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五邑大地,有一泓碧水,翠山簇拥,碧水蓝天,浑然一体,深邃而润朗,形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安放在锦江河上游的崇山峻岭中。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印记,触摸一张张焕发年代韵味的相片,感受那些属于热血和激情的人与事,领略江门水利人令人叹服的“洪荒之力”……
锦江水库原名河排水库,是江门市最大的水库,位于恩平市西北部潭江干流上游,距江门市区120公里,总库容4.18亿立方米,集雨面积362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建设篇:战天斗地 治水为民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锦江河上游山高河窄,中下游河道弯曲,河床淤浅。每逢暴雨,山洪频频爆发,大片农田顿成泽国,城镇乡村即如水城;久旱无雨时,航运停滞,农田受旱,生产失收,粮食年亩产只有300余公斤。“三天无雨田龟裂,一场大雨水连天”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易涝、易旱的锦江给沿岸人民生活造成的困苦与艰辛。
1957年秋,初步提出了在河排(地名)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意见。
1958年9月,为改变恩平“三日无雨田龟裂、一场大雨水连天”的恶劣状况,恩平县委召开各乡副书记、水利乡长、社长会议,传达县委决定兴建河排水库的决议。5000多民工陆续进场,大坝破土兴建,拉开了兴建锦江水库(原河排水库)的序幕。
1960、1965年,由于经济困难,水库工程两次停建。
以前工人们有另外一个职称叫做“民兵”,上图是民兵们就忙着采石
1970年7月,佛山地区革委常委在恩城召开常委会议,作出续建河排水电站工程的决定,提出了“资金自己筹,设备自己造,材料自己找,技术力量自己组织”的口号,并成立了河排水电站工程指挥部,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等工作。
同年8月下旬,从全地区14个县(市)抽调了以青壮年民兵为主体的6500多人陆续进场。10月8日,工地召开誓师大会,开始了工程大会战。
工人们发挥愚公移山精神
1971年,大坝建设开始有点模样了
搭棚架、凝土捣制
第二次续建的施工方式比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有所提高,开始进入半机械的施工方式,但由于大坝所处地势陡,交通不便,很多工作只能使用人手操作。在砌筑大坝的施工过程中,民兵们凭着一副肩膀一双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50多万吨物资送上几十米高的大坝,搬来100多万吨砂石砌筑大坝。民兵们每天担、抬着砂、石、水泥来回行走在几十米高的竹木便桥上。用一块块大石,一槽槽混凝土,建起了一座高63米(101米高程),长345米的雄伟的拦河大坝。
进行水轮机座环加工
高能!工人们正在安装发电机定子
同时,锦江水电站设计安装3台650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设备自己造”的号召下,指挥部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下达给江门和佛山两地完成。江门电机厂、甘化厂、红星机械厂等19家工厂通力协作,敢想敢干,大胆创造,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克服困难,在1972年6月先后完成了3台机组制造任务,首创了佛山地区第一台6500千瓦发电机组。
1972年9月28日,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成,进行试运转发电,10月21日,试运行成功,正式并网发电。第二、三台机组也于1973年7月1日全面安装完毕,试运行成功。
锦江水库胜利建成,各方人士前来庆祝
剪彩仪式当天,当时的佛山地委书记兼工程总指挥孟宪德为工程竣工剪彩
剪彩场面热闹
1973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52周年,佛山地区革委在锦江水库工地上主持召开“庆祝锦江水电站胜利建成大会”,锦江水库宣告成功蓄水投入运行。自此,锦江河的野性被驯服,水害变为水利,开启了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效益篇:善水为福 人水和谐
蓄洪防洪,120万人的安全保障
锦江水库排洪 徐卫良摄
锦江水库建成后,控制了锦江河中、上游50%的集雨面积,基本解除了沿江下游的恩平、开平、台山、新会等市(区)共120万人口,80万亩农田以及沿江两岸城镇、村庄、工商企业、325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广湛高速铁路等的洪水灾害隐患,保护工农业总产值300亿元,灌溉农田面积20万亩。
1998年6月24日至26日,锦江水库库区连降暴雨,三天总降雨量1180.8mm,最大1小时降雨量127.6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626.4mm,属超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锦江水库把上游的雨水拦蓄起来,发挥了防洪作用,确保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吴满扬摄
2018年9月,防御强台风“山竹”期间,在台风登陆前的16日至登陆后的18日,潭江上游的恩平市、开平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潭江流域12小时内出现了200~400mm的强降雨,潭江流域中上游的大中型水库和水闸最大限度拦蓄了部分洪水,有力减轻了潭江中下游的防洪排涝压力。其中,仅锦江水库就拦蓄洪水5650万立方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防洪作用。
水功能一级保护区,长期保持Ⅱ类水质
锦江水库是水功能区一级保留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
2007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锦江水库划定为水功能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多年来,锦江水库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做好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
严格限制库区经济开发和禁止库面旅游。组织开展清理整治锦江水库水域机动船只及违章建筑联合执法行动,禁止游艇随意进入库区游玩,防止油污破坏水质。禁止在库区内上马经济开发项目,对陶瓷泥矿场进行了整治,复绿存在水土流失的山坡、渠堤坡。
积极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五清”行动,组织开展了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清漂”专项行动。出动人数246人次,船只78次,大型机械设备16台次,清漂面积31680平方米。
巡查库区——水安全的守护神
加强库区巡查。每周至少两次开展库区巡查,特别是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密巡查、反复巡查和突击检查,及时制止有可能破坏水库水质的事件。对库区内捕鱼、炸鱼、破坏林木等非法活动实施零容忍。
坚持水质检测分析。每年投入20万元对水库库区设立的6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整编年度水质检测综合报告,分析研究下一步保护措施。经检测分析,锦江水库多年来水质检测总体为Ⅱ类,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
发动库区群众保护水资源。水库管理处加强与库区村委会的合作,多次深入库区周边村委会,力所能及帮助村委会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共同保护好水库水资源。
清澈的水、黄色的稻田。95.93公里的渠道,蜿蜒在恩平肥沃的大地上。
锦江水库的下游有着江门境内最大的锦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2万亩,灌溉范围涵盖了恩平市总耕地面积的63.31%。2018年改造与续建配套实施后,灌溉面积达20.2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16.4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79万亩。平均每亩增加粮食产量60公斤,年增产粮食984.6万公斤;累计年增产粮食总量为3258.6万公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同时,为大力支持大田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管理处在水库上游东坝段建设一个供水吸水点,供水规模为每年约200万吨。2018年12月28日大田镇村村通自来水暨自来水厂供水正式启动,切实保障了该镇群众饮用水安全。
发展篇:与时俱进 建管并重
“2006年,锦江水库管理处被水利部批准评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锦江水库管理处黄乐介绍“从此,水库管理走上了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道路”。
2009年、2013年和2018年顺利通过水利部“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复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锦江水库管理处正在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大型水库管理示范品牌。
目前,锦江水库大坝可以抵御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自动化控制室——水库信息化管理的中枢
先后建成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办公局域网络、应急保障系统、洪水预报系统、自动化综合查询系统等,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多年来,锦江水库管理处屡创佳绩,取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集体、广东省水利系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广东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等。
部分荣誉奖牌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泓碧水”这是新时代赋予锦江人的重托,更是江门水利人孜孜不倦奋斗的水利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