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全省水利系统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政府工作安排,突出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6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奋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了坚实水安全保障。
新的一年,省水利厅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赓续奋斗,砥砺前行,持续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重点领域水利建设,奋力打赢“十四五”收官战,奏响水利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全省水利建设投资再超千亿元
过去一年,省水利厅持续指导各地推进“两手发力”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搭建水利项目融资暨“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61.6亿元,在2023年首次迈上千亿元大台阶的基础上增长5.5%。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就业25.2万人,同比增长7.2%,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贡献了水利力量。
2024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挡加速,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1月提前通水、6月供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累计供应3.26亿立方米西江水。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部进场施工,9条施工支洞顺利贯通,环北二期总体方案和建设计划印发实施,试点项目全面开工。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管线施工累计完成76%。广州北江引水工程7月通水,有效解决广州北部片区供水需求。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拓宽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渠道,以水利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推动出台水利领域财政支持政策,力争水利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取得突破,为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025年,我省将加快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建设,力争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全线贯通,分干线具备通水条件。超常规加快推进黄茅峡水库、长潭水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先行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环北广东工程二期、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含龙颈水库)、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和东江、北江干流治理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推动雷州半岛灌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引水和韩江、鉴江干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2024年,省水利厅印发《支持“百千万工程”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水利工作方案》,开展水利赋能“百千万工程”实施路径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保障、灌区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在农村供水方面,我省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农村供水格局不断优化,规模化率提升至87.64%。目前,全省涉及农村供水任务的县域基本建立了统一管理机制,其中有60个县(市、区)已全面实现专业化管理。同时,树立典型样板工程,推动20个省级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示范县建设。
在灌区建设方面,2024年我省37宗灌区获得中央资金19.20亿元,资金增量是2023年的4.6倍,新增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132.22万亩,是2023年的1.35倍,中央支持力度和改造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35,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雷州半岛灌区工程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省水利厅表示,2025年,将继续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力争全省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率提高到90%,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推动实施高州水库灌区、合水水库灌区等一批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同步推动灌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智慧灌区+万里碧道+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谋划绿色水经济项目投资近千亿元
2024年,广东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全省五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持续压实,省市县镇村五级3.8万名河长2024年度累计巡河274.8万人次,发现和整改12.3万个问题。深入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年完成整治3636宗,累计完成约4.26万宗河湖库“四乱”问题清理整治,清理违规侵占建筑物面积1434万平方米,为我省持续打造幸福河湖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我省年度新增万里碧道930公里,累计建成万里碧道7209公里。在此基础上,升级打造绿美碧带,重点推进32宗省级绿美碧带项目,建设总长度达336.8公里。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建成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广州市南岗河、第二批幸福河湖汕头市莲阳河,加快建设第三批全国幸福河湖广州派潭河、湛江大水桥河、云浮大南河项目和29条省级幸福河湖。
河湖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我省绿色水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广东“10+2”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13宗项目已开始投入运营,2024年度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1500个,实现治水兴水的良性循环,探索了“以水兴城、以水兴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全省共谋划了385宗绿色水经济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新的一年,广东还将谋划新增建设万里碧道约600公里,持续推动绿美碧带、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成立水经济促进会,发布水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导各地推动绿色水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新的一年,全省水利系统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广东水网,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保障水安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坚实的水利力量。
一线案例
广州市南岗河:
大都市里的“小幸福”
沐浴着冬日暖阳,走进广州市黄埔区的南岗河畔,仿若步入一幅绝美的城市生态画卷。近年来,南岗河乘着幸福河湖建设的春风,经系统治理、精心打造而华丽转身,十米河宽、百米河滩的蜿蜒小河,犹如镶嵌在黄埔城区的绿色长廊。
2022年,南岗河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条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的河流。幸福河湖建设以来,南岗河流域新增碧道34公里,其中干流新增7公里,增设驿站5座、亲水平台14处,优化利用桥下空间近1万平方米,新增公共活动场所36处,成为市民滨水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多年来,黄埔区先后投入近40亿元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并以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河湖生态复苏。
一方面,大力推动源头治理,奠定幸福河湖基石。黄埔区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创新推行“四洗清源”、网格化治水等工作,以“绣花”功夫推进雨污分流整治。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5万吨/日,排水单元达标率超过95%,南岗河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以上的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注重生态筑底、营造生境,厚植幸福河湖绿色本底。通过严格河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南岗河保留了大面积生态空间,其中干流20多公里,90%以上为缓坡入水的生态岸线,形成“十米河宽、百米河滩”的都市生态绿廊。
最后,以水兴城、提升幸福生活品质。南岗河约20公里碧道实现全线贯通,与城市绿道互通互联,串联起口袋公园、河滨湿地,打造了74处亲水平台。同时,盘活周边桥下空间,建成1.2万平方米的悦动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宜居、更健康、更生态、更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在规划建设碧道的基础上,黄埔区还升级打造了多功能水陆生态碧带,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了流域区域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