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之际,为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营造全民共同保护水环境、水资源的良好氛围,广州市各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
番禺区:各大会场纷纷亮招
3月22日,番禺区水务局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开展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
在莲湖生态公园主会场,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册等形式,结合有奖问答、组织人员巡河等环节,向市民宣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法规、海绵城市、河涌治理以及水价水质等知识。
在建设银行广州番禺支行分会场,现场开展节水治水宣讲,并为“巡河护河党群服务队”授旗,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在长隆欢乐世界、长隆动物世界,活动主办方利用两园区入口处的多媒体设备循环播放节约用水公益广告,开展节水宣传。
本次活动中,番禺区水务局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市民朋友普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知识,倡导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意识。
天河区:持续深入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3月22日,在广东省水利厅、广州市水务局、天河区政府的指导下,天河区河长办、天河区水务局联合中科院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了“节水齐参与 共护母亲河”——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暨省级节水型高校、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表彰仪式。
本次活动通过动员讲话、节水载体荣誉证书颁发、专家科普宣讲、互动知识问答、节水意识有奖调查、节水护水倡议、节水护水创意绘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节水齐参与 共护母亲河”的节水理念传递给广大市民,让大家认识到深入开展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时不我待的发展需求。
此前,天河区已印发《广州市天河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广州市天河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天河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筹,水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节水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全区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广泛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
在积极推动节水型高校建设方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东校区)在制度建设、硬件配套、精细化智能节水、设施改造、宣传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实施BOT项目,东校区北1北2北3三栋宿舍全面采用空气能热泵智能热水供给系统,通过中央微电脑系统控制日间和夜间制水量和供水量,动态管理秋冬季热水高峰使用量,远程自动计费系统对学生生活冷热水进行云端处理,学生可通过手机或智能查费终端机实时查询当月用水费用,不仅区内领先,更是入选了水利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同时,天河区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过拓宽资金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和专业技术力量,集成先进节水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参与高校节水工作,成功推进了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高校与专业机构签约进行合同节水管理,已初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节水投入机制,激活节水内生动力。比如,该校增设3级计量点、更新优化节水型用水器具、架设校园智慧用水监控平台等。
荔湾区:共同呼吁全社会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为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风尚,3月22日上午,荔湾区在沙面岛举办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主题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水务局和荔湾区水务局联合主办,广州市水投集团和荔湾区河长办、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沙面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旨在呼吁市民“节约每一滴水,做美丽荔湾人”,进一步营造处处节水、时时惜水、人人爱水的社会氛围。广东省水利厅、广州市河长办、荔湾区政府和各承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白天鹅宾馆和荔湾区荔广实验学校、沙面小学、沙面志愿者站等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代表以及学生、志愿者代表参加活动。
荔湾区副区长游志红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辞;荔湾区水务局总工程师胡鹏带领水务工作人员、学生和志愿者代表现场宣读《节水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现场举行白天鹅宾馆节水型标杆星级饭店授牌仪式,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同志为广州市唯一的省级节水型标杆星级饭店白天鹅宾馆授牌。
活动现场设置节水知识宣传、河长制宣传、水质测试体验、净水知识科普、普法宣传等5个摊位,向市民、学生发放节水宣传资料,开展节水科普和普法知识宣传;安排节水知识有奖竞答环节,让青少年学生和市民充分了解、参与、体验节水行动;开辟节水作品展示区,展示全区市民、学生“节水在身边”主题文化作品,包含200多幅(个)书法、绘画和短视频,通过作品墙和LED屏滚动播放。
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市民表示,此次节水宣传活动意义重大,有效增强了大家热爱水、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市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