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快推进广东水文现代化建设 全面提升水文基础支撑服务能力
——《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日期:2023-01-04
字体: [大] [中] [小]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立新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长期以来,广东水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做好做优“水情、水资源”两个窗口服务,加强防汛抗旱水文测报和水资源监测服务,为落实水利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水旱灾害防御和三防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强万里碧道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保障服务。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文工作。2012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广东第一部有关水文工作的法规,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施行十年。

  《条例》明确了广东水文事业的法律地位,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完善了水文投入机制,建立了一系列加强和规范水文工作的重要制度,为广东水文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保障了广东水文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水文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保障作用。

  科学布局,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条例》实施十年来,广东省水文站网体系不断完善、监测能力大幅提升、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水文现代化工程被列为“851”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8大工程之一,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文站网体系。目前,广东省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达到4092处,实现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监测需求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市级行政管理的28处边界河流断面实现水量水质同步监测,76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非农取用水量在线监控率超90%。全省水文测站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水文站网密度总体达到国际推荐指标的中上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文为广东构建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治体系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是构建了技术较为先进的水文监测体系。各类声光电先进设备和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载具投入水文生产应用,水文监测要素拓展至雨量、水位(潮位)、流量(潮流量)、泥沙、蒸发、咸潮、墒情、地下水、风速、风向以及水质、水生态、河道地形测量等,水位、雨量、蒸发、地下水等实现100%在线自动监测,流量在线自动监测覆盖率由5%提高到85%以上,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已具备地表水127项、地下水101项认证的检测能力,水文监测要素的全面性、在线监测水平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搭建了综合性较强的水文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满足水文业务应用和行业强监管需求的水文综合数据库,以及集水雨情会商、站网管理、水资源监控和协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实现广东水文业务应用集中管理、遥测数据云端统一接收和水情预警社会化发布。对标智慧水利建设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要求,以西枝江流域为试点研究区域,探索开发“西枝江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实现了洪水过程与工程调度的耦合预报、洪灾淹没区域预报成果可视化等功能。

  四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文管理体制。2012年起广东积极推进地市水文机构双重管理工作,目前除东莞市外的20个地级市均已加挂市水文局牌子,实现双重管理,并于2021年推动设立49个县级水文中心,积极探索市域、县域的水文测报一体化工作机制,强化水文机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防御水旱灾害能力。水文服务深入县级基层。

  攻坚克难,持续提供可靠服务支撑

  《条例》实施十年来,广东水文坚持按照“民生水文、智慧水文、活力水文”发展定位和“五个一流”实施方案,持续提升水情、水资源服务及水文测验能力,在防汛抗旱、应对突发灾害、服务水资源管理、推动河湖长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服务支撑作用。

  一是以精准及时的水文测报,铸就水旱灾害防御的首道防线。广东是暴雨、洪涝、台风暴潮、干旱、咸潮等自然灾害多发省份,防灾减灾任务极为繁重。广东水文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水文工作全过程,把服务防灾减灾作为水文工作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全力做好旱情监测分析和水量调度决策支撑,为广东省有效应对东江、韩江和粤东等地60年来最严重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8·8”粤东特大暴雨洪涝、“22·6”北江特大洪水,以及“尤特”“天鸽”“山竹”等超强台风防御中,广东水文用科学精准高效的测报服务,为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和三防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抗击“22·6”北江特大洪水期间,提前38小时精准预测预报北江将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为省委、省政府提前科学施策、打赢防御洪水的硬仗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以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撑,构建水资源高效管理与保护的关键保障。广东水文不断加强行政区界、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等水资源监管重点区域的水量水质监测,并实现全省重点取用水单位取水口水量在线监控;根据全面的监测资料对全省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水资源管理、供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三是以先进有效的水生态监测,形成河湖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主要支撑。紧密围绕推行河湖长制、万里碧道建设、“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国考断面水污染攻坚等工作需求,广东水文大力推进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监测技术应用及分析工作,多方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四是以详实准确的水文数据,构筑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核心基石。自1899年广东水文在佛山三水设立第一个水文站以来,广东水文人长期在水文监测、归档保存及资料的研究应用等方面默默耕耘,目前已累积了11个水文测站超100年的水文资料,全省累计形成历史水文资料共7万卷(册),汇集至水文数据库的整编数据约有5600余万条,汇集至广东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约有26万条。精确详尽的水文数据在乐昌峡、飞来峡、潮州供水枢纽、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更为广东“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以快速响应的监测技术,打造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的先锋队伍。广东水文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组建了“广东省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配置应急移动监测车、水质移动实验室等专用应急设备,编制超标洪水应急测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并连续多年举办全省规模的综合型水文应急监测兼跨区域应急驰援演练,构建起机动灵活、快速处置的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切实提升水文应对突发性水污染和水灾害事件的应急服务能力。

  六是以精细深入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防灾避险的重要指引。广东水文积极参与三防和水利会商,及时、准确地向省委省政府、省防办及各有关部门发布水情信息、提供水情解读,十年来累计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雨水情信息26亿条,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送预警短信5150万余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踔厉奋发,推进水文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新的赶考路上,广东水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贯彻落实水利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条例》贯彻执行,聚力实施“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切实提升水文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水资源分析评价服务能力,奋力推进水文高质量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和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要求,以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为核心,扎实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文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江河洪水、风暴潮、城市内涝、干旱等精细化、智能化的预警预报能力,为广东江河洪水防御、水库科学调度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现代化服务支撑。

  二是贯彻落实“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以加快推进广东水文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迈进全国第一梯队为前行目标和标杆,自觉把水文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虑,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水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盼、新目标、新任务,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转化为推动水文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强力推动水文项目建设,不断激活水文发展活力,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补齐水文自身发展短板,从管理体制、站网体系、监测手段、信息服务、财政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既要勇于面对,又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风险挑战中寻找机遇潜力,不断创新,深耕细作,迎难而上,奋力推动新阶段水文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广东水文将继续秉承“把脉江河,服务民生”的精神,为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支撑和保障。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