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全面开展水塘河道清淤行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对多年淤积的水塘、河道、灌渠等开展全面清理。为高质量做好清淤工作,清远英德市率先采用“底泥洗脱”技术,“淘米”式削减河道内源污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通过光合作用“唤醒沉睡的生命”。英德市何公坑河段位于中心城区,河底泥污染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镉超标)与有机物污染(氮、磷中度污染),河水透明度和观感较差,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水生态产品需求,英德市启动了英德市何公坑段清淤项目。项目采用底泥洗脱技术,底泥洗脱船对河床进行物理扰动,在“泥-水”界面产生湍流,使胶体沉积物翻滚、碰撞、摩擦,分离出细颗粒污染物。洗脱后的污泥经絮凝沉淀压滤外运,清水回流河道。采用底泥洗脱船清淤,污染小,清淤污泥量少,清淤成本低。主要做法是:
一、靶向治疗,精准去除低泥污染。相较于传统的清淤方式,底泥洗脱具有很多优势。传统清淤不仅工程量大、堆场占地大,而且把无害的泥沙和有益的水生动植物一并清除,就像西医化疗一样,无差别“杀死”细胞。底泥洗脱则是靶向治疗,通过“淘洗”精准去除底泥有机质和水体悬浮物,洗干净的泥沙原位覆盖在河床,不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同时污泥产量约为传统清淤的1/20。此外,由于是水面作业,船只噪音较小,对附近居民生活不会造成影响。
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泥浆脱水固化,采用移动式污泥脱水设备对洗脱污泥进行脱水固化,将含水率从95%降至80%,并将污泥压缩成泥饼,便于后续运输与处理。泥饼可以作为绿化种植土使用,实现“变废为宝”。创新采用底泥洗脱、脱水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底泥资源化利用,脱水后的污泥被制成环保建材,覆盖于清淤后的河床上,有效阻隔污染物释放,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三、强化监测,持续巩固清淤成果。清淤完成后,进一步提高河道管养维护标准,持续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清淤效果长期有效。通过清淤治理,北江支流何公坑段河道洗脱面积达16978平方米,清理脱水固化的泥饼量约212.5吨,底泥有机质平均削减率达20%以上,有效削减了底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进一步提升了何公坑水体透明度和自净能力,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修复。
“淘洗式”清淤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进一步厚植清远绿色“底色”和“成色”,有效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36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