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南粤百姓依水而生、逐水而居,岭南文化满溢着水的记忆,镌刻着水的基因。无论是岭南传统音乐名曲《雨打芭蕉》《赛龙夺锦》,还是广东流行音乐代表曲目《涛声依旧》,都饱含水的意蕴、水的柔情。
广东省有2.38万条、总长10.3万公里的河流,河网密布,水系纵横。曾几何时,高速发展带来水体严重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节节胜利、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和万里碧道建设,如今治水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一江碧水、两岸青葱”早已成为朋友圈里常见的打卡点、畅游地,并萌发了形态多样的涉水经济活动。如何进一步以水为媒、兴水之利,考验着岭南人的智慧。
广东省深刻把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全省范围内采取“10+2”模式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探索新发展模式,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广东当前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成效如何?近日,南都记者深入一线对此进行了调研。
部署
粤水经济自然萌发 政府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清零,地级以上市黑臭水体基本清除;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确保水污染治理长治久清;建成碧道5800公里等。
持续改善的河湖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广东经济绿色发展、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基底。一条条碧道既是群众休闲打卡的生态廊道,又为水上经济的萌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佛山就是生动的范例。该市通过碧道建设,开展江河两岸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拓展了滨水空间,吸引更多市民及外来游客共享滨水生活。与此同时,“碧道+赛事”经济蓬勃发展。水生态向好,群众对龙舟、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以及滨水露营、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广东各地方政府部门也适时出台支持政策,培育扩大市场,引导当地水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
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水经济的需求呼之欲出。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了解到,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由广东省河长办牵头组织实施。
今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再次对推动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广东省河长办副主任,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仁著介绍,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实现河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广东探索。广东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具有先天优势,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享有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迫切,发展水经济新业态正逢其时。
试点
广东推出10+2试点 佛山江门全域推行
治水为脉,活水为财。广东水利部门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对“水经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水经济是指把水资源、水域岸线空间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或保护对象而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水经济既包括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水上运动、河湖游艇、水文旅文创等涉水绿色产业,以及水数字经济、水金融等全新业态。
对于新业态,广东主动找准发力方向,坚持先行先试,省河长办于6月29日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工作方案》明确,按照基础条件成熟、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主体意愿强、示范意义较为重大、没有制约项目落地硬伤的原则,采取“10+2”的模式推进省级试点,力争到2024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省级试点各有特色和侧重。“10”是指选取10个涵盖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文旅文创、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不同业态的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就是其中一个试点项目。南沙区水务局副局长周瑛表示,南沙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完善,具备多种水上运动群众基础和竞技基础,将以水为媒,围绕水上运动打造全产业链条。
“2”是指在10个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工作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佛山、江门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例如,佛山市在2023年上半年,全市水经济项目营收约1.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接待游客约187万人次。佛山市河长办介绍称,接下来会以发展水上运动产业、打造水利文旅融合产业、开拓河湖游轮经济市场、建设水利风景区风光带为重点。
江门也有很高的积极性。近年来,江门大力发展碧道产业带、滨水旅游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碧道+水经济”相关做法先后被水利部、广东省推广。成为全域水经济试点后,该市将规划建设休闲观光、水文旅文创、营地基地、生态种植养殖、滨水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
特色
水上运动、生态观光试点项目各具特色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一些试点项目已经实施,部分开始运营,取得初步成效。
广州南沙,夏季午后的蕉门河微波荡漾,水上一排排皮划艇与河岸的花草争艳夺目。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基础扎实,由国有企业南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民营企业广东舟游休闲运动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运营。其中,广东舟游休闲运动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正式落户南沙,旗下的南沙皮划艇基地是广东省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培训的学员达到160万人次。在欧美发达国家,水上运动产业已经高度发达。该公司董事长赵蓉蓉多年前就看到“水”的潜力,来到南沙后迅速被当地优质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深深吸引,扎根下来。
她告诉南都记者,“南沙非常适合水上运动,群众基础好”,而且水上运动可以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满足各年龄段的体验需求。“现在已经开展皮艇、桨板、赛艇项目,将会打造粤港澳水上运动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赛事、训练、粤港澳青少年研学等服务。”曾经的蕉门河两岸用于堆砂、堆石,遍布旧厂房、旧码头,其余地方也是杂草丛生。现在的蕉门河已建成优美碧道,景色盎然,可供游览休闲、水上划桨。未来,这里将以高标准设计相关配套设施,面向国际和粤港澳台水上运动交流,令人神驰。
江门是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的地区之一。开平大沙镇大塘面村,远处的大沙河水库波面与青山、云层辉映,近处的大片农田显示出勃勃生机。原生态乡村风光吸引不少游客驻足,一饱眼福之余,还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或当地的凉茶。
20多年前,大沙河水库被确定为饮用水源地。为保护水源的生态,周边产生污染的养猪等产业必须转型,群众付出了很多。近年来,大沙镇转变思路,以大沙河水库、大沙碧道等资源禀赋,推进优质饮用水、生态茶业、稻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发展。如今,大塘面水库移民村完成蜕变,由过去的“脏乱农村”成为现在的“水美乡村”,每年累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提升。
