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河道清淤专题
绿美佛山: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日期:2023-12-18
  • 字体: [大]  [中]  [小]

  岭南冬日,天气转凉,在佛山大地,一股冬修水利和水塘河道清淤的热潮已经掀起。

  素有“岭南水乡”美誉的佛山,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部署,佛山深入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弘扬冬修水利优良传统,全面打响水塘河道清淤攻坚战,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今年11月,佛山已完成河道清淤长度111.6公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佛山计划到2024年汛前再完成60公里河道清淤,通过清淤治水,带动以水美城、以水兴农、以水兴产。

  纲举目张

  水塘河道清淤疏浚按下“快进键”

  11月中旬,省政府要求各地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弘扬冬修水利优良传统,抢抓冬春时节分类实施清淤工作,把开展水塘、河道清淤作为今年冬修水利的重点工作。

  佛山迅速行动。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佛山全面推进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方案,在全市掀起冬修水利和水塘河道清淤的热潮。

  为加强对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佛山市政府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协调机制,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城管执法、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受益主体参与的清淤工作格局。

  从江河湖库、村头水塘到农田灌渠,清淤通渠、加固堤防、精细管护,一场水塘河道清淤攻坚战在佛山大地全面打响,一项项清淤工程按下“快进键”。

  在顺德区北滘镇三桂村,长约2.48公里的三桂灰口涌整治提升工程12月13日迎来区级验收。通过河道清淤、安装鱼塘尾水处理设备、建设截污管网等工程建设,灰口涌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Ⅴ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2月16日,在高明区荷城街道丽中路,3台挖掘机正在同时作业,西安河下泰和主渠清淤工程已进入尾声。“通过整治提升,这条原先仅0.5米深的水渠将加深至2米,优化河道断面型式,过流断面将增加一倍,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荷城街道水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清淤整治,一方面有效疏通了水系脉络,提升了水渠的蓄水保供能力;另一方面水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打造了河道畅通、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事实上,抢抓冬修水利的“黄金期”,下好来年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的“先手棋”,一直是佛山常抓不懈的优良传统。

  作为岭南水乡,西江、北江在佛山穿流而过,市内河网密布,有2189条河流,总长5438公里,水面面积773平方公里。2018年以来,佛山深入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结合流域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工作,持续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

  “我们按照全市河道每5年全部排查一遍的目标,每年排查1000公里河道,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年度河道清淤计划。”佛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实施清淤河道(涌)871条,清淤长度1302公里,已基本完成对全市淤积程度较高河道的疏浚工作。

  今年年初,佛山根据排查情况,铺排了100公里的河道清淤项目。截至11月,全市已完成清淤长度111.6公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长效治理

  推动实现有淤常疏、清水长流

  水塘河道清淤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既要政府推动,也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为提高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2020年起,佛山市持续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每季度进行全覆盖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村(居)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对季度考评成绩靠后村(居)进行通报批评。”佛山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农村内河涌、村前塘、村心塘等水体垃圾杂物清理、水质状况、设施维护是考评的重点内容,此举推动了“美丽家园自己建、水清岸绿大家护”意识深入人心。

  水塘河道管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清淤只是起点,管好才能长远。

  一块块河长公示牌在河边树起,上面详细公示了河流概况、河道管护职责、管护目标等。“水面无垃圾、水体无黑臭、污水无直排、水质无超标、行洪无障碍、绿化无损毁。”管护目标这样写道。

  在佛山大地,每一条河道、每一个湖库都有这样的河长公示牌。通过推进河湖长制,佛山将每一处江河湖库登记造册并进行公示,明确管护责任人,扎实推进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护,确保实现有淤常疏、清水长流。

  此外,佛山还常态化举办优秀水义工、先进民间河长及优秀护河团队嘉许活动,营造全民治水格局,促使广大群众成为绿色理念的践行者、推动者、受益者。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超过50支水义工护河志愿队伍,实现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全覆盖,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推动水塘河道清淤疏浚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佛山推进水塘河道清淤长效治理的另一个着力点。

