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汛期,广东暴雨、洪水、台风多发频发,共出现22场较强降雨过程,先后遭受4个台风影响,累计107条河流146站点370个站次发生超警洪水,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主要江河共发生13次编号洪水,为1998年有编号洪水统计以来最多,清远、韶关、梅州、肇庆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全省水利系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扛起水旱灾害防御责任,汛前组织落实约1000名市级、1万名县级和18万名镇村级防汛责任人,其中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约5.6万人,狠抓各项防御措施落实,精准测报、精确研判、精细调度、精益应对、精密防控,织密织牢水旱灾害防御网,194天日夜坚守,以水利人的担当,全力守护广东江河安澜。
汛情历史罕见 全天候监测研判布防
今年汛情总体呈现“累积降雨量大,降雨高度集中,台风强度极端,发洪时间早,编号洪水多,洪峰量级大”的特点。北江第1号洪水为全国今年主要江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北江第2号洪水发展成特大洪水,北江干流石角站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韩江第4号洪水还原后远超历史实测最大洪水。第11号台风“摩羯”是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登陆我国第二强的台风,仅次于1409号台风“威马逊”。
省水利厅坚持汛期全程监测研判风险,及时滚动预防布防,突出做好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水库泄洪“三个预警”。每场降雨及台风均组织技术专家逐流域、逐区域、逐河段滚动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和风险隐患,持续与省水文局、流域管理局和有关市县连线会商研判,精准识别防御对象和防御目标,及时调整防御策略和措施,及时将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确保防御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今年汛期,省水利厅共启动水利防汛(防台风)IV级至I级应急响应20次,响应时间长达77天,是2023年的2.3倍。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共启动水利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2576次。省级水利部门和全省水文部门累计简报快报7941份、预报预警935份、发送洪水预警信号597次,处置山洪灾害预警5534个,发出预警信息45.9万条。
在应对北江2号特大洪水防御中,水文部门加密监测频次,增设应急监测断面,强化以测补报,抢测洪水38场次;分别提前43小时、38小时预报北江、连江将发生特大洪水,滚动发布洪水预警280余次,为北江洪水调度提供了超前精准的决策支持。
科学统筹调度 全方位筑牢防汛安全网
汛情就是命令。省水利厅进一步完善调度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调度决策团队,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精准的水情预测预报体系,通过对降雨量、河流流量、水库水位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出调度令,为水工程精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汛期,共组织调度运用1017座(次)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87亿立方米,避免了318个(次)城镇、60万亩耕地受淹,避免约129万人(次)转移。
东江流域今年汛期降雨量为1956年以来最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新丰江水库库区降雨量创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历史新高。我省调度新丰江水库于4月27日开闸泄洪,预腾防洪库容。“龙舟水”期间,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分别拦蓄洪水约 6.3亿立方米、2.4亿立方米、1.2亿立方米,削峰率分别为 86.4%、69.5%、87.6%,充分发挥控制性水库拦峰、削峰、错峰作用,有力保障了龙川县城及东江中下游重要城市防洪安全。
在应对“6·16”梅州特大暴雨防御中,坚持以流域为单元,调度运用棉花滩、长潭、青溪、高陂等11座重要水工程,累计拦洪超4.7亿立方米,实现了三河坝站洪峰流量控制在13000立方米每秒以内的目标,减轻了流域中下游防洪压力。
水利技术支撑 全过程支援抢险救灾
省水利厅建立了省级组建专业的水利工程抢险队伍机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掌握应对不同类型水旱灾害的技能,确保队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战斗,高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在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区提前储备充足的抢险救灾物资,建立物资储备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物资的库存和分布情况,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和及时补充。在前期预置技术专家、抢险力量的基础上,完善抢险救灾工作专班机制,协助受灾地区做好灾后水利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汛期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累计派出工作组22960组次、96475人次,专家组2033组次、6282人次,指导有效处置险情398处,协助基层政府组织人员转移55万余人,为各地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专业支撑。
“6·16”梅州特大暴雨发生后,省水利厅迅速组建了抢险救灾工作专班,统筹53支队伍260人及时抢修恢复145个行政村供水设施,处置16座水库险情,修复13条堤围。在超强台风“摩羯”防御中,省水利厅抢险救灾工作专班协助湛江市做好灾后水利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湛江市因灾无法正常供水的10宗镇级水厂和424个农村供水站点在台风登陆后4天内全部恢复通水。
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及工作要求,针对今年暴雨洪水及台风防御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在非汛期加快补齐防洪工程体系短板,加快构建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