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进“六项机制”落地落实 牢筑水利安全防线
江门市水利局局长 王作青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是水利部为了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加强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水利本质安全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实践证明,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强化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的落实,可大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水利生产安全。
水利工程是国之重器、民之命脉,水利安全生产则是守护这一命脉的底线要求。2022年5月,水利部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水利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台了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和信息化手段,推动水利工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从“被动应急”到“本质安全”转变。江门市是广东省的水利大市,水利工程众多,水利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繁重。近年来,江门市各级水利部门以大力推动“六项机制”落地见效为主抓手,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先导,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认真将“六项机制”贯穿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连续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研判
风险管控,重在抓早抓小。准确研判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防控,是“六项机制”建立的基础。近年来,江门市水利局不断加大水利工程风险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研判力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通过“人防+技防+智防”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无人机巡查、智能传感器监测等科技手段,全面摸排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台账。自去年水利部印发《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实施工作指南(2024版)的通知》后,江门市水利局迅速行动,督导全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结合通知及《水利水电工程(水库、电站)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等有关规范要求,系统梳理各个水利工程危险源和风险情况,在风险研判过程中,充分运用安全检查表法、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各种方式进行风险研判,并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提升风险研判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水库溃坝风险研判中,根据工程结构、水文数据及历史案例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提高风险研判的准确性,为后续预警和防范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市直管理的三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已全面完成所管辖水利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研判工作,形成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报我局备案,各县(市、区)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经统计,目前市直水利工程一共排查出重大风险76项、较大风险5项,一般风险289项,低风险823项,均建立了台账,其中重大风险均已落实“一源一案”。全市2.9万个水利危险源已全部制定管控措施,重大事故隐患实现动态清零。
二、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
近年来,江门市水利局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全面打造“一平台两调度”智慧水利信息系统,努力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管,及时、精准发布风险预警信息,为防范和处置工作争取宝贵时间,有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目前,全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均纳入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我局定期督促各地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统计和报送危险源、隐患、事故等安全生产信息,依托系统开展线上常态化监管。为充分做好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工作,我局始终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工程防+管理防”的风险防控理念,充分运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既及时加固堤坝闸站等“硬件”,又充分履行安全监管职责,采用“四不两直”暗访检查和邀请第三方专家服务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在安全生产与防汛任务叠加期,重点关注“五小”水利工程、“小散远”工程、农村水利设施等薄弱环节,织密安全生产防控网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共派173个检查组、520人次,检查水利工程731宗次,累计邀请专家35人次参与检查,服务帮扶水利生产经营单位71家,发现隐患651个,重大事故隐患13个,已全部落实整改闭环管理,从源头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江门市水利系统严格遵循“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依托局务会、党组(扩大)会议等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法和政策法规专题学习,做到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制定《江门市水利局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江门市水利局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印发《江门市水利局2025年度水利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细化18个监督事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以“责任清单”明确分工,以“考核问责”倒逼落实,通过奖优罚劣、追责问效,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从“纸面要求”落地为“行动自觉”,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尽其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定期召开全市水利安全生产会议,调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较好地发挥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作用,确保零空白、全覆盖。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责任制度、管理流程、操作规范的标准化全覆盖。在今年第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我市申报的4家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全部通过评审。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江门市各级水利部门始终将宣传教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每年结合“安全生产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五进”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通过组织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开展知识讲座、应急演练、安全咨询等活动,向全体水利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应急逃生技能,今年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汛前防汛演练等实战化演练各一次,在演练中不断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快速响应机制,锤炼应急抢险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启动预案,将损失降至最低。去年以来,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运行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覆盖率达到100%,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讲3次。通过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知识竞赛等方式,做到了广泛凝聚“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思想共识,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切实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六项机制”如六道金锁,环环相扣筑就水利安全长城。下一步,江门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数”的行动力,坚持风险管控“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位一体、有机结合,实施危险源从静态排查向动态管控转变,推动“人、机、物、环、料”全要素、全过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不断提升全市水利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铸就牢固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