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抓好全国生态日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治水意识,凝聚全社会合力,推动海珠生态文明建设,广州市河长办举办“游清河 访故里 探海寻珠共筑清水梦”主题定向巡护活动。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贺成伟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海珠区副区长、区河长办主任苏明庆致辞,市河长办、海珠区河长办相关领导,海珠区水务局、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相关街道领导同志以及100多名志愿者参加活动。
“云山青青,珠水澹澹;水波泛泛,绿树鸣蝉……”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河长办公益歌曲《清水如许》和海珠区志愿服务队舞蹈《梦里水乡》中拉开了帷幕,这两个精心制作的节目表达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展现了共建共享美丽河湖的生动场景,唤醒了公众守护母亲河的主人翁意识。
在启动仪式上,贺成伟对海珠区全民治水工作以及治水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来,广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完善治水机制、建设千里碧道、首创志愿治水驿站、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推动绿美广州建设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治理取得历史性成效。海珠区在治水兴水中善于谋划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全民治水工作有声有色,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传播治水理念,通过全民“知水、治水、乐水”宣传教育,鼓励市民群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助力广州营造人水自然和谐、绿美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苏明庆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珠区把治水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开展铁腕治水、开门治水,构建了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行动体系。全区169名官方河长、5200多名“河小青”志愿者以及一大批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热心市民常年奔走在河湖一线,全力守护海珠区的每一条河流。一条条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群众乡愁的河流,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海珠区将坚定践行“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理念,把“全国生态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标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参与渠道,鼓励和引导市民朋友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建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绿美海珠。
启动仪式宣布了“志愿治水驿站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治水驿站站长”以及“海珠区优秀治水志愿家庭”名单,并为获奖家庭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优秀治水志愿家庭代表卢里举家庭分享了参与河涌治理的心得,“我第一次参加巡河活动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至今有6年了。为了更好保护我们身边的河涌,我多次参加民间小河长培训,学到了很多保护水环境的知识。”家庭中的小河长卢泽瑞说。卢里举家庭除了积极参与巡河外,还组建了海珠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白鹭绿水中队,推动高校团队、中学团队一起加入巡河护河大家庭,并坚持每月开展巡河活动。
广百新一城志愿治水驿站是海珠区首个“绿美广州·志愿治水驿站”,海珠区河长办以驿站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志愿者培训和巡河实践。活动当天,驿站旁的青年文明号志愿集市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参与,“我平日判断水质是看颜色和闻味道,今天终于体验到用试纸去检测水质。”市民余先生饶有兴趣地做着水质检测。集市现场设置了8个摊位,通过水质检测、治水宣传、生态科普等多种互动形式,宣传首个全国生态日,呼吁市民群众从自身做起,守护海珠水生态环境,共建绿美海珠。
为加强水文化学习和传承,活动围绕十香园纪念馆、邓世昌纪念馆等艺术、历史文化景点以及状元井、利济桥、汇津桥等水利文化遗产,精心策划了2条巡河研学路线,设置了打卡学习、河流笔记、路人采访、传播点赞、爱国教育等5个趣味互动环节。伴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与讲解,志愿者和亲子家庭在行走中阅读海珠涌,品味浓厚的艺术与文化气息,感受海珠区水环境治理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只有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下一步,海珠区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国生态日活动为契机,不断健全全民治水机制,增强宣贯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共同守护和擦亮水美海珠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