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广州:以水为笔 绘就千年水城“绿水青山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全运画卷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发布日期:2025-11-12
字体: [大] [中] [小]

  作为全运会主办城市之一,广州市正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全面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与品质提升,坚持将服务保障重大活动作为提升城市水务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统筹推进河道提升工程,高标准推进各项筹办工作。

  目前,33宗河道品质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全市超过1500公里的绿美碧道网络,串联起1个国家级、1个省级幸福河湖及11条绿美碧带。14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并稳定达到长制久清,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5年全面达标。广州市水务部门,正以水为笔绘就一幅千年水城“绿水青山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全运画卷。

  锚定“绿色全运” 保障赛事需求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

  市水务部门紧扣“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印发《广州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河道环境提升专项实施方案》,成立市河道品质提升工作组,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累计召开各类专题会、推进会30余次,及时破解难点堵点。同步印发《广州赛区水务保障工作方案》,构建起指挥有力、衔接顺畅、响应迅速的赛时水务保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保障赛事需求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推进水环境治理与碧道建设、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产业导入深度融合。目前,市、区两级实施的33宗河道品质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并围绕赛事核心区域,梳理形成362条重点河涌保障清单,加密巡查频次,强化问题整改。通过月度河涌会议机制,及时通报并跟踪督办水质问题,2025年市级累计抽查河涌755条次,交办整改问题437宗,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近年来,市水务部门推行“少清淤、不调水、自然水位运行”低碳生态治理实践,构建“厂-网”灰色设施与“水系”蓝色空间协同减污降碳体系。14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并稳定保持“长制久清”标准,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5年全面达标。南岗河、派潭河分别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和建设名单,流溪河、增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增江画廊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平岗河-迳下水系等4条碧带被列为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荔湾湖等4宗河湖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水岸联动:碧道为轴,串联“水韵全运”

  广州以“碧道+人文”为特色,将碧带建设与十五运会城市品质提升等项目结合,推动水岸空间与人文价值的双提升。目前,全市超过1500公里的绿美碧道网络,串联起1个国家级、1个省级幸福河湖及11条绿美碧带。“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河畅景美、白鹭成群”的生态画卷常态呈现,滨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游憩首选。深度融合治水与历史文化保护,重点修复东濠涌、荔枝湾涌等历史河涌,再现岭南水乡风韵。创新“碧道+”模式,整合运动、休闲、旅游、文创功能,激活城市活力,“一区一特色”的水旅线路广受好评,已发布的40余处亲水点入选“广东省亲水地图”。

  2024年启动14条绿美碧带建设后,目前其中11条已通过市级评定,平岗河-迳下水系、鲤鱼涌(塱头古村)、南岗河、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等4条碧带列入2024年度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平岗河-迳下水系、南岗河、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白云湖、从化区流溪河(米埗小镇-从化马场)绿美碧带等5条碧带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绿美碧带名单。

  水务工作将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大局,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通过将赛事保障与长期的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活力空间营造紧密结合,探索一条“短期保障”与“长期提质”相促进、“水务功能”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路径,实现服务赛事与惠及民生的有机统一,让水务成果真正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可享的公共产品。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