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门:治水兴水掀高潮 侨乡河湖展新颜

来源:江门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20-01-13
字体: [大] [中] [小]

  走在江门河湖岸边,处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散步奔跑、或跳舞健身,交织成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画面。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市,经过治理的河湖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江门各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转变思路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加大投入补好水利工程短板,全年水利投资增长9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现全市河湖巡查监管常态化;河长制工作见行动见成效,在全省考核中以第一名成绩获得“优秀”等次,水利工作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大学习 深调研 制定江门补短板强监管任务书


  “对照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对照江门市民对水利工作的期盼,江门水利建设与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在2019年冬春水利建设工作会议上,江门市水利局局长梁君明指出当前水利建设的任务和现状,“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集中力量,逐年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补工程短板、强行业监管,奋力开创新时代江门水利事业新局面。”

  2019年,“补短板、强监管”成为江门水利最火热的关键词,也是江门市各级水利部门的工作指南和努力方向。

  定准基调好远航。自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江门市水利系统就迅速掀起了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学习热潮,全方位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积极配合省水利厅深入到基层一线水管单位,开展水利监督体系建设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型培训讨论会议25次,开展“补短板、强监管”专题调研活动15次,切实推进总基调进机关、入科室,进基层、入工程,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治水管水思路和方向,迅速将水利工作重心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

  2019年是“补短板、强监管”元年。春节回来一上班,江门市水利局党组就组织全体班子成员、科室干部到各市(区)开展调研督导服务活动,在三周的时间内,市、县两级水利局干部面对面对接交流,现场调研会诊,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聚焦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和短板,明确工作措施和要求,开展工作互动和业务辅导。充分调研后,江门市水利局制定了年度“保底线”工作清单、“补短板”问题清单、“创一流”亮点清单和“转作风”服务清单共382项,包括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加固、易涝区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程短板,农村饮水安全三个制度落实、汛前“两不两直”检查、水库水电站工程运行安全“明查暗访”等强监管制度,以及争创执行水利投资计划标兵、打造碧道工程建设亮点等“创一流”工作措施。

  “3+1”工作清单是江门市水利工作的任务书,也是践行总基调的江门方案。2019年,江门水利人探索出了不少贯彻落实总基调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将“补短板、强监管”项目列入工作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完成时限,挂图督办推进;创新设立明查暗访“红黑榜”制度,加强河湖监管;自主筹集资金,对超出安全鉴定时限的472宗水库,开展安全鉴定……

  在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指引下,江门水利正在上演高潮迭起的火热实践,以新气象展新面貌谋新作为。


  补短板 不等不靠 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


  2019年汛期结束后,江门主动谋划、自筹资金4.2亿元投入建设的江新联围加固工程全面启动建设。这是江门贯彻落实总基调,千方百计解决防洪短板的一个缩影。

  江门是广东省的水利大市,辖区内的三区四市共有各类型水利工程7509宗,占全省十分之一。但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原设计标准低,加上几十年运行,除险养护未能有效跟上,安全隐患较为突出。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江门市,仅潭江流域出现了100多处堤围漫顶险情,一些地方受淹严重。潭江、西江堤围防御能力不足,部分中小河流防御标准低,部分水利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已成为江门水安全的心头大患。

  直面问题,主动担当。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提出启动和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水利工程,用3~5年时间,彻底消除群众关注度高、历史欠账大的突出安全隐患。2019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8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有力支撑江门水利工程补短板。

  “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解决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重要环节。”江门水利局规计财审科负责人介绍,“我们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利用各类投融资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取得较好成效。此外,江门市本级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前期工作奖补资金,激励各市(区)加快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笼子。”

  近年来,江门通过PPP模式、银行融资、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等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江门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8.7亿元,实施潭江河流治理工程;鹤山市采用PPP模式实施沙坪河流治理工程,将其打造为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案例之一;新会区融资近10亿元,实施堤防、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河道清淤、涝区整治等191宗项目建设。

  鄂竟平部长指出,“补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重点是补好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几个方面的短板。江门市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主动谋划江门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在绘制和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蓝图,将为450多万侨乡人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水利建设成果。


  创机制 管好“盛水的盆” 积极落实强监管措施


  建立水库、重点山塘承包退出制度,这是水利基层单位落实强监管的有力措施。江门鹤山市为消除市内大部分水库、山塘承包给私人发展养殖,无序蓄排危及坝体安全的突出隐患,研究施行水库、重点山塘承包退出制度,将所有出租外包的水库、山塘回收,由镇以上政府统一管理调度,并进行水生态修复。“目前,已全面清理了68宗水库、32宗山塘的出租承包,彻底消除违规养殖污染等隐患,保障水库安全运行。”鹤山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

  行业监管,制度先行。以深化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江门不断探索江河湖库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江门特色的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两不两直’汛前检查常态化机制,将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专题向市总河长、副总河长报告,同时反馈各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督促限期整改。”梁君明在2019年广东省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上介绍,“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解决了水库水电站一些长期性的监管难题。”如按照小(1)型水库不少于2人,小(2)型水库不少于1人的标准增加配备了372名专职管理人员。同时,131宗重点山塘也按小(2)型水库要求落实了管理制度和专职人员。自筹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206宗小型水库管养房建设,实现每宗水库都有管养工作房。2019年落实专项资金2800多万元,对水利防汛物料和设备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我们创新建立明查暗访机制,专门聘请了第三方社会机构,采用人工步行巡查与无人机拍摄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对总长度达1135公里的30条跨县河流(湖库)进行地毯式暗访巡查,及时发现河湖岸线管理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江门市河长办负责人说,“我们每月向市县两级河长通报第三方暗访巡查情况,还在媒体设立河湖管理‘红黑榜’,切实压实河长管河治水责任,并发挥社会舆论和党委政府对各级河长的监督作用。”

  明查暗访机制已成为江门市各级水利部门强监管的重要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9年,江门市县两级组织了近100次专题暗访检查,重点对“清四乱”“五清”,水库、水电站、水闸运行管理,水库防汛调度运行管理及中小河流治理等在建工程进行明查暗访,整改问题1086个。

  创新推行河长湖长巡河履职制度,也是江门强监管的重要举措。创新完善巡河履职“三个清单”,以月度工作清单、月度水质清单、月度问题排查清单为河长巡河履职抓手,推动解决大批重点、难点问题,2019年已整改了7629项突出问题。出台了《江门市河长制湖长制述职方案》,在广东省第一个探索出县级总河长向市级总市河长、镇级总河长向县级总河长、领导小组成员向领导小组组长述职的做法,倒逼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

  “贯彻落实总基调,需要聚焦短板、加强监管,久久为功。”梁君明说,“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凝聚治水合力,强化改革攻坚,坚定不移补工程短板、强行业监管,持续争创侨乡特色的水利建设新亮点,全面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相关附件:
往上 往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