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守初心
  • 来源:广东省水文局
  • 发布日期:2023-07-28
  • 字体:[大] [中] [小]

  一片丹心照江河。

  我的祖辈和父辈都在为广东水文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我已是第三代了。每次聆听老一辈水文人那些栉风沐雨、无私奉献的岁月,都让我为之动容。

  我的外公刘英林1948年10月参加水文工作,之后便扎根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水文站。据母亲回忆,小时候外公总牵着她的手来到韩江边,指着湍流的江水,讲述着水文测验工作的艰辛。外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水文数据就是防汛减灾的命根子。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水文人要冲锋在前、逆行出征,履职尽责不退缩。”在母亲记忆中,每当大风大雨,外公总是头顶斗笠,身穿蓑衣,手提马灯,跟水文站的几个同志撑着小木船,与风雨交会、洪峰搏斗,连续几个昼夜恪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准确无误地记录洪水的涨落过程,给防汛抗洪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水雨情信息。有一次,外公带队在风雨交加的夜里撑船测流,水面上不时有树枝、草垛等顺流而下,船桨被水草缠住,船工余学武正想用手解开水草的时候,船头又被上游冲下来的大木桩狠狠撞击,差点翻船,险情不断。外公不熟悉水性,有一次,在人工抛锚定位的时候,由于船晃动得厉害,掉到水流湍急的韩江里,好在同事们及时施救,他才捡回一条命。顶着狂风暴雨抢测到基础数据后,外公和几个同志通力配合,用算盘测算出流速、流量等数据,连夜撑船靠岸,第一时间赶赴邮局向中央、省水文总站、地方防汛部门传送水文情报。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的这一批水文人,他们都是甘守清贫,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代名词,为的是守护一方安澜。

  1964年6月13日,受台风影响,韩江上游普降大暴雨,水位高涨。外公时任潮安水文站站长,当即决定雇佣“韩江81号”电船抢测历史特大洪水。终于在6月17日,抢测得到设站以来最高水位——16.95米,流量12700秒/立方米,洪峰持续了4小时。根据记载,那次特大洪水全潮州市大小堤围出险123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当时潮安县政府为了确保汕头、揭阳、潮州不受洪水决堤的影响,提议炸东津堤泄洪,外公与站有关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根据韩江河流的特性和流域降雨的趋势,判断最高水位不会超过17米,并向当地政府建议不必炸堤泄洪,政府采取了此意见,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外公的精准测报为地方政府提前科学施策、打赢防御洪水的硬仗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省市各级水利单位的表扬。从此以后,水文部门这个“江河的守护神”也被公众熟知,水文的公益作用和服务功能也日渐凸显,每逢大风大雨,潮安水文站的电话都会响个不停。

  1964-1984年,外公在潮安水文站当了整整20年站长,1980年,他主编的包含50个统计表、共104页的《潮安水文资料手册》,将潮安水文站近30年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量、水质等水文资料进行系统整编。《潮安水文资料手册》数据精确,内容丰富,为省市各业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1983年,外公被水利电力部评为全国水文系统先进个人,当时他从北京领奖归来,津津乐道地跟我母亲讲述代表会上交流所得的经验以及今后水文工作的任务。外公从不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时常教导子女:水文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在平凡的岗位中也要绽放不平凡的精彩。

  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大姨对水文工作也充满热爱,接过了外公的接力棒,于1976年成为了水文二代。1977年,根据水电部的指示,水文部门不但要监测水位、流量等常规要素,还要监测水质,要求各级水文部门开展水质监测相关工作。汕头水文分站选派大姨到省环保学校学习水质分析理论和基本操作。因当时汕头分站办公地方受限,经协商决定在潮安水文站成立临时水质化验室,上级指派大姨负责筹建工作。从化验室的选址建造到仪器设备的配置,事无巨细,不到半年时间,简易的化验室终于建成。1978年经汕头水文分站规划,布设采样断面,开展水质监测,1979年起积累水质监测数据。潮安水文站水质实验室是省内同级水文系统中最早成立的,为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

  1981年,汕头分站正式成立水质分析室,组织任命大姨为组长,全面负责水质分析室工作。1982年,大姨和分析室同事共同配合,参与《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项目陆地水文调查工作,最后该项目荣获198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韶华映初心,薪火永相传。受外公和大姨的感召,我心怀敬畏与理想也进入了水文单位工作。如今外公早已去世,大姨也到花甲之年,我很荣幸成为水文第三代。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承载着同一种责任,延续着同一种情怀,彰显着同一种精神。老一辈的水文人用实际行动在艰苦的环境中践行着“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精神,这种精神时刻鞭策和鼓舞着我,要立足岗位职责、脚踏实地,主动到急难险重工作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厚植于广东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努力为汕头水文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作者:朱丽,在职,广东省水文局汕头水文分局;

  外公:刘英林,已故,原广东省水文总站汕头分站主任;

  大姨:刘少玲,广东省水文局汕头水文分局退休职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