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实录 | 广东省水利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直播节目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2-11-29
字体: [大] [中] [小]


  主持人(金亮):回应民声,你我同行。这里是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广东民声热线,我是主持人金亮。
  主持人(杨小杨):我是主持人小杨。
  主持人(金亮):广东民声热线联合各省直机关,突出展示省直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和特色亮点。
  主持人(杨小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今天我们邀请了广东省水利厅,节目将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东构建“五纵五横”骨干水网;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顺利推进,如何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引韩济饶工程顺利通水,两代水利人的精神传承;广东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
  主持人(金亮):节目正在通过广东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台、触电新闻、粤听、抖音、快手、微信视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平台同步音视频直播,欢迎通过网络参与我们的节目,打开微信搜一搜“广东民声热线”,投诉、报料更方便。 
  主持人(杨小杨):广东民声热线为民服务17年,热线电话020-36235999始终不变,现在已全面并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监督更有力!提醒正在收听收看节目的朋友,下载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官方手机应用“触电新闻”,首页就能看到我们《广东民声热线》的节目入口。欢迎大家参与节目,亮出你的态度。 

  主持人(金亮):回应民声,从对话开始。下面有请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走进今天的“民声对话”。王厅,您好。欢迎您来到广东民声热线。


playlist.f9[00-02-57][20221205-173835152]_爱奇艺.jpg


  王立新:主持人好。
  主持人(金亮):王厅,我看到不仅您来了,而且您还和同事带来这么一块金灿灿的奖牌?
  王立新:是的。
  主持人(金亮):这个牌匾不一般,我要是没猜错,这应该是一块有故事的奖牌吧?
  王立新:对,这块牌匾是去年4月份中宣部授予我们东深供水建设者群体的“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的一个牌匾,这份荣誉非常珍贵,这个群体也是全国水利系统唯一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集体。
  主持人(金亮):听得出来这个牌匾所蕴含的意义所在。
  王立新:是的,因为东深供水工程是我们向香港供水的重要的生命线。从60年代到现在,已经建设和服务接近60年的时间,60年不断的改扩建,60年的优质服务,我们东深供水建设者60年如一日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中宣部授予这么一个光荣的“时代楷模”称号。
  主持人(金亮):是的,其实我们今天也非常有幸在现场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牌匾,我相信其中蕴含的是我们几代水利人的努力,让我们把这份荣誉珍藏,把这份精神传承。
  王立新:谢谢。
  主持人(金亮):王厅,您刚才提到了东深供水是对港供水的一个项目,其实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听过这个名字,但你要是说到底什么是东深供水,把哪的水供去香港?我们还真不太了解,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东深供水。


playlist.f9[00-03-37][20221205-174012519]_爱奇艺.jpg


  王立新:大家知道香港它是一个半岛加上香港岛,本地的水资源是非常匮乏的,没有大江大河。在1963年的时候,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香港每4天供一次水,那个时候要用轮船到珠江口来运水,一次供水4个小时,所以那个时候香港同胞喝水非常困难。中央了解到香港情况以后,周总理亲自批准,由我们广东承担向香港供水的任务。从1964年开始,边设计、边施工,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东莞的桥头镇引东江水,经深圳水库向香港供水。
  从此之后,随着香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蓄水规模也不断增加,经过了4次的改扩建,包括供水规模扩大,也包括水质的保护,一直到2003年才全部完工,供水能力从过去的6800万立方米到现在一年24亿立方米。这50多年,我们向香港安全优质供水达到了300亿立方米,确保了香港成为东方之珠,这个工程可以说是贡献不小。
  主持人(金亮):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立新:对。
  主持人(金亮):其实我们今天听了王厅的介绍,对东深供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禁要感叹我们平时经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咱们东深供水工程供的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体现了血浓于水,再一次证明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强大的靠山。
  王立新:是的。
  主持人(金亮):王厅,刚才您提到了,其实当年建设这个工程是因为有旱情,然后我其实了解到2020年的时候,咱们广东好像也遇到了60年一遇的干旱的情况。
  王立新:对。
  主持人(金亮):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我作为一个新广东人,这十几年在广东觉得一直都是雨量充沛,回南天墙上都落水,然后台风天也有雨水,梅雨季节又是连绵不断,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还能干旱?
  王立新:这一次的大旱,是我们1962年设了水文站,有记录以来最大旱情,从2020年的汛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的春天,所以说我们说是60年不遇的大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旱情?因为本身我们广东虽然是一个多水多雨的地区,但是我们也存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时间的不均衡,就是我们下雨主要是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
  空间的不均衡方面,降雨量大的地区高达2600毫米,小的地方是1300毫米,差了整整一倍。我们全省平均是1771毫米。另外,还存在一种水质性的缺水问题,就是有水,但是不能喝,所以我们的缺水问题可以从以上几方面来理解。
  主持人(金亮):听得出来,其实虽然我们雨水下的也挺多。但这时间,可能集中下完了也没存住?
  王立新:对,有一些地方水资源多,但有一些地方水资源还是比较少,这其实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关于水资源的分配格局的问题。
  主持人(金亮):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也提到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看来我们水资源的保障供应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咱们怎么做到能够保供水供好水的?
  王立新:我们首先要保证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无论是在东西南北哪个区域,我们全省都要确保水资源能够按需取用,所以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我们实施了大规模的跨区域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主持人(金亮):提到调水工程,我之前留意到一个词,“五纵五横”,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介绍,是哪五纵哪五横?
  王立新:“五纵”是广东的五条大江大河。
  主持人(金亮):是蓝色的部分吗?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吗?
  王立新:我们五条大江大河的走向都是从北往南,这是“五纵”;“五横”指的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以及已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这是全省水网的主骨架。
  主持人(金亮):这“五横”当中是否可以挑两个重点跟我们说说。


