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门:治水之患 兴水之利 守水安澜 开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能”

来源:江门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22-12-28
字体: [大] [中] [小]

  治水引清流,兴水惠民生。江门市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EPC+O项目(开平项目区)的赤水镇白沙水干流赤水圩镇段,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施工队伍正在加快施工进度。目前,该项目23个工作面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助力开平市水环境更加优美,河道更加安全。

  这只是开平市治水之患、兴水之利、守水安澜的一个缩影。开平市水利局坚持水利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定位,努力推进各项水利惠民工程。今年9月27日-28日,开平市作为广东省水利促乡村振兴工作做得好、有特色的县(区)之一,经省水利厅向水利部推荐来开平开展实地调研。水利部调研组一行分别对该市农村集中供水、中小河流治理、清洁型小流域、万里碧道、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镇海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大塘面水库移民村等典型项目和示范点进行了实地察看,各项工作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和江门市水利局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水利,是经济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旺,则五谷丰。水利建设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开平市坚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环境保护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并创新探索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一体化建设,做大做活“水文章”。如今,在侨乡开平,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水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守水安澜 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开平市水资源丰富,河流密布、水道纵横,主要河流是潭江,全市面积95%都在潭江流域内。潭江地处暴雨区,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每遇洪潮相碰,水位骤升,洪涝灾害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地处潭江干流中段,更容易受到上游洪水、下游风暴潮影响。

  2019年以来,开平市多渠道统筹谋划整合资金,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约11.7亿元,实施堤防加固、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碧道建设、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等系列防洪安澜工程,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第一道屏障”,全力构建“上蓄、中防、下排”的防洪治涝体系。

  对大沙河水库等16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升了防洪能力;对8宗中小河流进行治理,整治河道69.3千米;建设碧道总长48.1千米,使堤围加固,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和50年一遇;实施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EPC+O项目(开平项目区),治理河道长度共计75.4千米,堤防加固62.5千米,护岸治理13.6千米,清淤12.5千米,新建或重建电排站8座,新建或重建小水闸4座,新建小水陂2座,新建交流渡电排站等;实施江门市潭江河流治理工程(开平段)堤防加固工程,整治水口镇至开平城区间的潭江堤段,包括水口金山堤、泮村堤和三埠石海堤,总长16.8千米,同时重建或新建建筑物35座,该项目将保护耕地面积2600公顷(39000亩),保护人口7.88万人,防洪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

  水库、堤防、水闸、排灌站水利工程项目纷纷落地推进,开平市流域内的水库、堤防防洪标准得到明显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河道淤积、河岸崩塌及水库病险得到有效解决,防洪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开平市的防洪抗灾底气也足了。

  以水惠民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为确保全面完成“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力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开平市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让农村群众长期稳定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这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平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问题,以制定计划快、资金落实快、跟踪督导快、实施工程快的“四快”科学攻坚,全力推动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2021年,开平市提早全面完成狮山供水工程及289条自然村集中供水的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达7752.48万元;全市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1%,成为江门市率先完成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县市……因此,开平市也在广东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成效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

  农业灌溉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开平市为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开展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生产条件。通过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按照规模适度、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要求,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今年,开平市投资7200多万元实施了狮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解决灌区病险、“卡脖子”及31.74千米的骨干渠段渗漏等问题,工程完工后年节约用水量达493万立方米。

  目前,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效益,开平市已及早谋划项目,现已完成大沙河灌区和立新灌区的可研报告审查。这两项工程总投资约2.5亿元,改造灌区渠道总长度46.12千米,该两项工程完工后年能节约用水量2816万立方米。同时,开平市镇海灌区还通过灌区改造,年节约用水量达1777万立方米,因此,镇海灌区先后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级节水型灌区和第一批广东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标(示范)灌区。2019年,开平市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灌区标准化管理,通过推进“五大举措”落地生根,实现了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见效。近日,水利部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的函》,开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案例,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精准“滴灌” 让水库移民村实现幸福蝶变

  近年来,开平市积极谋求突破,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对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从“大水漫灌”式改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全力打造水库移民示范片区,加快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从输血式走向造血式,引领水库移民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沙镇黎雄村委会大塘面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这里曾是大沙镇最穷最落后的村落之一。

