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金城 谈安全生产
  • 来源:监督处
  • 发布日期:2024-06-19
  • 字体:[大] [中] [小]

“一线三排”筑牢安全基础

“六项机制”实现平安水利

河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金城


  在水利领域,安全生产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水利部门工作的这些年里,作为河源市水务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我深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在当前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一线三排”为抓手,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落实,全市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基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将探讨如何以“一线三排”为抓手,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落地见效。

  一、充分认识“一线三排”与“六项机制”的深刻内涵

  2020年6月7日,广东省安委办、省应急管理厅发出通知,要求全面推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广东“一线三排”机制的经验,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中的“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和第二十一条中的“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均相符。“一线”即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三排”即排查、排序、排除。具体来说,就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科学确定风险等级,有效排除风险隐患,实现闭环管理,是水利安全风险管控的基础工作。三者间,风险排查是基础,只有全面、深入地排查出潜在的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风险排序是关键,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明确风险的大小和紧急程度,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风险排除是目的,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或降低风险,确保水利工作的安全进行。而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则是在此基础上,2022年由水利部根据水利安全生产的特点和风险演进规律,立足水利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提出的最新政策理论,它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为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项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管控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做好水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要求,覆盖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管理各个方面,为水利行业排查隐患和整治隐患、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提供了高效方案。

  “一线三排”与“六项机制”的提出,为我们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落实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切实提升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推动实现水利安全生产全链条全方位管控,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水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一线三排”为抓手,推动“六项机制”落实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红线意识贯穿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2020年6月,按照省水利厅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我就要求在全市水利系统开展市、县、镇、村四级联合参与的水利安全“一线三排”工作。我们先后印发《河源市水利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实施细则》《河源市水利行业落实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指南》《关于开展全市水库水电站安全风险“一线三排”工作的通知》,成立了6个督查组,全力推进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安全以及供水安全专项整治等领域的“一线三排”。2021年6月,市纪委监委对市直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查,对我局在水利行业开展“一线三排”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自此,“一线三排”工作成为了全市水利行业一项常态化工作。2022年以来,为推动全市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落实,我继续提出要以“一线三排”为抓手,以构建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为工作主线,将“六项机制”深度融入到日常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控制水利安全生产的风险,提高了风险预见性和应对能力,保障水利事业的稳定发展。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夯实安全基础。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水利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为水利安全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安全培训、落实安全责任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按照“一线三排”的要求,我们将“六项机制”深度融入到日常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中,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排查,包括设计缺陷、施工隐患、设备故障等方面。今年以来,结合水利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我们已持续开展了4轮水利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市、县、镇、村四级共出动6180人次,排查在管、在建水利工程2298宗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70个。通过多轮排查,我们摸清了风险底数,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加强对重大风险的管控,推进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降低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三)进行风险隐患排序,明确防控重点。在排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风险隐患进行了科学评估、研判、排序,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的影响,建立形成了“三个一”即“一清单、一台账、一张表”(风险隐患监管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和红色、橙色风险点、危险源一张表),明确了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落实分级管控措施,并定期开展安全状况评价。依托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我们将线上常态化监管和线下“一线三排”检查相结合,全力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将“六项机制”建设情况作为水利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的重要内容,汇总分析本地区本单位危险源、隐患、事故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每季度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把握整体安全风险状况动向。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风险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四)落实风险隐患排除,确保安全稳定。对于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我们制定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防止风险转化为事故。一是突出重点安全监管。依托安全状况评价成果,我们重点关注风险程度较高、管控措施长期不落实,重大隐患长期不整改,长期上报“零风险”、“零隐患”的地区、单位,采取安全生产大检查、督导检查、专项检查、行政执法以及专家会诊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督;二是实行差异化动态监管。根据安全风险评估情况,突出对高风险地区和单位的重点监管,确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对一般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对于未有效管控的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危险源,作为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对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三是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截至目前,今年排查出的170个风险隐患已100%落实整改闭环管理,通过整改、加固等方式,我们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稳定。

  (五)落实安全责任考核,注重长效抓安全。为确保“一线三排”和“六项机制”落地见效,推动各县(区)水利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我局首次在2023年河长制考核“水安全”板块增加“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将“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填报及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实”、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排名,作为每年河长制考核评价赋分的重要依据,注重长效抓安全。

  三、体会与展望

  通过这几年工作实践,作为河源市水务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我深深体会到“一线三排”是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

  “一线三排”的实施有助于发现水利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为“六项机制”的落实提供依据和方向。同时,“六项机制”的完善和实施,又能反过来提升“一线三排”工作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施“一线三排”和构建“六项机制”,全市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基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继续坚持以“一线三排”为抓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不断提高水利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稳定,保障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