微信图片_20221201142341.jpg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现场


  王立新:我们把全市21个地级市逐个进行分析,谋划了这五大工程,五大工程覆盖了全省的16个市。另外5个市本身在大江大河边上,“五横”的工程完成以后,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就会历史性地实现,任何时期我们都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这里面重点我想介绍两个工程。一个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上游云浮市的郁南县取水,覆盖云浮、茂名、湛江以及阳江四个市,总投资超过600亿元,覆盖人口1800万。
  第二个工程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顺德段的鲤鱼洲取水,到广州的南沙穿越珠江口,再到东莞,一直输水到深圳,这个工程在大湾区的核心区,是确保大湾区的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个工程投资达到354亿元。工程完成以后,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就有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这个工程也承担了香港的备用的水源功能。
  主持人(金亮):听您介绍以后这“五纵五横”的水网确实让咱们广东的老百姓心里踏实。刚才咱们聊到的都是大工程,对我们也说一说小小的我们肉眼可见的这些新变化。我前一段时间去我们单位旁边有一公园,流花湖公园,沿着流花湖走的时候就看到几个字“广东万里碧道”,据了解这也是我们水利工程的其中之一,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立新:实际上这是我们治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水生态的恢复和建设。大家知道,几年前我们广东很多河流都是黑臭的,我们市民经过河流都是掩鼻而过,经过这几年的治水,我们基本解决了水污染的问题,也解决了洪水的问题,但是整个河流湖泊的管理还需要一个更完善的机制。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由河湖长来统筹整个河湖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河湖的治理。广东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万里碧道的概念,万里碧道是我们治水的一个高级阶段。
  主持人(金亮):我们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万里碧道的面貌。其中分布还挺广的,岭南田园水乡碧道、潭江侨乡碧道以及深圳现代都市示范碧道等,连成我们整个碧道的一个网络。


微信图片_20221201142346.jpg

市民在佛山东平水道碧道观赏水景


  王立新:对,“碧道”概念,我们实际上是把它定义为“三道一带”,首先是安全的行洪通道,然后是一个生态的廊道,还有一个文化的休闲漫道,还有滨水经济带,所以我们把碧道的概念定义为“三道一带”,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廊道,我们在全省规划了十大骨干碧道,各个市也规划了若干的碧道,我们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16000公里的碧道,使我们广东的江河湖库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主持人(金亮):好的,王厅刚才讲到了希望未来市民朋友都可以去感受一下咱们广东的万里碧道。其实,节目之前做了点功课,我去搜了一下到底哪有万里碧道,都分布在哪?大家只要打开百度地图,您一搜“碧道”啊,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显示,碧道的位置在哪?周围的景观面貌大概是什么样?具体去到碧道的路线是什么样?都有集中的展示。

