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近年来,信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厚植生态发展优势,以中小河流治理为抓手,压实“三级”河长制,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标定位规划建设“一村一碧道”。
三年时间,信宜推动2条市级碧道、19条镇级碧道、400多条村级碧道建设,总长度近1000公里。新时代下,信宜快步迈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潮流中去,以“万里碧道”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一条展示水生态名片的“画廊”碧道,一条造福150万人民的富民大道
护岸筑堤、扩挖疏浚、拆除梗阻、村道升级改造;新修彩虹桥、建生态风景线、串联乡村风貌带、打造连片特色产业;19个镇(街)发力、402个村(居)发扬主人翁精神,市直机关1800多名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2500多名志愿者挥汗而战。
作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信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整治建设碧道正酣,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万里碧道”建设机遇,万众一心向“万里碧道”目标发起冲刺攻坚。
信宜,是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玉之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有着4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南江、鉴江、西江,三江发源地,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重要通道所经之处。
千百年来,信宜就深谙水道连通世界的要义。鉴江水道、南江水道、黄华江水道,3条水道与3条官道组建起信宜南粤古驿交通大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海关的开放,敢为人先的信宜人沿水路远渡重洋,拉开了信宜人开发南洋的帷幕。一代爱国侨领李季濂,以“锦纶泰”商号为据点,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州—信宜等城镇,打造出一条连通世界的水陆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广州失陷后,西南行署和一些军政机关、报社、学校,更是随便利的水陆交通迁来信宜,并有大批人经营手工业和小商贩沿线进入信宜境内,信宜一度成为电白、吴川茂名到广西北流、容县、岑溪、梧州等地区的商品中转站。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今,已有53万多信宜人从这条道路走向世界,引领潮流。
自2018年,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以来,信宜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域旅游、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好”农村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建设要求,将建设“万里碧道”列入了市重点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对境内南江、鉴江、西江以及三江源二级、三级支流进行提升治理,修筑碧道,打造沿线乡村风貌带,振兴乡村发展。
“要高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再添南粤古驿道新风采,把信宜碧道打造成为新时代下连通世界走向未来的光华大道!”在多次率队调研碧道规划建设进程中,市委书记罗汉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土瑞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我市水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水碧岸美风景碧道,让信宜碧道连通大湾区,让大湾区康养地扎根信宜碧道,让信宜碧道连通世界,让世界看到信宜碧道新风采。
2019年10月,在原碧道基础上43公里“锦江画廊”碧道竣工。“锦江画廊”碧道集绿道、马拉松赛道、南粤古驿道于一体,成为粤西一道美丽风景线,无数游客奔向碧道,体验时代画卷新风景。
借碧道之光彩,信宜乘势持续两届举行“碧道万人行”“碧道骑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信宜美食节”“民俗文化展”等盛大活动,拉开了信宜“以道兴村”的帷幕,引来千百万游客热情参与,全国各级媒体聚焦,以及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南粤古驿道上的信宜碧道再次焕发“青春”与“魅力”,更拉通了国内游客、外国友人到信宜来的友谊大道。
高质量建设,奋力冲刺“万里碧道” “锦江画廊”碧道升级改造,鉴江北界河碧道全线拉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疾风劲草,尽显信宜担当。
把信宜碧道修筑成为连通世界的光华大道,这是何等高难度的工程!令出如山!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以及面临管线迁移多、施工组织复杂、技术难点多等诸多困难,同时还有既要满足河道防洪,还要兼顾生态建设打造沿线乡村风貌等要求,无不重重考验了信宜干部群众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此,信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万里碧道”项目建设指挥部,并召集相关单位组成工作专班,高效运作指导碧道建设。
三年时间,无数个黑夜挑灯挂图作战,无数个白天风吹日晒雨淋现场办公推进项目建设。从踩点勘察线路走向到拉通主线大道,从完善项目建设到升级改造打造沿线乡村风貌带,来来回回,信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碧道每一寸土地都踏遍。
近期,市委书记罗汉杰、市长王土瑞再次率队,顶着烈日将碧道二期鉴江北界河46公里碧道从头走至尾,现场办公解决碧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高质量推进建设。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下,各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攻坚克难,不断加大人员、机械、资金投入,全力加快工程推进速度,向“万里碧道”目标发起冲刺进攻。
正在改造升级的43公里“锦江画廊”碧道,在工人的努力下,“彩虹桥”、驿站、观光台、湿地公园、文化艺术长廊等工程项目建设,提速冲刺,直攻目标。
“锦江画廊”碧道升级改造项目工程量最大的“彩虹桥”,在40多名工人顶烈日高温的奋战下,长500米呈“S”形的大桥已全部完成桥梁结构工程,钢结构部分也基本完成,预期5月15日建成通行。田园•德乔驿站、十里驿站、月牙泉驿站,也在快步建设中,室内餐吧、露天咖啡厅、南国草坪、陶艺馆等项目即将竣工。此外,北逻、山背、大坡、英地坡村等碧道沿线绿化也在不断美化升级中。
正快马加鞭建设的碧道二期鉴江北界河碧道,已全线拉通。碧道从镇隆镇八坊村到北界镇天马山,长约46公里,连接书香八坊和天马山两个3A旅游景区,相关的亲水平台、主题公园、驿站、艺术长廊、光景台等相关项目,在各个相关要段节点上同期推进,硬底化、绿化、美化相应进行。其中,北界河双寿至平山、北界河明堂段至旺坡田、北洒至平山等碧道段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休闲好去处,北界明堂村段碧道更是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随着夏日的到来,吸引着游客沿碧道体验农村新风景。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村一碧道”规划建设要求,我市各镇(街)积极打造镇街形象碧道19条,以44个省定贫困村建设带动辐射全市402个村(居)新农村碧道,在新农村碧道影响辐射下全市5015个自然村完成村道路面硬底化并升级改造为碧道。
青山妩媚,河水弯弯。村村道道,山水相连。万里碧道,连线贯通!
