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门:护好“水脉”稳“粮田”!江门水利为晚稻生产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江门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25-08-18
字体: [大] [中] [小]

  放眼江门广袤的田野,绿油油的秧苗正奋力生长,对水的渴求日益迫切。为让每片“粮田”都能畅饮“源头活水”,江门水利人早谋划、快行动,奔走在阡陌渠网间,只为丰收画卷添上最动人的一笔。

  科学调度,织密供水“保障网”

  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更精准高效的灌溉保障,今年,全市31宗中型灌区所在水利部门早早制定详细用水计划,根据晚造水稻用水实际需求进行统筹,每半个月收集灌区蓄水量、供水量、农田需水量等数据,动态调整供水方案,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此外,各级水利部门自入汛以来,切实做好水库工程的科学调度,统筹做好“防洪安全”和“抗旱保供水”,充分利用强降雨和台风有效增蓄水库蓄水量。目前,全市534宗水库蓄水总量13.31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16.62%,从育秧期的“细水慢灌”到办田、插秧时的“足水保障”,水库放水按需调度,稳稳满足了夏播夏种各环节用水需求。

  面对局部区域因地形差异造成的“用水不均”问题,水利部门启动跨区域调水机制。在台山市广海镇,通过渠系连通建设,将端芬镇大隆洞水库的水跨镇引入周边农田,有效解决了团村、中兴村等地8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节水增效,大力推动灌区改造升级

  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2021年起,我市整市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并谋划广海湾、锦江源2宗大型灌区建设。2024年底已完成10宗中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30万亩,今年将持续推进台山市岐山水库灌区、丹竹水库灌区、开平市大沙河灌区等3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有力解决老旧灌区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

  我市坚持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不断提升节水效能。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建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工程管理养护等机制,实现农业节水和增收双赢,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180.6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改革任务,其中台山市桂南水库灌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此外,恩平西坑水库灌区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数字孪生灌区试点项目,正稳步推进构建“物理灌区+数字孪生体”协同管理模式,这场“数字革命”不仅让灌区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更以数字赋能灌区管理,为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提升粮食产能增添“智慧”力量。

  精细管护,持续疏通灌溉“主动脉”

  除了制定年度农业用水计划外,各级水利部门还依据镇、村有效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分级下达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源头拧紧“用水阀”。与此同时,灌区管理单位加大灌区骨干渠道及建构筑物巡查检查力度,结合水塘河道清淤,同步推进灌排工程维修养护和渠道清淤——及时清理淤积杂物,更换保养启闭设施,确保中型灌区“主动脉”畅通。

  灌区放水期间,灌区管理人员进村入户,实地掌握灌溉进度,引导用水户节约用水、科学灌溉,确保粮食作物适时足量灌溉。

  田畴间,晚稻正在清水的滋养下拔节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一步,江门水利将持续紧盯晚稻生长关键期,以更精细的调度、更完善的设施、更高效的节水改造,守护好每一寸粮田“水脉”,让金色稻浪里涌动着稳稳的幸福。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