  王立新:是的,这是我们广东省河长办跟百度地图专门合作的一个项目,为市民提供一个方便的生态产品。
  主持人(金亮):好的,大家可以沿着地图去感受一下咱们广东的万里碧道,非常感谢王厅。那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其实听了您刚才的介绍,咱们广东的“五纵五横”和万里碧道建设等等,可以说咱们水利部门有非常好的举措来造福广东父老乡亲。未来也希望我们广东水利部门可以给我们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水生态产品。
  王立新:谢谢。
  主持人(金亮):感谢王厅的介绍,请王厅回位就座。
  主持人(杨小杨):接下来我们要共同关注的话题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顺利推进,如何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主持人(金亮):11月19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1标高新沙主泵房厂房顺利封顶,标志着泵站土建工程结束,正式转入机电设备安装阶段。
  主持人(杨小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输水线路总长113.1千米,计划总投资约354亿元。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现场,马上来连线第二现场主持张宇航,宇航你好。
  张宇航:大家好,地下60米什么样子您见过吗?我现在就是在地面之下的60米的深度,这里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民生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而我所站的位置是工程的a7标段的项目施工地,就在不久前10月底的时候,有上万名的建设者和48部的盾构机,他们在经历了三年半的努力之下,该工程已经实现了全线的贯通。预计将于2023年底提前建成通水。而在这里施工的就是中国水电七局,站在我身边的就是a7标段的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谢强,您好,谢总。
  谢强:你好,各位观众好。

  张宇航: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位置是叫做施工隧道,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隧道?
  谢强:就是我们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一个引水隧洞,我们这个隧洞的直径,目前看到这个直径是4.8米,原来我们盾构机推进的时候,它是相当于盾构管片作为初支,然后我们这个钢管呢,作为一个钢管的内衬,盾构机推进的隧洞那个内径是5.4米,然后这个是4.8米,中间有30厘米的间隙,就通过灌浆孔往里面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一个填充。

  我们看到的白色的是我们钢管的一个防腐,就是墙面。这个防腐的工艺是现在应该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工艺,我们是在把整个钢管加热到220度左右,然后再进行一个环氧粉末的喷涂,就类似于我们汽车的烤漆,这施工工艺差不多,而且我们防腐材料的附着力,它强度非常高,我们现在做实验应该最大的应该有20多兆帕了。
  现在市面上最强的胶水都不能把它粘下来,目前截至11月底,整个工程完成投资是225亿,是占整个投资354亿的64%,然后全线的48台盾构机,这个154公里的一个输水隧洞,已经全部都贯通了。