  南海区、顺德区在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建立了淤泥集中处理场所。比如,顺德区在推进南顺联安围、群力围石龙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同步建设“陈村镇水环境可再生资源处理站”,采用稳定高效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河道淤泥集中式、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清淤过程中的污染,减轻了全区弃土消纳压力,并能为工程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水清岸绿

  美了城乡环境,兴了绿色产业

  一条条水塘河道清澈透亮,一座座湖库堤坝坚固耐用。通过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塘河道清淤,佛山有力营造了“水清、渠畅、岸绿、景美”的城乡水环境,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2022年起,佛山启动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打造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稳步推进环境美化、农民增收和渔业产业振兴。

  在南海丹灶镇劳边社区,沙水村经济社集约改造鱼塘508亩,改造前发包租金为86万元/年,改造后发包租金为160万元/年,租金增加了近一倍。高明区明城镇崇步村委会石咀村集中连片改造鱼塘826亩,发包租金由69万元/年增至210万元/年,是原来的3倍。

  “我们将按照‘池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建设要求,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完成12万亩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能。”佛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而通过深入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佛山的“生态好水”也变为“经济活水”。

  佛山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佛山已确定10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当中包含3项省级试点重点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27.5亿元。“我们重点发展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水利风景区四大绿色水经济新业态。”该负责人说,不少项目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作为运营主体,成为佛山发展绿色水经济的金字招牌。

  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发力夜经济,获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潭洲水道碧道佛山新城段建成全国首个岭南文化主题游船项目,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活了水塘河道,美了城乡环境,兴了绿色产业。在佛山,“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数读

  1 佛山建立健全轮疏排查机制,每年排查河道1000公里以上,每年完成不少于100公里河道清淤

  2 截至11月,今年佛山已完成河道清淤长度111.6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全年100公里的任务

  3 2024年汛期后佛山将继续开展河道清淤,初步确定目标为80公里

  4 佛山今年消除55条农村黑臭水体、新建碧道183公里,获得省级河湖长制考核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5 佛山今年清理江河两岸问题2.44万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0.52万平方米,清理占地面积147.81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或复绿面积73.86万平方米

  6 佛山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累计清理涌边塘边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垃圾点逾182万处,拆除危旧建构筑物逾168万平方米,推动超过17700个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完成整治,建成农村“四小园”27020个

  7 佛山2023年度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任务为12万亩,截至11月30日,已完成立项11.35万亩,其中标准生产型项目113个,涵盖鱼塘面积4.4万亩,计划全部纳入清淤工作,预计清淤量为2641320立方米。清淤工作与塘改工作同步落实,将于2024年7月份之前完成


  ■创新工艺

  佛山建立淤泥集中处理场所

  实现淤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走进顺德区陈村镇水环境可再生资源处理站,从河道清理出来的淤泥,经过筛分、沉淀、调理、脱水等多道工序,成为达标的建筑用土、用砂被运往工地使用,变废为宝。

  在推进水塘河道清淤攻坚战过程中,佛山配套建立淤泥集中处理场所,强化清淤疏浚物清理、排放、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努力在淤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上提供示范。

  淤泥日处理量

  可达1200立方米

  陈村镇水环境可再生资源处理站位于陈村镇勒竹片区,是顺德区南顺联安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顺德区群力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

  该项目由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用地面积34.6亩,于202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首期服务时间为三年,淤泥日处理量可达1200立方米。

  该项目主要由污染底泥预处理系统、调理调质系统、脱水固化系统、余水处理系统等组成,具有效率高、运行稳定的特点。

  “这是根据佛山底泥特点,专门设计、建设、运行的一座底泥处理厂站。”该处理站负责人徐瓒说,项目从淤泥入场到环保处理后出场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流程可追溯化监督,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处理工艺拥有

  30余项核心专利

  “底泥进入处理站后,会经过卸泥池、沉沙池、脱水车间等处理,最后压制成泥饼入库,形成完备的生产工艺流水线。”徐瓒说,项目使用的是可再生技术,拥有30余项核心专利,同时也参与了地方标准的制定。

