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厅 适老版 长者助手 无障碍

地方水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水事

中山:全力抢淡压咸 力保中山澳门供水安全

发布时间:2020-04-09 信息来源:中山市水务局

  2019年10月以来,由于降雨偏少和珠江上游来水减少,中山遭遇近十年来较大咸潮侵袭。2020年2月底咸潮基本结束时,我市共遭遇10轮咸潮袭击,全市供水水厂46%的供水能力受到影响,威胁我市供水安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迅速组织研究对策,积极与珠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沟通,并通过采取提前谋划、群闸联控、健全机制、江库联动、加密监测、科学指导等有效应对措施,成功抵御去冬今春的咸潮袭击,成效显著,全市未发生任何一起因咸潮断供停水事件,确保了全市人民供水安全。同时,为促进大湾区建设,共保区域用水安全,我市还积极配合做好澳门珠海等地蓄水与供水保障工作,保证澳门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一、去冬今春咸潮概况

  2019年10月6日,坦洲镇马角水闸已有咸情出现,我市提前进入咸潮期,且咸潮形势为近10年以来最为严峻。其中第5轮咸潮(2019年12月4日至15日)对我市供水水厂取水口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南镇水厂累计影响272小时,全禄水厂累计影响198小时。2019年12月7日晚,处于全市流域上游的稔益水厂、大丰水厂取水口氯化物含量自2012年后再次出现超过250毫克/升的情况;2019年12月9日晚,南镇水厂、全禄水厂取水口氯化物含量最高值达到5000毫克/升以上。

  受咸潮影响严重时,因无法取水,部分水厂被迫采取低压供水,前后共计7个镇区受到影响。据统计,去冬今春,南镇水厂、南龙水厂累计受影响时间1181小时,采取低压供水87小时;全禄水厂累计受影响时间340小时,采取低压供水14小时;稔益水厂累计受影响时间28.6小时,采取低压供水16小时;大丰水厂累计受影响时间18.7小时。其中,低压供水持续影响时间最长的镇区为三乡镇,南龙水厂、南镇水厂12月11-15日对三乡镇低压供水持续时间高达83小时。

  二、抗咸保供水措施

  去冬今春咸潮来势迅猛,使得我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压力倍增。我市通过提前谋划、靠前指挥、强化协调、群闸联控,力保供水安全。

  (一)提前谋划,提请协调流域调水压咸。

  2019年10月初坦洲镇马角水闸出现咸情后,我局立即开展综合分析研判,预计咸情将较往年来得早、来得猛,形势严峻。我局提前谋划,力求把握抗咸主动性,避免被动应对咸潮。2019年10月16日我局发文提请省水利厅协调水利部珠江委员会,恳请明确大藤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起止时间和影响范围,确保枯水期马口站和三水站下泄流量达到中山、珠海的压咸流量控制指标要求,以最大限度降低枯水期咸潮强度。2019年10月、11月,省水利厅、珠江水利委员会、省西江流域管理局先后三次到我市现场调研咸潮影响情况,并于2019年12月适时启动流域调水压咸,有效保障我市咸潮期的压咸流量,缓解咸潮影响。

  (二)靠前指挥,健全机制统筹抗咸。

  供水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抗咸保供水情况,副市长袁永康多次到坦洲镇、横栏镇、大涌镇现场调研,检查相关供水水厂咸潮期间供水保障情况,靠前指挥部署抗咸工作。袁永康要求健全协调机制、加强蓄淡补淡,提出抓紧研究互联互通、抗咸应急方案等要求,督促加快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进度,确保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我局迅速启动中山市供水系统咸潮应急预案,调整抗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政府-市水务局-各镇(区)-供水企业四级协调机制,形成顺畅的上下级沟通机制,统筹实施抗咸应急措施。

  (三)强化协调,多措并举抗击咸潮。

  面对严峻的咸情,为及时有效沟通协调抗咸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密咸潮信息报送。一是利用微信工作群,实行每日报告制,由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每日上报南镇水厂、全禄水厂、稔益水厂及大丰水厂的咸潮情况及其服务片区的供水状况,由坦洲镇水利所每日上报马角水闸开关闸以及铁炉山水库蓄水调度情况;二是建立抗咸工作情况周报制度,我局整合每周咸情、供水保障等相关抗咸工作情况,于每周一上午向市委办、市府办报告,共报送11期。

  另一方面,结合咸情动态及供水实况,科学指导坦洲镇水利所做好马角水闸及铁炉山水库调度,及时为西灌河蓄淡补淡,指导供水企业及时做好岚田水库、古宥水库等抗咸水库蓄水及调度工作。据统计,2019年10月至今铁炉山水库补水西灌河共18万立方米,岚田水库蓄淡1008.8万立方米,古宥水库蓄淡585.9万立方米,有效保障咸潮期的供水水源水量充足。

  (四)群闸联控,共保珠中澳供水安全。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保障流域内供水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由于当年降水偏少,珠海市抗咸水库蓄水量不足,为保障澳门供水安全,重新启用位于我市境内的前山水道裕洲泵站取淡补水。我局直属单位市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根据珠中澳三地供水需求,结合江河水情,采取马角水闸、联石湾水闸、大涌口水闸等群闸联控措施,科学指挥水闸运行,合理引水调度,改善中珠联围围内水环境,确保围内河涌水质满足坦洲镇、珠海、澳门的取淡水质要求,保障三地供水安全。

  三、下一步抗咸举措

  中山市临近出海口,咸潮上溯导致的供水隐患常年存在,我市抗咸措施虽可以应对当前的咸潮侵袭,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或缓解咸潮威胁。只有解决本地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内河涌污染影响水源水质等制约我市供水安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强化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升咸潮抗击能力。

  (一)加快取水口迁移,优化水资源配置。

  打破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空间壁垒,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解决中山市咸潮影响难题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快取水口迁移工作,优化整合取水口布局,将全市取水口逐步集中到磨刀门水道上游、东海水道和鸡鸦水道;目前我局已在加快实施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工程完工后将大大缓解南部片区咸潮影响。二是通过高效的江库联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推进供水区域间互联互通,从工程上实现全市水资源整合利用与优化配置。三是积极配合推进珠中江供水水源同网工程,建立珠中江江库联调体系和一体化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区域多水源战略,进一步提高珠中江(澳)应对咸潮及突发水源事件能力,

  (二)加强节水减污,改善水环境质量。

  改善水环境质量不仅要加快推进中山市15个流域的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受污染严重的内河涌,更需要防患于未然。节水减污,是从源头解决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今后,我局将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指引,细化各行业节水指标体系,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完善非居民用水水价改革,实施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倒逼企业自觉开展节水工艺改造,引导企业向集约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从而压缩水资源需求总量,减少废污水排放,降低咸潮期水质性缺水压力。

  (三)加强备用水源水资源保护,科学调度水源

  有效利用全市包括长江水库、岚田水库在内的19座水库型备用水源,是缓解咸潮期供水安全问题的有力手段。一是加强备用水源水资源保护,强化巡查执法,杜绝污染水库水质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水库计划用水管理,从区域角度科学统筹水库供水,高效利用水库水资源;三是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合理避咸引淡蓄水,咸潮期严控水库非供水性排水,以保障备用水源抗咸供水水量需求。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