  张宇航:这个进度是不是已经非常快了。

  谢强:这个在全国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快的。
  张宇航:在整个工程包括尤其是我们这个标段都有哪些技术突破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谢强:第一个就是我们粤海30号和粤海31号盾构机,这个在复合地层里面,浅埋深的下穿蕉门水道,下穿的长度是770米;第二个是通过刀具的优化,实现了在弱风化的岩层里面,推进1100米没有换刀;第三个就是我们这个掘进的一个速度,然后是创造我们全线的一个掘进的巅峰,单月掘进456米,本工程建成之后,将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引水,然后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居民的用水和吃水的问题,然后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备用的应急水源。
  张宇航:在明年年底也就是2023年的年底,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会全线的完成,并且实现通水。到那个时候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到时候再来看一看我现在所在的a7标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里就是第二现场的情况,接下来把时间交还给演播厅,好的。
  主持人(金亮):谢谢宇航。通过刚才我们的一个现场连线,能够感受到这个是一个超级的大工程,也说到了我们期待着未来建成的样子,您能不能再给我们概括地介绍一下,就到底这个工程建成之后能实现哪些目标,能够怎么造福咱们广东的百姓?
  王立新:大家知道,我们珠三角的东岸人口非常密集,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的东部以及惠州、河源,这么多城市喝一条东江水,总共是5000万人口,所以东江水的利用已经到了极限。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前布局,决定从西江再开辟第二水源,来确保我们大湾区用水的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个工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列入国家的骨干工程,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这个工程大家刚才看了,它横跨珠江口,覆盖包括广州、东莞、深圳以及香港几个核心城市,并为香港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成将覆盖3000万人口。可以说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水资源保障工程。
  主持人(金亮):谢谢王厅。
  主持人(杨小杨):这个超级工程可以说是给珠三角的很多区域的供水安全上了几道保险。
  王立新:对。
  主持人(杨小杨):但是实际上这个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也挺不容易的吧?
  王立新:是的。大家刚才看这个工程它输水的线路长有110多公里,在地下的埋深也很深,大概有40-60米深,特别是穿越宽阔的珠江口,穿越伶仃洋,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碰到了很多难题。特别是我们全线都是走地下,这样少占耕地和少占建设用地,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我们去克服,所以这个工程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来攻克一些技术的难题,确保这个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安全。
  主持人(金亮):谢谢王厅,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为我们广东水利人点赞。
  主持人(杨小杨):没错。
  主持人(金亮):其实刚才我们了解到是这样一个超级大工程之一,接下来我们要将视线转向潮州。
  主持人(杨小杨):没错,那在这个潮州啊,引韩济饶工程今年顺利通水,这也是两代水利人精神传承的故事。
  主持人(金亮):潮州市饶平县是原中央苏区,由于境内河系少、流域面积小,季节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早在20年前,就曾有人提出设想,引韩江水济饶平。经过两代水利人的接续奋斗,2022年,引韩济饶工程正式通水,60万苏区百姓终于告别了饮水之痛,喝上了甘甜优质的韩江水。请看广播融媒体中心记者景阳斌、白阳南的报道:
  播放视频:【调查视频1】
  主持人(金亮):王厅,片子看完了,尤其是看到当地的群众在泡工夫茶的时候特别动容,刚才看了这两代水利人传承接力,为解决百姓用水难题,奋斗了这么多年,请问您有什么感想吗?
  王立新:非常的开心。今年7月份我们举行了正式通水的仪式,看到饶平人可以喝上干净清甜的韩江水,我们水利人特别开心,这个问题我想有请杨树雄副处长来回答。
  主持人(金亮):这个工程的建成让我们当地的工夫茶都变得更加甘甜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有一些好奇想了解到的问题。
  主持人(杨小杨):我们有请杨处。
  主持人(金亮):第一个问题,有个疑惑。饶平是靠海的,汤溪水库也离得不远,黄冈河还穿流而过。为什么也会缺水,而且要舍近求远从韩江引水过来呢?


playlist.f9[00-32-07][20221205-172935397]_爱奇艺.jpg


  杨树雄:饶平地处黄冈河流域,汤溪水库控制整个流域面积约40%。对于饶平下游的供水是起了比较好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降水的时空的不均匀,加上黄冈河发源于饶平县的境内,流域面积是比较小,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气候的异常,供水的矛盾加剧,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这个供水的需求。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像2001年9月份到2002年的6月,这个中间9个月它的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减少了72%。2009年,汤溪水库蓄水量相对于同期减少1.58亿立方米。全县有17多万亩农田受旱,水库、鱼塘等等都变得干涸,使饶平供水问题比较突出。
  韩江是潮州境内最大的河流,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那么从韩江引水供饶平,一方面能够解决饶平的人民的供水问题、饮水问题,一方面又能够进一步地优化韩江、黄冈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目前引韩济饶工程已经通水,工程确实给饶平人民带来了甘甜的泉水,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生产。

  主持人(金亮):杨处的介绍也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术业有专攻,我之前一直在想,我有很多饶平的同学,上大学的时候,他们经常给我们带一些海鲜回来,跟我们讲我家靠海啊,然后也了解到,你看刚才讲到的什么汤溪水库、黄冈河等等,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问,为啥人家周围都是水,还要大老远的从韩江引水过来。