  开平市以大塘面村为着力点,充分依托该村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移民历史沉淀,前期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涉及项目14宗,精准导入产业,建立形式多元化的互利发展模式,强化后扶资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游合一”旅游项目,移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农特产品,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大塘面移民示范村的建成,打造出开平市水库移民美丽乡村亮眼品牌。

  同时,开平市还树立“建设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水库移民工作理念,同时积极推广大塘面村成功经验,2019年至今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涉及项目63宗,全面提升改造大沙镇富食村、蕉园村、联新村,马冈镇红丰村,龙胜镇联塘村等移民村,从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湖畔沿线,向周边辐射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库移民示范片区,让水库移民村实现幸福蝶变,移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从2006-2022年,开平市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96亿元,实施各类水库移民后扶基建项目574个,累计改善住房面积25.78万平方米,新建或改善交通道路65.6公里,解决饮水安全3435人次,环境整治172处,新建文化室47个、厕所34座、桥涵23座、堤坝3座等。全面提升全市260多条水库移民村19919人水库移民人居环境,让移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目前,开平市共有11条移民村被评为广东省级水库移民安居工程示范村,其中大塘面村获得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开平市十大最美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红丰村被评为江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南村、南北村和六圩村均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村和开平市文明村,同时南北村被评为幸福新农村及广东省文明村。

  文旅融合 全面激活“水经济”

  冬日傍晚,夕阳西下,凉风拂面,江水悠悠,苍江长沙段碧道在苍江边蜿蜒向前。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开平市的“金字招牌”。开平扎实推进碧道工程建设,不仅串联起辖区的江、湖、城市公园、乡村美景,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为群众打造一流生活环境,还通过碧道建设推进侨乡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融合“侨”元素,打造侨乡文化传承新载体。

  碧波荡漾的潭江河面,优美的自然风光,惟妙惟肖的侨乡特色雕塑……潭江百合至赤坎段碧道旁,建设了赤坎左岸雕塑广场,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玩“打卡”。

  潭江百合至赤坎段碧道串联百合镇、赤坎镇,起点为百合镇马降龙桥,终点为赤坎镇南楼,总长11.6公里,为乡野型碧道。碧道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有开平立园、三门里、赤坎古镇、马降龙碉楼群等景区。

  近年来,开平市十分重视侨乡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融合“侨”元素,打造侨乡文化传承新载体。这一点也体现在碧道建设上。在建设潭江百合至赤坎段碧道时,开平融入侨乡特色元素,重点突出碉楼文化,致力打造具有开平特色的碧道样板工程。

  赤坎左岸雕塑广场就是潭江百合至赤坎段碧道的节点景观之一,融合了碉楼文化、侨乡文化、侨乡特产等元素。“不少大片都在开平取景。这个节点景观以雕塑的形式,再现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幕,让大家感受开平的碉楼影视文化。”开平碧道建设项目经理胡思磊表示。

  “这里不仅是漫步休闲的碧道,更是文化驿站,甚至是旅游景点,呈现了开平的独特魅力。我们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了解当地文化。来一趟,值了!”不少游客纷纷如此认为。

  在大沙镇,开平市还以环大沙河水库移民村为珠,以碧道为链,以“碧道+”大力推进水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域旅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升级改造“两山”碧道,整合“山、水、茶、花、果”等生态资源,并通过春天种植油菜花并举办花田音乐会,夏天种植向日葵并举办夏日游园会,秋天种植水稻并举办秋收稻穗音乐节,冬天的观鸟趣等特色活动和项目,累计吸引游客12.5万人次前来游玩。

  如今,大沙镇大塘面村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15万元。2021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吃上了“生态饭”。此外,开平市还积极申报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该市参加了省水利厅组织开展的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竞争性遴选,并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并推荐到水利部,该项目将获得中央补助资金8000万元和相应省级补助资金。

  “我们通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水利项目创新融合侨乡文化、水库移民文化,全面激活‘水经济’,积极助推美丽乡村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开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未来,我们将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布局、项目提振,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加快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水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