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8日全市部署防溺水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各级水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认真履行业监管责任,确保预防溺水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努力把溺水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截至10月底,全市水利设施水域未发生溺亡事件,防溺水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高度重视,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水务系统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水域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印发《全市水利系统防溺水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水利防溺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成立3个督查检查工作小组,重点检查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江河湖泊、山塘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的监管,因地制宜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防护和救助设施设备。将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纳入河湖巡查内容,努力把溺水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二、聚焦重点区域,强化风险排查。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防溺水工作指引,指导水管单位和镇、村做好防溺水工作。全市水务系统聚焦河湖、水库、水闸、堤围、农村水电站、山塘、输水渠道等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和漏洞建立台账,落实整改,落实闭环管理,对一时无法整治隐患,落实人员或安装监控设备重点关注和巡逻。对靠近学校、镇村周边的重点水域加大排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制止青少年在河流、水库野泳、抓鱼、游玩等不安全行为。督促属地组织对公平干渠全方位、全覆盖排查,巡查做到真巡真查,力戒出勤不出力,流于形式。全市水务系统共出动检查人数2291人次,检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589家次,排查整改完成防溺水安全问题隐患104宗。
三、完善防溺水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边界设置界桩,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置相应界牌,明确工程管理边界。完善防溺水警示标示牌,重点区域已有标识牌的做好标识牌的维护保养,未有标识牌的及时补充增设。在邻近村镇、学校的库岸、堤岸等重点区域,设置护栏等隔离设施,增设救生圈、救生绳、救生衣等救生设备;充分利用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对下水人员及时预警并劝离。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平安校园相关制度,完善信息数据,共同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在局网站、公众号发布防溺水宣传信息,积极联系汕尾市级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发出防溺水倡议书。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多措并举,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加强对水利工程周边群众的宣传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重点宣传教育。通过在乡镇村、街道通往水利工程的路口醒目位置悬挂防溺水宣传横幅等方式,引导大众增强防护意识,提高宣传教育的知情率和覆盖率。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