  主持人(杨小杨):那就是大老远把韩江水引过来了,好是好,但引过来的这个过程当中,应该也非常不容易吧,杨处。

  杨树雄:是的。引韩济饶工程总长大概有37公里,其中隧道工程有21公里,工程距离长,施工断面小,地下水比较丰富,在施工过程当中确实是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在施工过程当中也多次遭遇了断层带,还伴随着一些土泥涌水的现象,工程施工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建设单位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难题。建设团队针对断裂带“一段硬岩、一段砂土”的地质条件,采取双向同步掘进方式凿山引水,逐个突破关键节点。所以整个工程的工期也大大地缩短了,建设者确实非常艰辛,想尽了各种办法。
  主持人(金亮):谢谢杨处,其实通过杨处刚才的分享,虽然很多的专业的建造方面的名词,我们只能靠想象,比如双向盾构等等,但是能够体会到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水利人真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然后用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来解决了这一难题。
  主持人(杨小杨):难题是解决了,但是过程确实是不容易呀。同时,我们也了解到,2021年秋至今年汛期前,粤东地区也遭遇了严重旱情,潮阳潮南部分地区出现“供三停三”甚至“供五停五”等严峻局面。所以说这个粤东地区缺水的现象,我们接下来还有哪些更好的举措?
  王立新:是的。在前两年的大旱里面我们采取了一些应急的措施,比如建设应急引水工程以及扩建水厂和打水井,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彻底解决粤东地区饮水的问题,还是要靠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的二期工程,接下来有三期工程。这个工程实施以后我们粤东5个市就会彻底解决水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主持人(金亮):我们的工程进度现在怎么样?
  王立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在前不久已经开工,三期工程我们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二期工程我们会在三年以后完成,整个工程完成大概需要5-8年的时间。可以说届时我们粤东地区将会永远地告别缺水的历史。
  主持人(金亮):好的,谢谢王厅和杨处。听了王厅刚才的介绍,我们也知道,未来,盼望着,盼望着,5-8年的时间,工程竣工之后,我们粤东百姓的缺水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本期评论员,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谭倩的观点。有请谭倩教授。


playlist.f9[00-40-02][20221205-173134757]_爱奇艺.jpg


  谭倩:谢谢主持人。那么刚才看了这个短片,也听了水利厅领导的介绍之后,我也觉得深感激动和鼓舞。我们的引韩济饶工程可以说是我们水利人情系饶平县62万苏区人民的这么一个重点的保供水工程。
  近年来饶平县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的凸显,可以说是面临着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和需水型缺水的多重压力。
  一是饶平县这个地方,它的人均淡水资源量其实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0%左右,有水库,但是蓄水不足,那么今年又多遇旱灾。
  二是当地的黄冈河水质不稳,枯水期水质下降,那么加之供水工程配套设施的不足等等,那么就造成了人民群众吃水难,吃好水更难的困难。
  三是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人民群众对供水保障的要求是不断地提高的。
  同时随着我们饶平县潮州经济港的建成,需水量剧增,加剧了水资源严峻的这个局势,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虽然有关部门也尝试采用水库调度和节水等措施,都很难有效地扭转用水紧缺的被动的局面。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当中,有明确提出空间均衡,也就是指引我们立足全局,进行水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韩江是我们潮州市内的最大的河流,也是广东省内的较大的河流,它的水资源量丰富,在保障韩江流域配水方案不变的情况下,从韩江引水,既缓解了我们饶平县沿海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这个工程的建设者们,他们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和疫情等诸多的困难,成功地引来了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和生态水。可以说这个工程是落实红色苏区振兴,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民生工程、关键工程,为我们粤东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供水保障。
  要说到建议,我就建议我们以后继续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坚持节水优先,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调度,高效利用,统筹我们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三水”治理,使我们的引调水工程无缝地接入广东省的“五纵五横”骨干水网,充分的发挥和释放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主持人(金亮):谢谢谭教授的剖析和给出的建议。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这个问题尽快更好地解决我们老百姓供水和供好水的问题。回应民声,你我同行。你正在收听收看的是广东“民声热线”,今天的上线单位是广东省水利厅。
  主持人(杨小杨):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农村,关注广东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因水而美,也因水而兴。潮州市潮安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获评为全国优秀等级。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带动龙湖古寨片区蜕变,呈现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画卷。来看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陈淑君的报道。
  播放视频:【调查视频2】
  主持人(金亮):好的,片子看完了,这想到几个词就是风光旖旎、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然后十分的迷人。我们想问问王厅,您看过这个片子,看到我们的水美乡村的建设,你有怎么样的感受?

  王立新:水美乡村的建设是我们治水从城市向农村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的项目。那么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看到农村的水系恢复了往日的鱼虾浅游、小桥流水的这么一种美景。习近平总书记也教导我们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觉得水美乡村真正地实现了这一个目标。在这里特别感谢我们社会各界,特别是我们农村广大的朋友对我们这个项目的支持。
  主持人(金亮):听完王厅的介绍,这不仅仅是要留住乡愁了,现在也在向城市人招手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去到这样的水美山村里去感受一下他的新面貌。
  王立新:是的。
  主持人(杨小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潮安地区的这样一个可喜的建设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除了让乡村更美以外,这个项目应该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那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有请陈厅。


