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迟军 谈安全生产
  •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 发布日期:2025-06-24
  • 字体: [大]  [中]  [小]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夯实水务发展防线

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迟军


  安全生产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广州市水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坚强领导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源头管控,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持续推进水务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不断织密水务安全防护网。下面我谈谈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思考。

  一、筑牢思想防线,以“三个清醒认识”校准安全坐标

  面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气候趋势,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醒。一是清醒认识风险叠加性。水务安全生产具有工程类型多、分布范围广、风险变量大等突出特点。从山区水库到城市管网,从在建工地到运行设施,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由强降雨引发的工地积水、边坡失稳坍塌、工程设备倾覆、临时设施倒塌等次生灾害,大大增加了水务安全生产风险的不确定性,水务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全周期、全要素”水务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二是清醒认识责任重大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城市,水务安全直接关系城市形象。我局多次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和水务“保安全”工作会议,研判部署水务行业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水务行业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重大水务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活动。对涉赛场馆周边水务设施实施“一设施一预案”,坚决落实万无一失保安全。三是清醒认识短板隐蔽性针对水利水务工程、老旧管网改造、易涝点整治、小水电站安全等“存量隐患”,与智慧水务建设进展、应急能力提升等“增量挑战”,我们必须以“如履薄冰”的紧迫感、“明察秋毫”的敏感性、深刻吸取以往的安全事故经验教训,采取坚决、果断、有效措施,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各项工作,管控住重大风险,消除各种隐患,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守稳守牢水务安全生产基本盘。

  二、织密责任网络,以“三个责任落实”形成强大合力

  安全生产是系统性工程,要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及责任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到抓细抓实、抓早抓小。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转变作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党政领导责任。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做好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督办工作,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部署、推进机制,完善工作标准、制度和措施。强化监督检查、信息报告、约谈提醒等制度执行,压实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责任。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盯企业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督促建立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设施设备和技术投入,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等监管方式,通过考核、通报、约谈、问责等组合措施,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实现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全覆盖,提升事故防控能力。

  三、深化治本攻坚,以“四大行动”夯实安全根基

  要围绕广州“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不断对标一流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质效,落实“四防”措施,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加快补齐安全韧性短板,全链条加快水务安全管理。一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攻坚行动。深化水务“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落实“一线三排”(排查、排序、排除)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台账,实施“整改—核销—复查”闭环管理。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实行备案、跟踪和销号管理,执行整改“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未按时整改一律立案查处,确保重大隐患动态清零。二是开展重点领域安全攻坚行动。在建工程要重点关注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紧盯高支模、深基坑、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施工环节,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加强专项检查,严查违规施工和违规电气焊(割)作业治理,压实全链条安全责任。运维工程要推进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堤防达标攻坚、小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行动,发现隐患立即停工撤人,杜绝带病施工。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加快老旧供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强市政消火栓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工作,抓好排水管网清疏,加快内涝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开展执法监管强化攻坚行动联合执法严查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资质、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等行为,对屡教不改、造成重大隐患和发生事故的单位,按照“四个一律”“四不放过”原则从严处理,形成高压态势,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四是科技赋能防灾攻坚行动。提升水务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聚焦安全生产历史案例、地下管网、病险水库等重点部位,建立“病例”档案,统筹安排短、中、长期措施“对症下药”。用好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完善水务设施数字档案,提升水务运行数据全面感知智能预警水平,确保城市水务设施底盘安全。利用AI算法优化管网抢修路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抓好水务设施巡查,推广无人智能设备巡防巡查经验做法,以科技手段缩短响应时间,切实提高巡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强化重点区域及关键设施监测感知体系覆盖,推动智慧排水、水旱灾害防御等系统的应用,提高对水工程调度和洪水演进过程预演水平,推进“三道防线”建设,强化“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科学调度水库联排联调,提高洪水演进预演精度,为水务安全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忠诚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落细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加强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综合措施,推动风险隐患排查更全面、应急抢险力量更充足、指挥协调更科学、工作程序更高效、职责边界更清晰、履职尽责更主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坚决守住水务安全底线,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筑牢水务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