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2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20-07-20
字体: [大] [中] [小]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保障》(第20200214号)提案收悉。其内容对保障大湾区水资源安全,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具有重要意义。经综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港澳办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保障大湾区水资源供给安全所做工作

  (一)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湾区,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支持深圳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水利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水利重点工作落实方案》的要求,结合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举全厅之力,奋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按照《规划纲要》《支持深圳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深调研”,对标对表世界一流湾区标准,认真查摆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存在问题和对策》和《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三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存在问题和对策》得到了韩正副总理、李希书记和马兴瑞省长肯定和批示。

  我厅成立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大湾区九市水利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广东省水利厅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水利重点工作方案》,配合水利部、省发展改革委分别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将大湾区水资源的重大政策、重大任务、重大项目等纳入国家规划(目前两个规划即将获得国家批复)。规划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安全保障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全国打造成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先行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节水的湾区、绿色的湾区、安澜的湾区,水安全保障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向世界展示广东特色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夯实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物质基础,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自2019年5月6日全面开工以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0年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0.69亿元,占概算总投资14.3%,其中2020年期间完成投资18.7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7.1%。根据工程建设规划,将于2024年5月建成通水。

  对澳第四供水管道工程。2019年,对澳第四供水管道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和通水仪式。工程建成后,对澳供水规模由50万立方米/天提升到70万立方米/天。同时,还改变了以前对澳供水均从竹仙洞水库进入澳门的单一模式,增加了从氹仔方向进入澳门的供水管路,从而实现了双线路供水,大大提高了澳门供水水源抗风险能力。

  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自2017年底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8.56亿元。截至2020年5月底,第二标段已完成18个沉井施工,管道安装12551米,完成比例92.7%;第三标段已完成17个沉井施工,管道安装7506米,完成比例95%。计划在2020年咸期前具备主线管道通水条件。

  此外,广州北江引水、潖江蓄滞洪区建设、西江干流治理、深汕合作区供水等重大水利基础实施已按计划推进。

  (三)加强系统集成,注重水利基础实施协调性和整体性的作用发挥,持续释放水利基础设施效能。西江水资源存在时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枯水季节来水量相对短缺。上世纪90年代起,枯水期咸潮上溯范围超越珠海市范围进入中山市境内,在咸潮上溯严重的时段(珠江口咸潮上溯一般是从每年10月份开始,第二年3-4月退出,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2月是产生咸潮危害的主要时间),咸潮迫使珠海所有自来水厂取水泵站停止运行(最严重时珠海平岗泵站连续二十余天全天咸度超标)。加上缺乏蓄水工程、水资源调控能力较低(竹银水库建成前珠海东区供水系统只有调节库容2700多万方,珠海主城区与澳门每天消耗原水约102万立方米),供水保证率低,珠海澳门供水危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珠澳供水问题高度重视,国家防总、水利部从2005年起组织珠江防总开展枯水期珠江压咸补淡水量调度工作,科学调度水库、水电站以加大河道流量,有效抑制了咸潮。2008年开始建设竹银(水库)水源工程,2011年4月19日顺利竣工,总库容为4328万立方米,澳门、珠海东区水资源调节库容增加一倍多。2019年11月27日,珠海主要蓄水水库总有效蓄水量为4528万立方米,其中南北库群有效蓄水量为933万立方米,竹银水库水位为47.7米,有效蓄水3595万立方米,充分保障了澳门、珠海市供水需求。目前,我厅积极配合水利部珠江委起草《珠江水量调度条例》,落实珠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要求,合力管控好水资源。2011年至今,每年枯水期,水源水的咸度始终低于100mg/L(国家标准250mg/L),澳门、珠海以及中山市供水均未受到咸潮威胁。

  二、坚持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所做工作

  (一)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发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大湾区九市基本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严控用水总量方面,2019年大湾区9市用水总量219.7亿立方米,占全省用水总量的53.3%,其中纳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用水总量为185.35亿立方米,较2020年阶段性控制指标218.28亿立方米少32.93亿立方米。用水效率方面,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相比于2015年)分别达26.77%、33.85%,大湾区九市用水效率总体上领跑全省。深圳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7.8立方米和5.0立方米,位于全国前列。水功能区水质方面,大湾区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8年的79.43%提升至2019年的84.70%。在大湾区的示范引领下,2019年我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进入全国优秀行列,获得国务院5000万元督查激励。

  一是加强珠江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印发《广东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方案》,推动大湾区九市落实东江、北江等流域分水工作。依据《东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和《广东省北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编制完成2019年度北江、东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实现了河道重要控制断面流量目标,调度精准度进一步提升。2019年,东江干流博罗水文站断面枯水期日均流量平均值达到373立方米每秒,远超水利部东江(石龙以上)水量调度方案212立方米每秒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流域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11年来,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东江流域以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保障了全省28%的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创造了全省48%的GDP,为香港提供了80%以上的用水,有力支撑了我省及香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按照“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目标要求,建立水源管控机制联合省生态环境厅重点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完成了对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大湾区范围内76个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省水文局每月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人工水质监测,并每月将水质监测结果报送水利部。大湾区范围内37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在线监测,开发完成省水资源管理系统水源地管理模块,每4小时将实时监测信息上传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三是推进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控机制。印发《广东省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方案》,将实施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选择惠州、东莞等市作为生态流量管控试点,推动地市开展生态流量确定及管控相关基础工作。印发《广东省水利厅进一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推进大湾区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消除黑臭水体攻坚等水利相关任务。