playlist.f9[00-50-49][20221205-173316720]_爱奇艺.jpg


  陈仁著: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从201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个项目本身是想让断头河连起来,让水能够跟河湖联通,我们总体上可以说是想让河连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景美起来,还有让农村老百姓能够乐起来,让老百姓能够富起来,就通过水系连通跟水美乡村的建设。结合当地人居环境的整治,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谋篇布局,通过筑巢引凤,改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进驻,让当地老百姓能够就近就业,达到促进农村环境改善,提升农村品质,吸引农村百姓就业,还达到使农村老百姓能够致富这么个目的,看来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
  主持人(金亮):谢谢陈厅,其实刚才陈厅也讲到了,包括水系连通以及水美乡村的项目建设,我相信看到刚才的此情此景,在咱们广东很多我们乡村里的朋友们应该会心生羡慕,怎么他们那个地方有,我们这还没有。那么关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陈厅,咱们省里还有哪些这样的项目,然后覆盖情况大概是怎么样?
  陈仁著:水利部每年在全国大概只选了50个试点县左右,每个试点县都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竞争性评选,我们会结合到当地实际情况,需求、投资、计划进行评选。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除了潮安之外,我们还有6个这样的试点县,潮安和从化是第一批,第二批是江门鹤山,第三批是梅州的丰顺和汕尾的陆河,第四批现在正在开展的是江门的开平,还有茂名的茂南区,我们省总共是有7个这样的项目,7朵金花。
  主持人(金亮):我们申报的成果是全国排名靠前?
  陈仁著:排名靠前,基本上每年2个左右,国家对广东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主持人(金亮):我们看到那么下一步我们水美乡村的建设和改变,除了景观更美了,我们农村朋友因为这样的改变变得更富有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主持人(杨小杨):我们之前也聊到了,有一个一个的碧道、一汪汪的清水,还有非常多的项目,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广东水利发展的明显变化。所以呢,我也想问一问,接下来咱们水利部门有哪一些值得老百姓期待的计划和规划呢?

  陈仁著:我们按照国家和省的一些部署,正在开展幸福河湖建设。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视察时提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而且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态产品的追求方面来讲,我们是要把广东河流打造成为“幸福河”。简单介绍一下,广东河流的治理,一直我们水利部门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目前治理了大概16000公里,当时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侧重点是提高防洪能力,达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这十个字的要求,在2019年,水利部实施水美乡村与水系连通建设,就是在原来水系的基础上,跟乡村振兴关联起来。现在水利部在推进第三层次的河道治理,打造幸福河湖,第一批,水利部给了全国7个省“幸福河湖”试点建设项目,也是获得河长制考核优秀的7个省,广东唯一一个试点是广州黄埔的南岗河,要求通过河湖的综合治理,提升河湖的管护能力,最后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以前是在一个区域、一个小的流域开展治理,现在是整体流域打造,所以我们想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按照上级的部署,按照省里面要求,我们总结好南岗河幸福河湖试点经验,把好的经验做法尽可能往全省去推广,将我们广东父老乡亲门前的小河,村边的中小河流都打造为像刚才那么漂亮的幸福河湖,我们一起来努力。
  主持人(金亮):好的谢谢王厅、谢谢陈厅。以刚才陈厅说的幸福河湖为例,关键词是幸福,这河湖平时就在我们身边,可能你逛个公园,沿河湖走一走,你就觉得它本来就是在那里存在着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有这样优质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离不开水利部门这么多年几代水利人做出的努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有请广东民声热线评论员、省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仲策说一说他的观点。


playlist.f9[00-57-42][20221205-173514978]_爱奇艺.jpg


  陈仲策:谢谢主持人。刚才看了片子其实非常感触的,前后的对比的反差非常的大,原来是臭水横流,现在是水清岸绿。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对这些河流农村水治的重视是不够的,侵占污染得非常厉害。所以所谓的乡愁,那时候看到发黑发臭的水就发“愁”了。但是随着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铺开,就像我们视频中看到的,我们当年的那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又回来了,我就希望有更多的这种项目不断地推进,让我们广大的农村更加得美丽。对于怎么进一步做好水美乡村项目的建设,我有三点建议:

