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11时许,随着闸门徐徐落下,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初步具备防洪功能。回顾过去,韩江流域洪涝灾害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项人们翘首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工程,正是为解决韩江流域防洪、供水问题而建。
作为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广东粤东地区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备受瞩目。广东决心将该项工程打造成“治水样本”,不仅要提高下游防洪标准,解决供水问题,还将改善韩江干流的航运条件和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惠及粤东地区750万百姓。
开工至今已过去5年,一座巨大的水利枢纽正拔地而起,并力争于今年内完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发挥效益指日可待。
历经5年建设,水利重器崛起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广东粤东地区单项投资最大、获得中央投资最多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9.19亿元,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上游约5公里处的韩江干流上,是一宗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截至2020年年底,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49.68亿元,占下达投资计划50亿元的99.36%,占工程初设批复概算总投资59.19亿元的83.94%。其中,完成2020年度投资计划10.49亿元,约占年度投资计划10亿元的104.9%,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据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邝明勇介绍,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左岸重力坝、船闸、10.5孔泄水闸)运行平稳,二期工程(右岸重力坝、电站厂房、鱼道、8.5孔泄水闸)顺利下闸蓄水。
“广东省力争将工程打造成‘治水样本’。“邝明勇表示,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后,工程将按照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和枢纽运用调度计划,在充分考虑上下游来水量、通航流量、生态流量等因素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分级控制蓄水,以确保枢纽工程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及上下游生态生产生活需求。
“工程总工期66个月,工程动工至今已过了5年。”梅州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管处总工程师黄先廉说。2015年10月13日,人们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9.69亿元,全面完成工程初设批复概算总投资,并力争基本完成工程建设。
防洪标准提至百年一遇,供水惠及750万人
韩江,粤东人民的母亲河,自古浇灌两岸田园,孕育了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但是,韩江也常因夏季降雨多且集中而引发洪涝灾害,困扰着两岸百姓。
“1300年前,这里还叫‘恶溪’,后来韩愈到此治水兴农,百姓为感此恩而改称‘韩江’。” 据黄先廉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韩江流域规划报告》就提出在韩江干流中游兴建水库,解决下游防洪问题。在历次韩江流域规划和《韩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纲要》所确定的韩江下游及三角洲防洪工程体系中,高陂水利枢纽都是不可替代的工程和供水总体布局中的关键性工程。
“工程建成后,通过上下游堤库结合,可将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主要堤围由3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保护范围惠及梅州、揭阳、潮州、汕头约850平方公里、人口约625万人。” 邝明勇说。
邝明勇介绍称,除防洪保安作用外,工程建成后,通过枢纽的调蓄作用,可提高韩江下游地区的供水保证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惠及人口约750万人,并可改善韩江干流的航运条件和河道生态环境,为工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水利枢纽首次设置鱼类保护通道,打造韩江流域生态典范
为保护生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之初,就考虑了专门为鱼类留出洄游生态通道——鱼道、以及建设适合鱼类产卵繁殖的浅滩、鱼类增殖放流站等多种生态保护措施。
邝明勇向记者表示,工程建成后对花鳗鲡的索饵洄游形成阻隔,为缓解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洄游鱼类的不利影响,解决鱼类尤其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花鳗鲡洄游问题,结合枢纽实际情况专门设置了鱼道。专门为鱼类留出洄游生态通道在广东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根据工程运行期对韩江鱼类鼋资源及其栖息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对鼋的越冬、索饵环境有积极作用,但部分产卵场被淹没,对库区范围内鼋的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经现场查勘和分析研究,结合鼋生境适宜性分析,高陂水利枢纽建设了3个适宜鼋进行产卵繁殖的浅滩,以保护、修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鼋的生态环境。
同时,高陂水利枢纽还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结合物种的数量分布、人工繁殖技术成熟程度等因素,对工程引起的鱼类资源损失进行补偿性放流,增殖放流规模为60万尾/年。
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为保质做出创新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担负着重任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因“点多”“面广”“线长”,施工过程难度极大。如何按时保质完成工程建设?这就对工程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先廉透露,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枢纽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原本工程设计规划的一些欠缺。弧形闸门是重要的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其安全对整个枢纽至关重要。为保障质量安全,也方便混凝土浇筑,工程设计人员提出直接将金属构件垂直吊入预留空腔,避免从侧面拉进预留孔洞。
“当时主要是从保障工程质量、方便施工等方面考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出的创新设计。” 黄先廉表示。
为了更方便检修,也方便运营维护人员安全通行,同时也更简洁、美观、安全,工程建设中还创新设计了“新型水闸纵向全贯通检修通道”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规划,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一、二期原有闸孔数多达19个,按照原先的设计,检修通道采用外挂方式,经过改良,19个检查竖井改为3个检修斜道,连通了整个检修维护通道,实现了闸墩无外挂。目前该设计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高陂水利枢纽建设的每个环节,无不凝结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着水利人的工匠精神。
移民工程浩大,233个自然村被妥善安置
从规划建设伊始,就备受瞩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物理构成是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基石则是数千移民的无私奉献。
故士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 在工程现场,记者见到了工程左岸渡头村村民肖淼传。他告诉记者,2016年,因工程建设需要,其身为党员的老父亲决定带头搬迁。“要离开原来的村庄,从情感上非常不舍,尤其是千辛万苦建起来的房子被推倒的那一刹那,心里满是失落难受。” 肖淼传说,但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族大业,再不舍也要为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让路。
韩江高陂浩大的移民工程,在我国水利史上并不多见。广东省水利厅表示,工程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34162亩,搬迁安置人口4178人,生产安置人口5896人,移民涉及5个镇28个村(居)委223个自然村,分别安置于高陂陂寨、乌槎、党溪、银滩、大麻汶水塘、三河汇城等六个移民安置点。
截至2020年11月底,完成12138亩的土地丈量任务,签订拆迁协议的房屋700座,占应拆迁总任务701座的99.86%,完成拆除的房屋579座,占应拆迁总任务的82.60%。2020年12月24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通过终验。
1月13日,记者来到韩江高陂六大移民安置点之一的大麻汶水塘,看到其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据介绍,该安置点规划面积277.76亩,拟安置527户2156人。目前,已完成两期129户、255套住房、57间店铺的分配,现正实施第二期安置房,第三期工程已完成投标;自建房安置地也已完成分配并交由移民自行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