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190687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19-05-23
字体: [大] [中] [小]

张云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并加快我省水生态环境信息化、数据化建设的提案,经综合省生态环境厅的意见,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重视水生态环境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工作。自2017年我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以来,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化工作。2017年12月,省政府印发《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引入和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大力推进广东“数字政府”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5月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强化执法监管”为主要任务;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以“互联网+河长制”行动为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治水管水能力,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我省重视水环境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充分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高效的智能化手段,迅速建立起由云端数据中心+用户端软件系统+执行端无人机、无人船组成的‘智慧河长制水资源监测监管系统’”的建议,非常符合我省河长制工作思路,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吸纳,努力加强我省水环境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努力在这方面取得实效。

  一、我省水环境水质监测的基本情况

  我省水域面积广、岸线长,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1211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62条,其中独流入海河流52条。目前,水质监测的职能部门是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及其下属单位省水文局承担对水资源水功能区的水质监管职责。我省水环境水质要素的采集基本以自动化和人工检测相结合方式为主,与我省河长制工作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总量及时效性不足。传统的水环境固定监测点位太少,难以全面及时反映水域的整体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在污染源摸底排查、应急监测和环保督察等方面支撑不足。二是共享能力不足。水环境监测的各单位数据资源尚未进行有效整合,未实现互通共享、统一管理。三是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公众缺少获取水质实时数据的途径,无法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等。

  二、我省加强水环境水质监测的途径和方法

  保护和提升水生态环境是我省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我省水环境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我省高度重视水环境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拟计划要求相关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逐步引进新技术来增加水质监测数据的覆盖面及监测频次,实现全省各流域水质的动态和实时可视化监测,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船)等先进高效技术,助力提升我省水环境质量,力争我省河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在水利工程感知方面补短板,全面提升河湖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省水利厅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新技术提升河湖监管效率,建设河长制工作服务平台。2017年以来,部署开展了“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水库、堤防、水闸等全省水利工程智能感知系统和统一平台建设,筹建“互联网+河长制”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船)、沿河在线视频监控等技术,提升河湖监测和管理能力。目前,项目需求方案已上报并正在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评审流程中。

  “互联网+河长制”打造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河湖管理信息应用,为实现河湖“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化、巡查标准化、考核指标化”提供信息化支撑,形成新型河湖管理模式。2018年3月22日,“广东智慧河长”移动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

  (二)在强化生态环境信息化方面,加强规划落实,实现精准治污。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明确要构建卫星普查、无人机(船)详查、地面核查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情况,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卫星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船)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建设。2018年,针对我省水环境及水污染治理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省环境信息中心逐步建立省内六大重点流域的水环境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挂图作战平台,加快实现全省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及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信息化动态管理。同时,每月组织开展流域干支流水质监测,每月调度重点项目进度情况,实现精准治污,服务指导水质攻坚达标。

  (三)在强化水文站网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全面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2018年全省已建有水文站244个,水位站623个,雨量站2022处,实现常规监测与动态监测相结合,建成10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150座重要水库水生态监测,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国考、省控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3.1%,为“三条红线”考核、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实施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近五年来,广东水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监测技术、预警预报技术和信息技术,水文科技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水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开展无人机(船)技术与水文监测技术的深度融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推动了水文服务提档升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加快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计划,不断增强河湖全面感知能力,积极应用卫星遥感、5G、无人机(船)、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打造面向五级河长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广东智慧河长”微信平台,鼓励民间河长和各类志愿者队伍参与监督管理,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快推进全省水环境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加强对执法形势和信息化建设的研判,组织开展执法创新及执法能力建设研究。组织开展执法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实现对系统对接,从源头识别异常排污企业并开展精准打击。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推动VOCs和总磷总氮重点污染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强化超标预警;完善执法装备、购买社会服务等,丰富无人机(船)、车载检测仪器走航等监管手段。

  三是提高水文监测分析能力和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进一步夯实水文站网基础,为全省河湖监管、水资源监管等提供全面及时的水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监测覆盖率,2019年计划布设常规水质监测断面791个,覆盖642个省级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由83.1%提高到90.2%。加强河湖监测与调查工作,开展基础数据分析和评价;开展跨行政区界的水量水质监测和分析工作,做好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监督考核技术支撑工作。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智慧河长制监测监管数据系统,是对水资源环境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式探索,我们非常希望该系统能在我省发挥作用,助力我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根据我省实际,建议公司向省科技厅申请,将该产品和服务纳入我省的市场推广和科技推广,按照市场规律在我省推广使用。省河长办将密切关注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时机成熟将全面推广使用。

  诚挚感谢您对我省河长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大家携手努力,共同为我省打赢碧水攻坚战、建设广东万里“碧道”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水利厅

                              2019年5月22日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