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门:鹤山做好做活“水文章” 大力发展水经济

来源:江门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24-11-25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鹤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河湖长制工作,治理保护水环境,大力发展水经济,做好做活“水文章”,全力打造幸福河湖“鹤山样板”取得显著成效。2017-2023年,鹤山市连续七年在江门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荣获2022年国务院督查激励;鹤山市水利局因河湖长制工作成效突出获评“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该局河湖管理组成功入选第六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探索“以河养河” 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共同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鹤山是华南地区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辖区内河流众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鹤山市大力做好“水文章”,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打造幸福河湖“鹤山样板”,勾勒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图景。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去年6月,江门市成功入选省全域水经济试点城市,鹤山作为江门全域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节点,坚持走在前列,大胆探索。

  今年7月,鹤山市大力探索水权改革,推动水生态价值变现,率先制定出台全省首个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鹤山市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以河养河”长效管护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共同治水,推动河道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方案》的出台,为鹤山市探索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和河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指引,也将为省、市探索发展水经济新业态提供了参考。

  《方案》明确提出,围绕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的关键环节,选择具备条件的河道,在确保遵守防洪、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深入开展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试点项目,重点在河道确权、定价、交易、经营开发、安全防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通过试点建设,形成一套鹤山市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的规范流程和制度体系,明晰鹤山市河湖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四权关系,实现河道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建立“以河养河”的长效管护机制。

  去年以来,鹤山市还深入推进《鹤山市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实施,将西江美岸文创园等10个水经济项目纳入试点。此外,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桃花驿”项目成功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重点项目,源林生态乐园还是全省社会资本投资最大的水经济项目。

  碧水枕山色,松林掩水波。来到位于宅梧镇的青年水库,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就坐落于此。青年水库位于潭江水系宅梧河沙水支流上游,总库容970多万立方米,是一座小型水库。2022年,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以青年水库为依托打造源林生态乐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总体范围745.2公顷(11178亩),规划以水为媒、以水为脉,以“漫步幽山碧水”“沉浸山林花海”“尽享阳光沙滩”“激情水上运动”等特色主题,打造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水利风景区,构建与自然无界的全家自然度假梦想地。目前,项目已实现投资超过3亿元,修建环库道路22000米,铺设排水渠、管网15000米,固土护岸植草近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环库周边山岭的灌溉供水管道、排水渠、基坑挖掘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林相改造。项目还开展退桉面积约600公顷(9000亩),种植油茶约240公顷(3600亩),种植黄花梨、紫檀、红椎等名贵树种206公顷(3090亩),种植紫荆花、紫花风铃、黄花风铃、樱花等观赏类树种100公顷(1500亩),初步形成不同经济树种、观赏树种、用材树种混交,观赏价值和木材储备效益相得益彰。

  此外,鹤山市结合万里碧道建设、水美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一体化打造,创新实施“碧道+”“水美乡村+”“水库+”的水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发展起沙坪河、古劳水乡、三堡河、宅梧河、青年水库、澜石水库等一批水经济节点,逐步构建“以水兴水”新格局,为“百千万工程”聚力赋能。

  创新治水模式 构建文脉与水脉交织的滨水景观空间

  绿美生态建设关系民生福祉。鹤山市推动沙坪河“清泉如许”湿地建设,改善沙坪河生态环境,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呼吸清新空气,感受鸟语花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今年1月,沙坪河“清泉如许”湿地被列入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

  弯曲河流、水生动植物、亲水栈道……来到沙坪河岸,一幅“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小微湿地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是鹤山市近年来推进“水治理”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成功实施,与鹤山市大胆创新密不可分。

  沙坪河位于鹤山东北部,紧靠西江下游右岸,属西江水系,总长91公里,其中干流主河道长39公里,流域内人口近30万人,占鹤山市人口的2/3,是鹤山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养殖业大量排放,沙坪河流域主要河段水质恶化,生态严重退化,环境问题阻碍了鹤山发展,也难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道整治刻不容缓。

  2016年4月,鹤山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治理好沙坪河,总投资5.08亿元的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第一期)正式开工。历时两年,工程于2018年8月完工。经过治理的沙坪河,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过去的臭水河,蝶变成为秀美的滨水长廊。

