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广州:整治黑臭水体,清河涌、净沟渠——清水悠悠映花城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发布日期:2020-11-17
字体: [大] [中] [小]

  珠江穿城而过,上百条河涌汇入其中。因水得城,依水而建,水是广州城市的灵魂。但曾经,黑臭的河涌、沟渠,也一度让百姓颇为头疼。

  2018年以来,广州市以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为重点,探索特大型城市治水的有效路径——两年多来,当地有哪些创新实践?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长度超过18公里、流经9条城中村、龙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广州东部一条重要的河涌,车陂涌一度是全市最黑臭的河涌之一——垃圾成堆,又黑又臭,到处都是脏兮兮的破布条和包装袋,时不时见到偷排的污水冒着泡儿涌出。而今,沿着河涌走,已是清流激荡、花草吐芳、百鸟歌唱的和谐景象。

  车陂涌率先“清污分流”

  环卫工老杨负责河道清护已近3年,车陂涌的变化一直看在眼里。臭味没了,水质清了,鱼儿也多了,老杨曾见过到一条罗非鱼,估计有两三斤重哩。去年夏天开始,晚上还能在涌边看到萤火虫。

  车陂涌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达标”。具体而言,即先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再划分排水单元,对污染源“重点出击、各个击破”。首先,天河区水务部门将车陂涌流域按分水岭划分为58个排水分区,按用地情况划分为872个排水单元,结合用水、人口分布和水质监测情况,对污染源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研判。然后,对流域内9条城中村截污纳管,同时稳步推进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最终实现全流域雨污分流。

  车陂涌也是广州最早进行“清污分流”的河涌之一。在“四洗”清源,即“洗楼”“洗井”“洗管”“洗河”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调配引入山水、水库水和处理过的中水等洁净水源进入受污染河道,帮助河道更好地恢复自身净化能力。为此,当地敷设管道102公里,每天引山水约3.9万立方米流入主涌。

  目前,“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达标”的愿景已写进广州市总河长令(第4号),正面向全市推进。作为一项创新举措,“清污分流”也在越来越多的河涌治理中实施。

  晓港湖变身“水底森林”

  要想大河净,先要小河清。今年4月份,广州市颁发第8号总河长令,要求清理城乡水系“毛细血管”,全面治理边沟边渠、风水塘、山塘、鱼塘等小微水体。截至目前,市总河长令第8号下达的168宗黑臭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全部“不黑不臭”,市域范围内“小河清,大河净”目标基本实现。

  位于海珠区晓港公园内的晓港湖先行一步,通过全面截污、生态治理,终于变成清澈见底的“水底森林”。夏日的午后,阳光打在碧绿的湖面上,长长的水草在湖底摇曳,一排游船静静停靠岸边,三五游人在树阴下漫步,宁静而美好。常来公园锻炼的陈姨说:“湖水清澈了,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一到周末,小孙子就吵着要我带他来这里写生。”

  但其实,几年前的晓港湖却并不是那么让市民称心。1975年,晓港公园建成开放,其中心湖晓港湖与海珠涌相连。随着周边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水体富营养程度不断加重,水下生态被严重破坏,水体也渐渐混浊发绿。为根治晓港公园水质问题,2016年开始,海珠区以晓港湖为试点实施水生态治理。

  首先,打出源头治污“组合拳”。当地对晓港湖实施全面截污,拆除海珠涌沿线违法建设3922平方米,全线关停对晓港湖水质产生影响的餐饮项目,取缔了公园内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烧烤场,从源头控制沿湖周边餐饮的污水排放。 同时,因地制宜,为湖体配置四季常绿的苦草类水下草皮,并分步投放各类鱼虾螺贝,逐步形成生态水质自净系统,就像一座“水底森林”,从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经过2年多的治理,2018年8月,经检测,晓港湖几大主要水质指标(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皆由劣Ⅴ类水体变成Ⅲ类水,湖区中心水体透明度已达2.2米。目前,晓港湖水体已稳定保持Ⅲ类水,个别月份水质监测可达到Ⅱ类水。今年,海珠涌东段已达到Ⅲ类水质,西段达到Ⅳ类水质……

  “晓港湖的湖水就是海珠涌的水,通过整治可让湖水达到Ⅱ类、Ⅲ类水的标准,这也说明了,海珠涌的水也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海珠区住建局局长陈伟锋和海珠区水务局局长肖烈南两人同时表示,晓港湖水体的几大主要水质指标由地表劣Ⅴ类水变成Ⅱ类水,水体透明度达到2米,湖水清澈见底且无任何异味,水体生态状况得到大大改善。“晓港湖的湖水量大约是海珠涌水量的1/4,根据晓港湖试点治理的效果,我们很有信心让海珠涌及其他区内河涌的水质也变得如此。”

  大源村建设“惠民碧道”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于回来了!”发出感慨的年轻妈妈脚下正是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沙坑涌。谈起它的变化,在这儿出生长大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地说:“终于可以带上孩子们到溪边戏水捉虾了,就像回到自己七八岁那会儿。”

  立冬时节,草木葱茏、花果飘香,大小街巷整洁有序,口袋公园小巧玲珑……如今的大源村,一片秀丽风光。但其实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河涌黑臭,路窄坑多,大货车横行……

  去年以来,大源村强力推进涉水违建整治工作,将沙坑涌上游大源支流沿河的窝棚、工厂和小作坊全部拆除,此举不仅改善了河涌水质,也为“惠民碧道”拓宽了道路。很快,一条集河道防洪、群众休闲娱乐、人文历史熏陶为一体的休闲碧道,出现在村民面前。拆除违建后,腾出的公共空间则建起休闲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广场,并配套篮球场、轮滑场和休息驿站。

  绿色的树阴,白色的栏杆、清澈的流水、开心的笑声......每到清晨或傍晚,村民们或驻足,或小坐,或慢行,或跑步,“惠民碧道”俨然成为村中老人、运动爱好者、大小朋友每天的打卡地。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