  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同时要做到水岸同治,除了水,岸上也要一起治理,然后以河流水势作为一个脉络,将村庄作为一个节点,串珠成链,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提升沿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找准河流水势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地的这些环境,还有人文特色,科室合理地制定治理方案,因为每条河流的特点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只有准确把脉才能对症下药。我觉得一个要根据河流的特点,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然后要注重生态优先,结合我们的乡村生态的特点,把它治理好。
  三、希望要加强建后管理以及维护。因为水是整体项目,项目总投资比较大,但是点多面广单个项目很小又分散,而且受制约的因素比较多,建设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需要投入比较多的力量。同时这些项目建好以后,要充分发挥我们河长制、湖长制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爱河护河的良好习惯,把我们治理好的河流管理好,让每一条河流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谢谢!
  主持人(金亮):谢谢陈教授。陈教授也是给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包括对水利部门和群众的倡议,大家共同维护好,把广东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好,未来可能迸发出更多新的机遇,比如说我们的水经济也可以蓬勃发展。

  主持人(杨小杨):是的。
  主持人(金亮):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进入民声问答。民生实事,多方问答,下面进入民声问答环节。今天的民声问答,重点围绕广东农村水利建设展开。我们提前准备了5个问题。请厅长随机选择并现场回答。
  王立新:我选4号。
  主持人(金亮):我们来看4号题。

  播放4号视频(略)

  主持人(金亮):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其实我们很多听众朋友应该看不到我们的图片,跟大家讲一下,4号题,我们呈现的图片是一个农村水管连接的场景,说到这个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小杨,你还记不记得,今年广东民声热线在广东省水利厅指导下共同开展的“一滴水的奇幻漂流”,我们也去到广东各地的乡村,去倾听了一下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之后农民朋友的心声。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在这个村子里面,村民就告诉我,他们家屋后有一口老井,几代人喝的都是那个井水,然后他带我体验了一下,你从井的位置挑着扁担,我们几十年的时间都是这样一担一担挑回去使用、饮用,如今,他又带我去他家厨房看了一下,321,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来了,其实是能感受到给我们农村老百姓带来喜悦的改变。

  主持人(杨小杨):没错,那其实我们刚刚也能在资料里面看到,农村集中供水的全覆盖的目标基本达成,有99%,但是我们仍然接到有一些农村的老百姓们跟我们反馈,为什么已经全覆盖了,但是我家却用不上自来水,这个问题请王厅跟我们解答一下。
  王立新:我们农民兄弟喝水的问题是非常重大的问题,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一个标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农水农电处的赵东华处长进行回答。


playlist.f9[01-04-19][20221205-173658635]_爱奇艺.jpg


  赵东华:农村供水是一个久久为功的工作。去年通过集中供水攻坚基本实现全覆盖,取得的显著成效社会各界有目共睹。目前仍然有部分农村群众反映自己家没通自来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按照国家规定,居住人口超过100人以上的村庄必须实施集中供水建设,部分居住在偏远分散,村庄人口达不到100人以上的,则需通过分散式供水解决饮水问题。针对这部分居民,我们也在指导地方通过建设一些分散式供水设施或鼓励群众自筹自建一些供水设施,来解决饮水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我省农村供水先后经历了饮水解困、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等多个阶段。在早阶段实施的有些工程供水管网通至村口,设置一个集中接水口就可以认定实现集中供水,其余发动镇村、用水户通过自筹解决。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有些农户已经将水管接入户,但也有些村民家里已经有简易供水设施或通过水压井等简易设施提供供水,可能就未及时入户。那么这些供水因为设施简陋,供水保证率低,在受到损坏或遭遇连续干旱天气,也会出现通不到自来水的情况。
  应该说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对于有一些群众反映的没喝上自来水问题,我们将甄别不用情况,建立动态清零机制,和地方一起,抓紧协调解决。同时,在巩固农村供水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加快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供水的保障能力,确保全部喝上优质自来水。
  主持人(金亮):谢谢赵处。刚才赵出提到最后100米的问题,我们的工程覆盖已经到了村口和街口,差到家门口的100米的问题,各个村镇有自筹,我们水利部门我们有哪些可以解决的问题?
  赵东华:我们接到这个问题建档立册,协调当地部门来解决,动态清零。

  主持人(金亮):发现一宗,咱们就精准施策来处理一宗,争取打通这最后100米。

  主持人(杨小杨):请王厅随机再选一个号码。
  王立新:我选第2号。
  主持人(金亮):2号题,那图片当中呈现的应该是一个沿河的水岸,还有一条河流,那具体这张图片背后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2号视频(略)
  主持人(金亮):这个问题讲的是我没有想到的,咸潮上溯,平时我们在广州接触不到这个问题。

