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23年专题 > 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 工程报道
广东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正式开工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粤西四市“解渴”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日期:2022-09-01
  • 字体: [大]  [中]  [小]

  “以后喝水、生活都不用愁了!”

  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听到消息,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桥南村委北山村村民黄堪学脸上笑开了花。

  随着工程正式开工,这项总投资606.43亿元的重大水利工程,成为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建设条件最复杂、工程投资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此前广东水利建设史上的投资规模纪录,是投资规模约354亿元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年供水量达20.79亿立方米,将大幅度提高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的供水保障能力。”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表示,该工程可帮助粤西地区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可退减超采地下水5.66亿立方米,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1.85亿立方米,为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同时对稳经济、保就业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打造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水资源保障。


  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难题

  跨流域调水筑起全省水网“大动脉”

  “我们村有800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饮用地下水,水量不稳定,水质也不安全。农作物靠打井灌溉,也影响了产量。”说起当地用水难的现状,黄堪学连连叹息。

  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属丘陵地带。由于地形所限,加上缺乏大型蓄水工程,徐闻县河流水系独流入海,源短流急,降雨蓄不住,时常发生旱灾,有“十年九旱”的说法。为破解雷州半岛干旱缺水问题,湛江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多次大规模的改水治旱工程,特别是1959年兴建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1998年实施西南治旱,极大地改善了雷州半岛干旱情况,但当地缺水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因此,对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黄堪学等当地村民难掩激动心情。该工程由西江水源工程、输水干线工程和分干线工程组成,输水线路总长近500公里,从云浮市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基本采取全线封闭输水型式,将源源不断的西江水输送至包括徐闻县在内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市的13个县区,助力当地形成多水源供水格局,极大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工程建成后,我们不但能够喝上优质的自来水,种植的农作物预计也能增产20%。”徐闻县下桥镇北插村村委会书记郭朝栋激动地说。

  徐闻的缺水局面,是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难题的缩影。据水利专家介绍,广东地处珠江流域下游,临南海之滨,降雨丰沛、河网密布。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客观局限,每年4月至9月,广东水量过分集中,大部分流泄入海,成为不可支配的水资源;10月至次年3月,工农业生产需水高峰,恰恰又是河川径流的枯水期。此外,广东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粤东、粤北和粤西沿海等地水资源比较紧缺,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困扰粤西人民。

  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重塑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刻不容缓。

  如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持续取得进展,一条条跨区域输水渠道穿山越岭,区域经济、人口重心和水资源重心的“时空错配”现象,正在随着广东“大手笔”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根据广东“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广东将通过跨流域调水筑起全省水网“大动脉”,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具体而言,就是规划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为“纵”,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横”,构建覆盖全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人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发挥稳经济“定盘星”作用

  重大水利工程推动我省水利事业实现更大突破

  “水利投资规模巨大,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较大,并通过乘数效应,未来还可能衍生出新的消费、投资,有望拉动经济增速上行。”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说。

  稳住经济大盘,水利投资靠前发力。今年上半年,广东重大水利工程开足马力,奋力跑出建设“加速度”。截至6月30日,我省水利投资完成456.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省水利项目已开工2695个,开工率达67.3%。根据规划,广东“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要完成4050亿元,是“十三五”投资完成规模的2.2倍。

  “广东已进入水利投资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任启伟告诉记者,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具有较好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在保障水安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拉动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有关专家初步估算,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带动GDP增长,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充分发挥稳经济“定盘星”与“压舱石”作用。

  与此同时,在水利专家看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不仅将系统解决粤西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也将大力推动我省水利事业实现更大突破。

  “兴建引调水工程难度极高,从规划、选址、立项到设计等都经过深入论证。”申宏星介绍,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因工程全长达113.1公里,要穿越多个核心城市群、众多江河湖海和铁路公路,从2014年到2018年,工程线路的规划选址进行了几十轮协调与优化调整。

  同样,对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来说,该工程输水线路总长近500公里,工程总投资较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工程输水干线将穿越拥有粤西第一高峰的云开山脉,该段隧洞总长约64.5公里,最大埋深约910米,是迄今广东埋深最大的输水隧洞,其难度可想而知。

  “工程将投入12台TBM集群施工,其中6台直径达9米以上,在整个国内水利建设史上都十分罕见。”中铁装备副总经理王杜娟表示,近500公里的输水隧洞将使用盾构机和TBM以及部分钻爆法施工共同完成。其中,大直径TBM集群施工规模国内罕见,其装备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刘元勋表示,针对设计、建设、运维各阶段的重点难点,该项目依靠科技创新,聚焦重大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充分论证,编制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科研纲要》。随着科研课题的全面开展,将为工程顺利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

  湛江、茂名、阳江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广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水沿线的云浮市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上述四市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的需求日益增长,河道生态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被挤占,局部水污染问题凸显;湛江市、茂名市地下水超采且水质不达标,已造成地面塌陷和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上述四市尤其是整个雷州半岛的水源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水资源匮乏的掣肘,区域水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明显改善,为当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盛夏时节,走在位于云浮市北部的西江畔,蓝天、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在此建设地心泵站,取水润泽粤西大地。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高度重视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修复,建成后将进行水资源供需两侧刚性约束和配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向记者介绍,工程取水口位于思贤滘上游,工程建成使用后,将在思贤滘流量小于2700立方米每秒时停止取水,基本不会对思贤滘生态需水量及压咸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该工程建成后,从西江引入的新增供水每年可帮助粤西地区退减地下水超采区开采量5.66亿立方米,逐步恢复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平衡,缓解因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并退还挤占河道的生态用水,大幅度改善天然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广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此同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将修复生态作为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成为近年来我省转变治水方式,推进美丽广东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势。

  如在水资源丰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和使用极不平衡,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的飞速发展,东江以占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起全省28%的人口用水和48%的GDP,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断逼近警戒线,致使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而随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加速推进,力争明年底建成通水,届时不仅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还将大大缓解东江流域的供水压力,通过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丰枯调剂,退还东江流域及沿线城市被挤占的生态用水,进一步增加东江的生态流量,缓解或降低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助力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可以预见,随着像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更多跨流域调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广东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随着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我省水利管理、水资源科学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河湖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持续改善,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逐渐变为美好现实,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读

  ●工程总投资606.43亿元,输水线路总长约500公里,总工期96个月;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年供水量达20.79亿立方米。其中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14.38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6.41亿立方米;

  ●该工程可帮助粤西地区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

  ●该工程可帮助粤西地区退减超采地下水5.66亿立方米,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1.85亿立方米;

  ●工程供水范围覆盖湛江、茂名、阳江和云浮4个地级市,受水区4市面积3.0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总面积的22%,GDP占广东的7.1%,人口占13.6%,耕地面积占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