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肇庆市端州城区江滨堤景福段碧道,该碧道西起西江南路,东至羚山涌口,全长10.5公里。2020年12月全线建成开放,占地约7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7万平方米,是肇庆市域西江边上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滨江公园。这里曾经是堤防30年一遇标准的普通河滩地,如今通过碧道建设,堤防标准改造升级为50年一遇。我们来采访下肇庆市水利局卓总。
肇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卓亚:
我们省考以上断面优良率达到百分之百,劣五类水体为零,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今年五周年,到现在,1-9月份我们的水质排名在全国330多个城市中排名第十四,在我们广东省排名第一。我们去年就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城市,还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过去没建碧道之前,这里有很多种菜的,这次碧道搞完之后把它清完了,你看现在环境变得漂亮很多,很多人晚上包括周六周日过来,所以他们非常喜欢这个碧道,我们这个碧道被广东省河长办评为全省十大浪漫碧道之一。
肇庆市西江民间河长卓越:
5年时间,肇庆的河湖治理有了质的提升,看着如此美景,作为肇庆市民我感到非常骄傲!
记者:
江滨堤路改造及碧道建设较好地疏导了端州城区的交通,提防加固大大提高了端州城区的防洪安全,碧道江滨公园成为肇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
在云浮,我们看见了不少充满人文气息、依水而立的“打卡点”,这里的治水工作者说出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云浮市新兴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小剑:
我们这一方面就是“忍痛割爱”,清拆了非常多不规范或者说没有达标的养殖场,养殖场拆了,水质改善之后,经济怎么来。按碧道,按生态理念打造出来,第一个可以吸引外来游客,比如珠三角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旅游,增加我们的收入。第二,我们规范养殖,上了环保设施之后,规模化、集约化之后,整个经济在“阵痛”之中恢复过来。
新兴县太平镇民间河长黎洪林:
原来这里是一片滩涂,以前的水很臭的,2015年、2016年的时候,上游养猪场比较多,还有凉果厂的水排放。
记者:
近年来,太平镇以“十个一”创建目标全面协调推进,以“五个美”创建目标,刻好示范样板,打造出了这个兼具旅游接待、候鸟栖息、水生态保护等功能的4A级景区。
新兴县太平镇民间河长黎洪林:
做民间河长5年来感触还是很大的!以前这里的水又黑又臭,如今家门口的环境焕然一新,还修建了湿地公园,放在以前无法想象。近几年,这里的环境等各方面,通过污水处理、养殖场关停以后,这里的河水达到III类水标准,9月、10月都有很多白鹭过来,这里的湖水和河水是通的,水是活的,看起来很舒服,有很多人过来这边钓鱼。我是2017年加入这个行列,这个工作也蛮充实的,看到这里的河水、环境改善了很多,也是有一点感受的。
记者:
在云浮,这样风景如画,碧水畅流的治水新地标越来越多,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融入自然、畅享健康的休闲漫道,助推了镇域经济提质发展,也给市民们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记者:
治水工作,除了在水生态方面发力,还有哪些新花样?江门的蓬江智水展示中心提供了新思路,这里趣味性和科技感十足。如今,这里已成为江门市水生态教育和护河护水志愿服务基地,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水文化支撑”。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江门内河渔民们曾经的聚居地,以前渔民们会在这儿搭建棚屋,但是由于棚屋的结构并不安全,所以这里曾水灾、火灾频发,2019年起,江海区投入6.2亿元,对下沙片区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现在这个片区的碧道,除了人行道还有骑行道,还可以看到对岸这些充满电影感的建筑,如今江门下沙公园,还保留着老榕树、葵林等旧时记忆,它们正一起见证着广东治水的脚步。
广东省水科院规划中心总工程师钟伟强:
主要建设内容有5大块,一个是水资源保障,还有就是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的修复与保护,还有就是景观和游憩系统的构建,还有一个就是碧道两岸滨水经济带的发展,引领我们两岸的产业和城市形象的更新,河长制的工作纵深发展以后,我们广东的美丽河湖建设,我们万里碧道会因此进入一个更精彩的地方。
江门市民间河长赵德光:
下沙公园的变化真的非常大,放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其实作为江门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记者:
五年来,广东在治水方面坚持高位推动,行动坚决,理念创新,机制有力,成绩斐然,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湖长体系,省市县镇四级河湖警长体系人数8万名,各级累计巡河1300万次,全面消除了“十三五”劣五类国考断面,以及地级以上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好转。在河长制工作的推动下,广东的一处处水体,已蝶变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城景、水景交相辉映,一张张极具岭南特色的“水生态名片”近在眼前。让河湖更美,广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