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高校师生:
由中国水利学会、广东省水利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水利学会、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广汇源杯”智慧水利创新大赛复赛于11月2日圆满落幕。经过初赛和复赛层层角逐,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优秀奖17项以及最佳实践奖3项。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第五届“广汇源杯”智慧水利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
广东省水利学会
2025年11月4日
附件
第五届“广汇源杯”智慧水利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奖项 | 参赛学校 | 作品名称 | 指导老师 | 参赛选手 |
研究生组(15项) | ||||
一等奖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大模型驱动专业模型的城市内涝报告自动生成系统 | 王兆礼、吴旭树 | 王林泉、许绮芃、曹杨 |
二等奖 | 广西大学 | 基于机器学习驱动的溶解氧骤变智能识别与水动力协同调控系统 | 农翕智、陈立华 | 何懿、牛英男、赵懿冉 |
南方科技大学 | 分布式标准化社会经济干旱指数赋能干旱管理 | 史海匀、姜继平 | 蒙芳秀、刘京朋、余祥龙、姚洛音、刘霖 | |
中山大学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混合架构的滨海城市供水风险评估模型 | 涂新军 | 王妍、马克、李妙琳 | |
三等奖 | 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河口DO耦合预测与源解析的深度因果学习 | 秦华鹏 | 简展强、肖方南、徐永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废弃石粉低碳活化制备全固废基多孔混凝土及其生态护坡应用 | 李长明、陈守开 | 贾东洋、刘慧林、刘贝颖、通永胜、柴恽 | |
长江大学 | 沉水植物智慧模块化培育装置 | 刘明亮、祝贤彬 | 王轲、魏可欣、张洁、黄丽浈、徐思 | |
广西大学 | 基于数据增强建模的大型水库氮污染模拟模型与应用 | 农翕智、陈立华 | 李中安、王慧、唐嘉敏 | |
合肥工业大学 | 菌藻之交,“泥”转乾坤——基于菌藻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酚氨废水处理及资源化装置 | 郑梦启、郭柄霖 | 刘亚琪、汪韦、高宇航、鄢子鹏、朱鸿运 | |
中山大学 | FusionDownNet——多源驱动的降水预报降尺度智能校正 | 陈晓宏 | 姜富轩 | |
优秀奖 | 华南理工大学 | 感潮河网区不同空间尺度的低氧预警——基于多任务学习融合卫星、无人机影像的水质反演 | 王兆礼、赖成光 | 林颖强、雷向东、蒋杰、冯远俊、刘家谦 |
中山大学 | 双碳目标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碳耦合效应与智慧调控 | 张靖文 | 吉静茹 | |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 山地温室大棚蔬菜杂草智能去除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 潘延鑫、井思媛 | 欧阳锦涛、熊鹰飞、谭庸斌、陈锦权 | |
长江大学 | 净水方舟—一种可移动的原位清淤智慧平台 | 潘红忠 | 廖晖、王凯浩、王隆、李明月、张泽威 | |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 农田暗管排水灌溉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 | 潘延鑫、井思媛 | 杨天成、陈乐建、彭卓磊、单谭炜 | |
本科及高职高专生组(33项) | ||||
一等奖 | 江西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组合式沼液提纯滴灌系统 | 袁成福、李娜 | 刘柏岩、袁苗苗、郑洪举、郭旭阳、卢嘉昕 |
中山大学 | 基于 AUV 的水文特征综合智能监测平台 | 刘锋、胡茂川 | 田羽希、李权津、郭霏 | |
二等奖 | 安徽理工大学 | 智能双源水文交互模拟检测装置 | 许成成 | 黎繁、刘玲、王子强、陈涛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研究 | 王兆礼、赖成光 | 罗煜泰、邹炜晗、宋静仪 | |
中山大学 | 物理机制引导机器学习的灌溉用水量估算研究 | 张靖文 | 蒋鸿宇、罗祺耀、陈林勋、李铠谦、江易樵 | |
华南理工大学 | 治藻云脑——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华南湖库藻华智能洞察系统 | 程香菊 | 梁恒杰、王子越、肖峰、王安文慧 |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创新型人工湿地实训装置 | 蓝忠华、石先德 | 赵川迪、许依蕾、刘泽淇、赖嘉虹、张俊科 | |