  (二)坚持和完善取用水监管制度。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许可审批办理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为9个工作日,变更取水许可审批的承诺办理时限压缩为1个工作日。完成取水许可证接入省电子证照库工作,江门市新会双水发电厂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我省首个取水许可电子证照。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2019度取用水监管和水资源保护暗访行动,现场检查大湾区取水户35户,重要水源地9处,发现疑似问题79个,并以“一市一单”的形式印发至各市,严厉督促各市整改落实。2019年大湾区九市共核减不合理用水4156万立方米,年终保有有效取水许可证3297套(其中河道外2029套),河道外许可水量236.41亿立方米,占全省总许可水量的68.9%。

  二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印发《广东省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推动大湾区九市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已开展的项目包括:《光明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水资源论证》《鹤山市坡山片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惠州大亚湾区城市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等。

  (三)贯彻和实施国家节水制度。一是完善节水顶层设计。2019年12月底,经省政府同意,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又称“节水九条”),方案明确提出“一个约束、三大领域、四个着力和一系列保障”的九条务实措施。“节水九条”中明确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将深圳市建设成美丽中国节水型城市典范。

  二是落实节水配套制度。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广东省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广东省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细化节水评价实施程序和技术要求,明确评价流程和审查要点。建立省、市、县三级节水评价台账登记制度,动态掌握全省节水评价项目,指导各地全面开展节水评价工作。完善节水激励政策,推动建立广州和江门2个市级节水奖励激励机制,大湾区9个县出台节水激励文件。落实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大湾区各市积极推进计划用水工作,广州、深圳市分别出台了《广州市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进一步规范计划用水管理环节,强化可操作性。2019年,大湾区完成计划取水的河道外许可证2105宗,占全省总数47%;河道外取水户实现100%下达取水计划,共计下达计划取水量219.3亿立方米;大湾区超计划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1872万元,占全省总数53%;大湾区公共供水管网内约15万用水户实施了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量30.2亿立方米,占全省总数96%;全省管网内用水户超计划用水累计加价收费全部来自大湾区,共计1012万元。

  三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大湾区9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和中山5个市市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设成率超过50%,其中中山市达100%。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已完成11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位于大湾区,累计建成节水型单位752个、节水型企业28个、节水型小区371个,涌现出一批节水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先进典型,初步取得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建经验。其中,广州、深圳市100%的辖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目标。此外,大湾区28个县同列入全省第三、四批创建名单,占总创建目标的50%以上。

  四是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我厅稳步推进水资源改革试点,2017年完成全省首宗水权试点交易,即惠州与广州试点水权交易项目。完成水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所在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水权交易方式,促使水权转让方和受让方注重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激活节水内生动力。

  三、我厅应对水污染风险所做工作

  (一)深入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根据省第1号总河长令要求以及水利部统一部署,我厅深入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并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2020年5月底,珠三角九市共清理水面漂浮物33.38万吨、2.12万公里、水域面积1378.84平方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7591个;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淤389条、882.2公里;清理整治规模以上河湖“四乱”问题3201宗,规模以下6155宗。在此基础上,我厅持续推进河湖管理基础工作,启动开展广东省主要河道水域岸线规划、采砂规划、采砂船舶停泊区等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珠三角九市完成了166条河流共4361公里、8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特别是严格珠江河口水域、滩涂岸线管控,推动河湖管理从“集中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

  (二)加快开展跨境河流治理工作。一是印发《广东省水利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开展水利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流及东江三角洲网河区为重点的典型水体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科技支撑,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二是大湾区中小河流治理稳步推进。在推进原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印发《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实施方案》,将广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纳入中小河流二期规划,规划治理任务2353.3公里,占规划治理总任务7848公里的30%,投资48.60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治理河长1038.4公里,完成率44%,完成投资18.9亿元,推动跨行政区域中小河流治理,做好水利水污染防治整治,为大湾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三)全面推进全省河长制湖长制,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一是充分发挥考核作用。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粤委办〔2018〕80号)要求,目前,考核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碧道建设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意见》已基本编制完成,并于6月24日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7月13日通过省委常委会审议。大湾区九市作为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重点区域和示范引领区域,构筑多条碧道汇聚的大湾区岭南魅力碧道网。重点解决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水域空间侵占、公众运动休闲空间短缺等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治水、治产、治城相结合,为新经济的成长营造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国际一流水岸。大湾区九市至2022年底碧道建设总长度为3313公里,至2025年底碧道建设总长度为5084公里,至2035年碧道建设总长度为13501公里。目前,涌现出了广州蕉门河、深圳大沙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佛山东平水道、东莞华阳湖等一批碧道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厅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五大战略定位”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建设、海堤加固达标、深汕合作区供水、东江中下游段生态修复等水利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建立流域水资源良性保护机制,推进西江、东江、北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区域联动、差异互补,确保各流域水量和水质的长期稳定。三是推动大湾区全面实施《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把高效利用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一以贯之。四是进一步加快推进涉水法规建设,加快出台《珠江水量调度条例》《广东省节约用水条例》等立法工作。五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工作,深入挖掘水文数据价值,拓展水资源监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六是进一步推动水资源治理领域市场化创新和改革。七是进一步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推进水、岸、城、乡联动发展,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水利厅

  2020年7月17日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