以道兴村,新农村建设乘势而上 沿线乡村风貌带拉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别说鸡、鸭被抢买,地里的青菜长势都快跟不上旅游大势了!”“五一”假期期间,在“锦江画廊”碧道终点站高城水库景区摆卖农特产品的村民表示,碧道修通到家门口后,家里养的鸡、鸭、鱼,地里长的番薯芋头和青菜,每到节假日和周末,都被路过的游客全部“扫光”。
“在家门口,呼吸着全国生态功能区的新鲜空气,享受着碧道的美丽风景,坐着卖农产品数钱”,这是我市“锦江画廊”碧道开通带来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惠及百姓的一个缩影。
以碧道为媒,“锦江画廊”碧道有效串联镇隆、水口、丁堡、东镇4个镇(街道)10大村庄分散资源点,打造了古城春韵、生态湿地、山地森林、古韵田园、竹海溪谷等系列具有地域特色景观带;沿线新增百香果、草莓采摘园、农耕亲子乐园8个,新建农家乐7家、旅游民宿4家、便利店11家。碧道的“火热”,带来游客数量的“直线”上升,更带动了沿线区域特色美食、本地特产的销售和农家乐、民宿的兴旺,拉动沿线1000多名村民参与就业,惠及20条自然村近10万人。
怀乡镇在中堂、怀乡、平梅、永隆、金盈、含沙、德胜、扶德等沿岸8个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将怀乡起义历史遗址、竹林、铁索桥、渡船屋等景点串联起来,加快推进16.8公里“江南水乡”碧道建设。怀乡竹编、怀乡三黄鸡等扬名海内的特色旅游产品,在碧道带来的旅游热下再次热销。
钱排镇双合村3公里长三华李文化碧道,于2019年12月建成,碧道串联打造了一条三华李赏花平台、三华李采摘园、亲水平台、民宿、农家乐的独具三华李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吸引着广大游客前往旅游度假、娱乐养生。合水新云村结合金沙湾中小河流整治,修建起一条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碧道,成为前往鸡笼顶南江源、千级梯田、将军纪念楼等景点旅游的首站打卡点。距离市区120多公里的思贺镇木瓜村也不甘落后,充分利用木瓜河生态环境的优势,高质高效打造示范碧道3.2公里,为信宜最美“西伯利亚”添风采。
“锦江画廊”碧道的成功,影响带动着全市“一村一碧道”的建设。在全民积极参与建设碧道的过程中,全市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全市改造提升了“两河四岸”,整治了城区“四大出口”,改造提升了“五大公园”,市容市貌扩容提质。
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全域推进省级镇隆八坊示范片、25个示范村、44个省定贫困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碧道沿线产业建设中,推进省级三华李现代产业园、怀乡鸡现代产业园建设,打造10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省级家庭农场,形成了荔枝、龙眼、香(粉)蕉产业、三华李、山楂、甜柿、南药、柑桔、红橙、茶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业产业带,拉动了碧道沿线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碧道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乡村振兴推动全域旅游。2019年,全市实现年接待游客70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9%和76%。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受疫情影响,全域旅游仍持续发展,旅游总接待人数5.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0.4万元。
以道兴村,“锦江画廊”碧道、鉴江北界河碧道仅仅是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和美新信宜建设的一个起点。我们相信,在信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宜必将在“万里碧道”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