  底泥经过处理后,将分解成垃圾、余砂、余土、余水。其中,余土、余砂经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均满足相关污染物指标及限值要求,减水率达56.08%。

  截至2023年11月20日,该处理站已累计接收底泥60000立方米,经处理产出余土约13500立方米,余砂约2600立方米,均可回收利用。

  其中,该处理站投入工程回填的余土已累计使用约8100立方米,余砂约1020立方米。余土主要用于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土方回填。余砂主要用于管网建设工程的管沟回填。余水主要用于处理站内生产循环用水,多余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90%以上经处理的余土都能达到工程分类中的一类土标准,小部分属于二类土。”徐瓒表示,这些余土、余砂应用于顺德区西海大涌、文海青年运动公园等项目的工地回填。

  ■一线实践

  “岭南水乡”全面开展水塘河道清淤

  岭南冬日,正是兴修水利和水塘河道清淤的黄金时期。走访佛山大地,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正在全市全面铺开。

  分段围堰稳步推进河道作业

  在顺德区北滘雷滘涌,被封堵截流的河道显露出底部厚达20厘米的黑色淤泥层。施工人员正用高压水枪把淤泥冲散,并通过吸污车收集运走。

  为改善河涌水生态环境,加大河道过水断面,北滘镇雷滘涌及干灰涌水环境整治工程于今年8月动工,长约7.27公里,工期约180天,主要开展淤泥清疏及外运、消纳处理和边坡杂草杂物清理等工作,清淤方量约0.92万立方米。

  雷滘涌靠近北滘中心,周边道路较密集,地下箱涵多,为河涌整治作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工程采取清理一段、开放一段的分段围堰作业模式,目前工程整体进度已达到约70%,将争取在2024年春节前完工。”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河道清淤再现河畅水清美景

  西安河和南岸围主渠是高明区荷城街道内两条重要河涌,对辖区内河渠生态补水、水质提升和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河床较浅,2021年以前两条河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淤塞,对行洪和灌溉造成不利影响。

  为提高区域防洪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高明区先后启动西安河清疏整治工程和南岸围主渠清淤工程。同时,高明区还将清疏整治工程与两岸景观提升结合,同步推进河道治理与美丽乡村、万里碧道建设,力求让两河道河畅水清。

  高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河清淤整治工程整治河段5880米,有助于改善三洲上社断面水质;南岸围主渠清淤工程清理15公里河道淤泥,同步新建2座机耕桥,机耕路硬底化约500米,完工后可提高南岸围过流能力,解决南岸围内源污染问题。

  今年6月,西安河清淤整治工程和南岸围主渠清淤工程如期完工。经过整治,西安河和南岸围主渠河道空间形态有效修复,河湖沟塘水力恢复联系,河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有力保障了高明区排水防涝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要,实现了河畅、水清、景美。

  今年端午节前后,波光粼粼的西安河上龙舟鼓响,两岸聚满观看龙舟赛事的人群,一派热闹景象。

  鱼塘改造

  促进生态与收入双提升

  在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社区,养殖池塘工程正在加速开展,现场5台挖掘机、2台推土机忙碌施工。

  据鱼塘尾水项目勒流片区负责人陈杰斌介绍,该工程于今年9月15日动工,预计明年1月底完工,主要针对连北股份社共489.75亩养殖池塘进行基塘整治和尾水治理。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清淤工作。”陈杰斌表示,黄连社区池塘养殖工程包括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池塘进排水渠道、机耕路及养殖池塘尾水处理设施设备建设等。对养殖池塘实现方格化改造后,养殖池塘进水通过新建的进水渠取水,而尾水则通过独立排水渠进入尾水站点,可解决水资源浪费、病害交叉感染、有机物质污染等问题。

  此前,鱼塘由村民自行开展水产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总体经济收益并不高。改造后,鱼塘将改养经济效益更高的鳗鱼,自然生态景观也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