西华大学 | 硅光净漪TiO2光催化—生态浮床协同硅藻治理装置 | 苟秋琴、李亚东 | 李佳怡、刘一博、陈国鼎、余畅、李慧 | |
安徽理工大学 | 基于三角堰测流的适配式智能测流设施 | 戎贵文 | 张岚、伊星雨、姚明君、洪俊豪、江国民 | |
三等奖 | 中山大学 | 云瞰江流:金沙江流量卫星遥感反演研究 | 段凯 | 曾云馨、胡首丞、何钦霞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物理过程与深度学习耦合模型的洪水高精度模拟研究 | 王兆礼 | 黄灏 | |
广东海洋大学 | 浮式防波堤与波浪能发电一体化装置 | 林金波、毛鸿飞 | 吴润贞、陈锦培、刘阳、谢诺、罗梓林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土石坝管涌渗漏灾害的监测预警装置 | 师学明、潘欢迎 | 周鸣谦、李玉博、杨鲁豫、陈韵亦、赵哲 | |
中山大学 | 大湾区洪涝巨灾保险:风险区划与定价新策略 | 胡茂川、刘丙军 | 边巴旺堆、蒋超翔、张永红、李俊林、 AMY YEECHING LIANG ZOU | |
华南农业大学 | 南方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洪涝模拟与风险评估研究 | 陈文杰、梁显佳 | 欧汶岳、林晓瑜、唐俊涛、程萌萌、林裕非 |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机器学习驱动+SHAP可解释:雨水资源利用 智能评估与Streamlit云平台构建 | 陈仕光、杨永民 | 郑焓彪、丘琳琳、肖必钊、唐立辉、罗彬桂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数模探涌—基于3D打印的地下洞室群涌水量物理模型 | 陈刚、胡成 | 周莉、刘撼霆、杜明瑞、李小满 | |
江西农业大学 |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节水灌溉助手 | 周昌明 | 徐雅洁、戴晨霏、黄柳、徐翔、易章鑫 | |
中山大学 | "微能净界"——基于生物电化学的低碳智能脱盐与资源回收系统 | 冯翠杰、罗威 | 邵槿瑄、谢圆圆、金自展、陈辛瑜 |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环球水产加工企业废水氮磷资源化及处理工艺流程优化 | 张冬梅、陈汉林 | 王浩雨、陈坤、徐玉娇、陈旨旭、严山金 | |
武汉大学 | 慧眸识水——融合雷视感知的无人机水位监测装置 | 陈华 | 敌惹里布、邹文杰 | |
优秀奖 | 华南师范大学 | 面向智慧水利的珠江流域及主要生态系统蒸散时空演变特征与归因分析 | 臧传富 | 钟涵、冯剑培、彭明旭、谭本博、张俊仪 |
西华大学 | 虫锢愈壤——仿生博比特虫智能管涌封堵与修复装置 | 胡安奎、王飞 | 刘正杰、王怡、谢君豪、郭露锌、刘皓珲 | |
桂林理工大学 | 智净水云——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与动态生态浮岛的黑臭水体智能协同监测系统 | 汤珊珊、王宇 | 龙穗琴、郑钦文、文靖棋、何雄锦、刘志翔 | |
西华大学 | 智能管家——水利系统用阀门的自动控制设备 | 柴红强、吕文娟 | 郑鑫、乔扬、刘雨函、杨颖慧、赵顺勇 |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梯度可调高强度防沉积长效催化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杨逸 | 莫睿欣、游昕曈、郝高丰、容晓楠、许丹萍 | |
西华大学 | 空化除附—藤壶自动检测处理与收集装置 | 王桃、李亚东 | 蔡天予、郑惠文、汤留浩、鄢姿、张静漪 | |
塔里木大学 | 禹测 | 周少梁、孙三民 | 赵柏军、董佳琦、李甜甜、周富群 | |
西华大学 | 汐寰智渔——一种潮汐能发电及智慧养殖系统 | 叶道星 | 魏黎、梁烜宁、王智翔、陈敏、李美静 | |
安徽理工大学 | 智能生态雨水循环利用灌溉装置 | 许成成、刘秦坤 | 薛梓贤、王紫佳、陈德华、耿佳伟、宋政东 | |
西华大学 | 提效增压——多级新月形内啮合齿轮泵 | 柴红强、杨丞琳 | 刘一璠、李彦橦、王可、雷学鹏、徐嘉豪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螺净藻清·智卫水境——智能物理螺藻生态治理系统 | 刘俊国、周子俊 | 王皓琦、尹君怡、张晨曦、谷汶静、魏云麒 | |
江西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稻壳除氮磷生物反应器净化农田排水系统 | 袁成福、陈光杰 | 孔维钢、林己越、李栋、董世彦、王京国 | |
最佳 实践奖 |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 水库循环式鱼菜共生物联网云控平台 | 裴青宝、李亮 | 罗太友、裘枫玲、吕思骞、韩雨、宋奕欣 |
江西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组合式沼液提纯滴灌系统 | 袁成福、李娜 | 刘柏岩、袁苗苗、郑洪举、郭旭阳、卢嘉昕 | |
安徽理工大学 | 基于三角堰测流的适配式智能测流设施 | 戎贵文 | 张岚、伊星雨、姚明君、洪俊豪、江国民 | |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36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