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尖兵李志敏
  • 来源:广东省水文局
  • 发布日期:2022-01-21
  • 字体:[大] [中] [小]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排险,解除了悬在下游一百多万群众头上的定时炸弹,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迅速及时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制定此次排险预案的重要依据——导流明渠泄流的标志性数据“740.0米高程”的测定,正是以李志敏为代表的广东水文尖兵奉献的“杰作”!

  “这肯定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闪亮的经历之一。”时至今日,谈起穿越生死洞,三上唐家山的惊险历程,李志敏的悲壮之情依然溢于言表。

  “背着仪器刚跳下飞机,人还没站稳,脚下的大地就抖动了一下,刚滑坡的山头上,突然又滚下一堆碎石,霎时灰尘滚滚……但一想到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下游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上时间紧迫,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从导流槽走到坝下将近百米高,我和队友是连滚带爬挪到大坝下面的,心里在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发生余震!当走到坝下管涌汇流处,我们迅速利用雷达测速枪,迅速测出渗流汇流总量,将资料整理完毕就赶快撤回坝顶。”

  “测回来后,我们经过复杂的计算,最后得到‘740.0米’这个标志性的数据,经过专家组审查后,迅速上报。当时正在唐家山堰塞湖视察的温家宝总理就是在听到汇报后,才立刻作出‘马上采取措施,力争三天泄流’的重要指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谈起他的成长经历,李志敏深有感触地说。

  1988年南京河海大学毕业后,李志敏就被分配到水文战线工作,且一干就是22年。由于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李志敏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先后担任站网副组长、组长,2002年担任广东省水文局佛山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后,他不仅各项管理工作出色,还成为率先探索使用水文先进技术的带头人,为推进水文科技进步立下汗马功劳。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直接推动下,佛山水文分局从2006年开始在马口水文站试用ADCP在线测流系统,并在2008年1月开始得到正式使用。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测流仪器之一,它的成功使用,使水文测验效率比常规监测提高了30多倍,更使佛山水文分局成为全省率先使用该仪器的典范和开拓者。在使用实践中,他通过ADCP与常规流速仪法同步测流进行对比,与常规方法进行测深、测速比测试验,分析比测资料,再进行参数修正,测验精度大幅提升。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基础研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先后撰写了《ADCP流量测验应用研究》等9篇技术论文在全国权威水利杂志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充分认可,还经常获邀前去讲课和进行技术交流。

  李志敏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果,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加强与学术前沿的高校合作才能多出精品。2009年1月,由他负责,与河海大学合作研究了《芦苞、西南涌治理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课题;接着,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城市内涝形成机制及预报预警技术:以佛山市为例》,则成为上报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这两项成果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对建立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预测及城市内涝预报预警,保障佛山、广州地区水安全及水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李志敏奉为至宝的人生信条。当然,他的辛勤付出,也收获了人生的丰硕:以他为骨干的广东水文抗震救灾应急队受到了温家宝总理和水利部陈雷部长的高度评价和表扬,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锋”称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李志敏本人则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水文基层干部,我不过忠实地践行了自己的职责。”“要多宣传我的团队,不要宣传我个人。”

  这是李志敏的真实感言,也是一名广东水文尖兵璞玉浑金的人生本色!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