  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鹤山市在治理模式上的大胆创新。该工程采用PPP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同时,鹤山市摒弃过去单一治水模式,把河道治理与彰显水乡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兼顾当地历史文化风俗,深度挖掘鹤山龙舟文化、榕树文化、咏春文化、舞狮文化等传统文化特色,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塑造文脉与水脉交织的滨水景观空间,使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展现,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依托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2019年,鹤山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治水主题展厅——鹤山市治水教育展厅,以点带面展现近年来鹤山治水成效,致力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实现河长制开门治水、全民共治。

  鹤山市推动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受到群众点赞,更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治河有方”,2017年,鹤山市被列为广东省河长制工作示范县,河长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成功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广东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2023年,沙坪河被评为首批江门市“幸福河湖”。

  水脉连通 打造近悦远来的“岭南第一水乡”

  走进古劳水乡升平河碧道,被誉为“环境监测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逐水而居,觅食繁衍,嬉戏玩耍,勾画出“碧水清流、鹭鸟齐飞”的秀美景象。

  近年来,随着沙坪河治理的成功,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水治理经验成果,鹤山市以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为示范样板,坚持连片打造的理念,以点带面陆续开展总投资达4.4亿元的碧道建设,先后建成了沿西江、沙坪河、升平河、雅瑶河、龙口河等的46.55公里碧道,为群众打造了多条亲水休闲生态廊道。

  2021年,鹤山市成功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投入3.24亿元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目前,项目工程已整体完成,共建成水系连通建筑物35座,整治岸坡59.53公里,清淤疏浚14.47公里,建设碧道17.43公里,新建景观节点6个、休闲驿站2个,沿线串联乡村特色资源点22个,打造美丽乡村38条,辐射河流沿线村庄458个,惠及人口10.2万人。

  如今,鹤山市已构建红色乡村旅游廊道、生态文旅体验廊道、湖光湿地游憩廊道、侨乡风情观光廊道4条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一片五脉四廊”总体布局(即以双合、宅梧、址山、鹤城、共和5个镇为治理范围,打造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示范片区;以镇海水、新桥水、址山水、沙冲河、田金河5条潭江支流为脉络,集中连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要素;重点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廊道、生态文旅体验廊道、湖光湿地游憩廊道、侨乡风情观光廊道4条各具特色的示范生态绿色廊道),打造出三堡河鹤城镇五星村段、宅梧河半岛节点、鹤城河节点、址山河将军陂段等“网红”水景点,吸引大量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带动了鹤城镇五星村、城西村,宅梧镇靖村村,共和镇来苏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升级,助力鹤山市打造近悦远来的“岭南第一水乡”。

  为实现“秀水长清”,鹤山市还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河湖治理的积极性。例如,充分发挥“民间河长”作用,发动群众保护水质、志愿护河。其中,桃源河的“民间河长”赵德光获评全国“最美民间河湖卫士”。自2017年受聘成为“民间河长”以来,赵德光养成了“逛河”的习惯,每天早上,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先沿着桃源河巡一圈。上千个清晨、黄昏的时光,赵德光沿着河道走走停停,仔细巡查河道是否有漂浮物、水质是否异常等。热心河长制工作的他,还自行筹资近20万元设立“民间河长”工作室,购置无人机、水质检测仪、底栖动物监测工具、视频监控等设备,制定“民间河长”工作室规章制度。

  此外,鹤山市全面实行“每年两次集中清漂+常态化”的河道长效管护模式。目前,鹤山市河湖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对比2018年提升近40%,基本消除劣V类水;大力推进“五清”“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近年来累计完成300多宗河湖“四乱”和“碍洪”问题整治,全面完成49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为群众呈献健康、有序的河湖面貌。

  接下来,鹤山市将继续紧盯绿美鹤山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统筹治理力度,提高部门协同、流域协同治理能力,推动水环境全面提升;持续加大水经济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水经济项目;深入推进河权改革工作,推动试点项目落细落实;科学谋划绿美碧带、幸福河湖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