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推动绿色水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访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日期:2023-03-16
字体: [大] [中] [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被多次提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途径。 

  近年来,各地水利部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为将水经济打造成为推动“两山”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此,中国水利报记者采访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就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谈思考与实践。

269-《阅江路碧道》13802977665,,DJI_0879A.jpg

广州阅江路碧道

  中国水利报记者:广东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发展水经济?绿色水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王立新: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水利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视角,时代赋予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正从“除治水患利民生”逐渐转变为“兴水富民促发展”。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目的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抢抓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于2021年10月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2021年12月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纳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推进。

  水经济概念较新,全国尚无统一定义。为扎实推进水经济发展,我们开展了水经济发展研究,编写了相关研究报告,认为水经济是指围绕水资源、水域岸线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开展的各类活动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活动的总和。水经济相关产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既包括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水力发电、内河航运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涉水绿色产业,还包括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数字经济、水金融等全新业态。其中,广东要发展的绿色水经济,是遵循“绿色低碳”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重点推动水上运动、内河游轮游艇、水系旅游、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生态养殖、治污节水技术及服务、水数字经济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利报记者:广东发展绿色水经济具有怎样的基础?怎样看待发展水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之间的关系?

  王立新:广东地处南方丰水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水关系密切,同时又是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发展水经济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

  广东省有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珠江三角洲河网及各类中小河流2.38万条,总长10.3万公里,有水库7900多座、规模以上水闸8300多座,全省约71%的耕地、82%的建设用地、70%的活动人群、75%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河流两岸是人类活动的重点区域。尤其近年来广东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万里碧道建设等方面的治水成果全面显现,这些都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微信图片_20230323161143.jpg

桨板运动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部署,全面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实践证明,在河湖自然环境日益转好和群众亲水爱水的本能驱动下,大力推动水经济特别是水上运动、内河游轮游艇和滨水旅游等业态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人民群众期盼热烈,市场主体意愿强烈,同时还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据调查,仅广州就有潜在水上运动人群至少80万人,近期广州大小水域桨板、皮划艇爆红,广受追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发展水经济的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的优质保护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生命。只有在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因此,必须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编制水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规划的引领作用和约束机制,在引导水经济有序发展的同时,对河湖无序开发利用予以规范和引导,从而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利报记者:发展绿色水经济对于破解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将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因地制宜推进水经济?

  王立新: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但无论是经济发展实力强劲的珠三角城市群,还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都可以依托自己的水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发展绿色水经济,既能让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倒逼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让沿岸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也可以“兴水”促“治水”,反哺水利工程建设管养,促进水利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圳茅洲河碧道开展水上运动.jpg

深圳茅洲河碧道开展水上运动

  比如,深圳市依托碧道水碧岸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促进城市生活品质大幅度提升。大沙河碧道打造特色水上赛艇运动,深圳市首个赛艇俱乐部在此落户,X9高校赛艇联赛作为大沙河水上运动品牌定期举行;茅洲河碧道通过治水和碧道建设,一方面促使专业运动团队回归,另一方面带动全民参与水上运动,极大丰富了市民滨水体验。佛山市通过“碧道+水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水生态综合效益加快释放,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三龙湾”游船夜游线路。江门市大沙碧道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每年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2万元增加到30万元,让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蓬江区西江碧道配套的咖啡馆、小商店、快消餐饮、停车场及共享单车等,每年可带来约14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实现“以道养道”良性循环。茂名市信宜锦江画廊碧道沿线村民办起了民宿、农家乐、农业采摘园等,建成以来,沿线景点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30%以上,带动沿线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是发展水经济的制胜密码,具体来说就是因河湖禀赋,因人群特点,因区位优势。比如,珠三角要充分激发都市区消费人群需求,重点发展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利科技、节水治污、水生态保护修复、水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推动水经济集群发展;粤东、粤西要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水上运动、灌区节水、水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粤北要发挥自然生态和“水缸子”优势,重点发展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积极探索水生态银行新业态。


  中国水利报记者:在全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中,广东计划怎样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王立新: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中万里碧道网建设的重要任务,广东正从巩固基础和试点先行两方面着手,优化水经济区域布局,挖掘水经济发展优势。

微信图片_20230323163101.jpg

广州白云湖水利风景区

  一是充分发挥万里碧道、水利风景区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的依托作用,继续加强万里碧道、水利风景区建设。2023年,力争新建800公里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评定5家左右省级水利风景区,打造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河湖水域生态空间。

  二是在全省部署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通过遴选10个省级水经济试点和若干个“水利风景区+水经济”试点,带动各地水经济试点工作齐头并进,以点带面探索优化全省水经济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探索水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