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水科院:“邱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袁明道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获“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来源: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2-06-21
字体: [大] [中] [小]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促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命名66家工作团队为2022年“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水科院“邱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袁明道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位列其中,这是继2018年“黄本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杨光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后再次获此殊荣。

  此次获得“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是对水科院创新工作室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工作室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表率和带头引领作用,团结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攻坚克难,努力提升技能,积极创新增效,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邱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0年,主要致力于河湖保护与治理、河湖长制研究、碧道研究、水环境治理、河湖健康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室有14名固定研究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10人,博士6名,硕士7名。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配备年富力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专业带头人。自创建以来已完成项目20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利科技创新项目,解决了国家及广东省重点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等。目前工作室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共计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10项国家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5项。

  “袁明道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0年,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等技术研究工作。工作室有35名固定研究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11人,博士3名,硕士18名。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配备年富力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专业带头人。自创建以来已完成项目3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广东省重点水利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等。目前工作室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共计12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国际及国内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论著4本,技术规范7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