应用。派出137支1248人次应急队伍,在重点河流和关键节点抢测洪水,完成297场7132次应急监测,提供了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支撑,发挥了“尖兵”“耳目”的重要作用。

  二是精准预报,为防汛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精准及时的水文预报对防御洪水、转移群众具有重要意义,与洪水抢时间就是抢生命!水文部门顶住压力,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超强的责任心,提前38小时预报北江干流将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飞来峡水库最大入库流量将达到20000立方米/秒(实际19900立方米/秒,预报精度99.5%),为省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保障全省以最高战备状态赢得特大洪水防御胜利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三是科学预测,为水工程减灾调度提供坚实支撑。水文部门积极参与水利工程调度和应急抢险会商,科学提出调度建议,为英德市及时转移三万余临灾人员争取了宝贵时间,确保了广州、佛山、清远、乐昌等城区免受水浸,使韶关、英德受淹范围分别减少21%、40%,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影响。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刚才听了介绍,水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问陈芷菁女士,水文在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社会公众如果想获取水雨情信息、了解更多水文知识,有哪些可靠的渠道?

陈芷菁: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水文部门做优做强水情、水资源两个服务窗口,用心用情服务社会民生,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是认真做好洪水预警服务。在主要防洪城镇设置了116个水情四色预警指示牌,为社会公众主动防灾避险提供清晰指引;及时预警、精准预报,十年来累计向社会发布洪水预警信号1046次,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送预警短信1437万余条,为地方防汛救灾决策提供水文信息支撑。

  二是持续加强水文应急监测服务。组建“广东省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在清远阳山石崆湖、珠海石景山施工隧道透水事故、肇庆市四会市酚水储罐泄漏、北江重金属水污染等突发水事件中,及时开展应急监测与分析研判,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积极参与东江、北江、西江、韩江等流域水生态应急监测,为确保饮用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决策参考;2021年,东江、韩江和粤东等地发生近60年来最严重干旱,水文部门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供水困难地区开展非集中式供水地区水资源调查和水质检测,保障了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升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社会大众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了解水文:一是订阅“广东水文”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水雨情信息;二是参观水文站、水情教育基地,如中大水文站、广东水文科普园等,了解水文知识,参与水文科普活动;三是通过电视台、报纸、省水利厅官网等渠道,阅读广东水文在全省各级媒体开辟的水文专栏及水文专题报道。

南方日报记者:

  近年来,暴雨洪水、超强台风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请问水文部门将如何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支撑能力,推动水文高质量发展?


廖征红:

  感谢您的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多个地区,破纪录的洪水、台风、干旱等在世界各地频频“造访”。作为沿海省份,广东更是暴雨、台风的多发、频发区。为了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支撑能力,推动水文高质量发展,水文部门谋划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奋力推动广东省水文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以国家基本水文站提档升级、大江大河水文站建设、巡测基地和应急监测队建设等为重点,扎实推动广东省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工程水文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四预”支撑能力。

  二是加强水文基础研究工作。加强雷达波、遥感、图像识别等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应用,实现各类水文要素的全量程、全天候、全自动协同监测;探索变化环境下的产汇流变化规律,强化中小河流预报能力;研发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和珠江河口咸潮多时间尺度预报模型,提升风暴潮、咸潮的精细化预报能力。加强流域水生态预警技术研究,破解低流速测验、预警等技术难题,进一步拓展水文服务范围。

  三是持续强化水文预测预报预警和水资源监测分析评价服务。加快完善全流域水文水资源预报体系,推动实现5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预报预警全覆盖,稳步推进大湾区城市水文预报预警服务。加强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分析,扎实推进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监测服务,更好发挥水资源监测分析评价服务作用。

  四是健全水文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实现地市级水文机构全覆盖,完善县(区)水文中心建设,强化三级会商、分级服务的协同作战机制,推动水文服务深入基层。

  五是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培养路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成长环境,以高精尖、复合型和一线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与水文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主持人 邓鸿: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