参与
试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 企业是参与主体
在试点开展过程中,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目前这些试点主要由国企和民企投资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江门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项目位于宅梧镇的青年水库(不属于饮用水源水库)区域内,规划总体范围约12111亩,计划投资22亿元。项目依托青年水库优质水资源和自然风光,打造水上运动乐园。项目负责人关杰初表示,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实施中,已投入约3亿元。
宅梧镇是江门鹤山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生态保护区。作为企业家,关杰初谈到他对乡村振兴的看法:搞好环境,然后让本地老百姓挣到钱。
“前期需要把生态先做好,做到污水不横流、植被不裸露、道路不泥泞、尘土不飞扬。之后的工程只要审批下来,立刻可以开工。”关杰初告诉记者。他对项目未来的带动作用有信心:“能带动整个镇富起来。”在规划中,项目一期于2024年上半年初步建成山林花海并试开园,主打环湖自驾游旅游品牌,二期建设水上运动俱乐部、浅水沙滩,远期随着乐园全部建成,预计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约2.87亿元。
佛山的水经济试点也是以政府推动、企业投资的格局为主。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项目,将通过打造水上立交,以桂畔湖-青云湖、容桂水道、桂畔海河作为水系纽带,地面上将欢乐海岸内湖与青云湖、桂畔湖打通,增加湖域面积,地下通过倒虹吸涵管保证桂畔海河通畅,连通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欢乐文化广场、寻味顺德小镇等多个文旅项目,形成独特的滨水环湖游线。
“在欢乐海岸范围有超过15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形成生态循环。项目一期已深挖顺德在地水文化,并和岭南建筑、美食文化交融。未来二期完成后,和周边景点联动,打造水上立交,水上活动业态会更加丰富。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以水为媒介,参与进来。”佛山华侨城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冠宇说。
保护
探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广东实践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如何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是水经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调研中,顺德区住建和水利局副局长朱展图也提到,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水经济并不矛盾,“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是应该守住的底线”。
为确保水经济活动不对河道行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航运等造成不利影响,广东省河长办研究提出了水经济试点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增强各地各部门和市场主体在推动水经济发展方面的边界意识。
河源市万绿湖优质水利用项目是省级试点之一。河源市将在全市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高标准规划建设水经济产业园,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推进农夫山泉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天然水企业生产规模化。同时,针对万绿湖的旅游开发,当地坚持保护优先,严格落实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景区所有垃圾、生活污水不入湖。
“万绿湖在高质量保护层面是到位的,但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距离浙江的千岛湖还有很大差距。”新丰江林管局副局长肖龙说,需要借此成为试点的契机,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共同发力。
肇庆市广宁县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全域旅游拥有长达约50公里原生态河域。肇庆水利部门表示,对于试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要求形成具体的方案,到时会进行验收。面对开发导致的保护压力,水利部门回应,这就需要依法依规建设,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主管部门也会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
上述项目首期的广东翡翠湾温泉度假酒店已于7月运营开业。广宁江域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文旅部经理蔡盛佳对记者表示,生态保护是酒店经营一定会考虑的方面,“要敬畏这片山水”。“酒店内的物品尽量采用环保可循环的,同时也会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水保护活动,让它更干净更清澈。”
难题
企业期待清晰持续稳定的政策指引
目前广东水经济呈现良好态势,不过,作为新生事物,仍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困难。例如,多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不明确、体制不顺畅、监管责任不清晰等问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保护性政策法规繁多、执行过严,制约水经济发展等。
南都记者在多个试点的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希望得到清晰的、持续稳定的政策指引。也有地方期待,在合规范围内,以往过严的政策能否适当松绑,此外在科技赋能方面给予支持。
为破解难题,广东正着手强化水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由省河长办(省水利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推动开展水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制定、项目组织实施和行业监管等工作。“规划具有导向性、引领性作用,要通过规划引领水经济产业的区域布局,合理延伸其产业链。规划还有刚性的约束力,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做法形成制约,确保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水生态环境为代价。”广东省水利厅河湖长处二级调研员张伟民说。
张伟民表示,后续还会从加强过程监测、部门协调、成立水经济促进会等方面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过程监测方面,将对所有试点项目所在湖泊、河段的水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强化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在部门协调方面,形成行政资源合力,重点对试点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统筹协调解决。
联动
部分产业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超认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是全省推行发展水经济的先手棋。要在试点过程中发现水经济发展的阻碍问题,逐个击破难题,为全面推广水经济发展提供经验。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教授贺新春也表示,绿色水经济发展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一定要形成统一认识、相向而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水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健康发展,同时水经济发展又反哺生态环境保护。
贺新春谈到了他对绿色水经济业态发展路径的思考。据他分析,优质水利用主要发展优质山泉水、泡茶专用水等水饮料食品产业,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直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而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和康养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高标的水安全、优质的水资源、优美的水环境、良好的水生态、丰厚的水文化,此外,还要有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这些产业发展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由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再引进市场主体投资、开发、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