  主持人(杨小杨):咸潮上溯,年年都有啊,我们在处理这方面有什么相关的工作部署呀?王厅
  王立新:请我们陈仁著副厅长跟大家介绍一下。
  陈仁著:咸潮潮汐现象是个自然规律,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为什么这几年会比往年会更重一些,我们觉得因素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来讲这几年有些时候天气降雨会偏少一点,另外随着广东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增加,采砂等一些人为活动导致河床下切。那么在雨季的时候,洪水大,就把咸潮压制过去了。在冬季的时候,河流的水小,咸潮上溯起来,威力就更大一些,往河道内部延伸的距离会更长一些,所以就影响到一些取水口,水喝起来就有那么一点点咸。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大致有这四种措施:
  第一种,在当地建立一些水库。在丰水季抢蓄淡水,增强水库的调节功能。比如说为了保障珠海和澳门的供水建设的竹银水库,有4000万立方米,那么就对当地的供水起到一种调节的作用。
  第二种,我们通过调度上游的重要大型水利工程,加大下泄流量,压制咸潮,补充淡水。珠江特别是咱们西江, 已经是第十九年,从上游的龙滩、百色,现在的大藤峡,通过精准的计算,调蓄这个水库的水来压咸,那么东江在今年春的时候,也通过新丰江、枫树坝等大型水库等精准调度,加大水库下泄流量来压制咸潮,保证供水。
  第三种,这个就是今天讲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那么针对这个珠江口,特别是中山、珠海的咸潮上溯问题,我们正在谋划这个取水口上移到江门境内,就叫中珠江水资源配置一体化工程,通过大的资源优化配置来系统解决中山、珠海、澳门的咸潮上溯的问题。
  第四种,正在谋划解决咱们东江咸潮上溯问题,就是广州东部和东莞受到东江咸潮影响,我们正在论证河口建设挡潮闸来挡住咸潮的问题,那么是通过这些措施逐步解决咸潮问题,对供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切实保障我们老百姓的供水安全。

  主持人(金亮):谢谢刚才我们的二位领导给我们带来的解答。

  主持人(杨小杨):我们也期待大家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民声问答环节,可以在微信上来搜索广东民声热线,然后提交您的提问短视频来参与下一次的节目。
  主持人(金亮):好的,节目最后有请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做上线小结,有请王厅。
  王立新:首先要特别感谢主持人、节目组、两位专家。特别感谢长期对我们水利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观众。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既关系到安全,也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发展,是我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资源。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做了一些有利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跟我们广东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接下来我们广东省水利厅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去年,我们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我们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来认真地实施、描绘我们水利发展的蓝图,使我们广东的江河更美,秀水长清,江河安澜,为我们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水利的力量。谢谢!
  主持人(金亮):谢谢王厅。那么也希望在未来呢,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一条条的碧道,一汪汪的清水,还有一项项的工程铺展开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广东水利部门可以更好地造福广东的父老乡亲。好的,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已经接近尾声了,再次感谢广东省水利厅、特约评议员以及媒体观察团的嘉宾,更重要的是感谢我们的听众和观众的收听和收看。错过我们直播的朋友可以下载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粤听app来回看、回听节目。另外,您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关注“广东民声热线”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留意我们节目的其他动态。
  主持(杨小杨):回应民声,你我同行。欢迎在大家在微信搜索广东民声热线,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来提交您的新闻线索。今天节目就是这样,各位,我们下期再会。

  主持人(金亮):再见。



网友留言:

  网友1: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出来,让人很开心,但是有时候水里会有一些杂质

  广东省水利厅:目前,广东正在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努力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群众反映的各种饮水问题。


  网友2:百度地图上一搜就能查到碧道耶

  广东省水利厅:是的,碧道已在百度地图上线,使用百度地图即可查询到碧道的具体位置及路线,欢迎大家导航前往打卡。


  网友3咸潮上溯影响正常用水

  广东省水利厅:省水利厅将通过实施以下这些措施,切实保障百姓供水安全。一是丰水季抢蓄淡水,增强水库调节功能;二是调度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加大下泄流量;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谋划建设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解决珠江口咸潮上溯问题;四是论证河口建设挡潮闸阻挡咸潮的可能性,谋划解决东江咸潮上溯问题。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