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背后的佛山力量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1-04-26
字体: [大] [中] [小]

东深供水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住在简易茅棚里,却满腔热血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 洪水冲垮围堰,仍冒着生命危险,顶着狂风暴雨运送沙包抗洪;遇石劈石,遇沙挡沙,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

  4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称赞建设者群体是“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这是全国水利系统第一个时代楷模群体。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

  历经56年,3万多人众志成城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先后四次对供水线路进行扩建、改造,东深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提升了30多倍,水质安全得到根本保障,不仅惠及沿线各地,更满足了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助力香港经济腾飞,保障香港民生福祉,支撑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这项宏大民生水利工程背后,有一众佛山水利人心怀一衣带水、义无反顾的同胞情家国情,攻坚克难、敢于付出,用汗水与泪水铸就对港供水“生命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荒拓土 严把材料检验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港九同胞饮用水供应陷入极度困难。中央决定建设引水工程,引东江水供应香港。

  1964年2月20日,当时全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兴建,经过近2万人艰苦奋战,仅用1年时间,这一全长达83公里的供水工程于次年2月25日建成,极大缓解了香港的用水困难。

  由于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短、专业技术力量紧缺,作为全省水利专业人才的“摇篮”,广东工学院(现广东工业大学)从65届农田水利专业派出84名大学生,在1964年4月至11月参加首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其中包括陈荣盛。

  “能够参加这项工程送水救港,当时感到很光荣,再困难也乐意参加。”佛山市水利局原副调研员陈荣盛今年已81岁,其时是大四学生。

  “我和另一个同学被分配到总指挥部总试验室工作。”陈荣盛负责材料检验、巡回指导、检查工地实验组工作等。

  陈荣盛负责的这些工作都与东深供水工程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这些工作经验为我毕生的水利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年,首期施工队先后遭遇了5次强台风暴雨袭击。令陈荣盛印象深刻的是,1964年10月下旬,18号台风登陆珠江口,旗岭闸坝施工围坝刚刚合龙,奔腾的洪水冲垮了施工围堰。为了避免工程进一步受损,施工队奋力抢险,在狂风暴雨中手抱肩扛堆沙包。“水涨的速度比我们堆沙包要快得多,也非常危险,但已经顾不上了。”

  风雨过后,施工队又把围堰重新筑起继续施工。而陈荣盛回到宿舍才发现,“台风把工棚顶掀翻了,住的地方全被打湿,所有衣物行李都要摊开来晒干。”

  在暴风雨面前不堪一击的宿舍,实则是竹木骨架外表沥青纸、杉木皮或葵蓬搭建的简陋茅舍。

  使命如山,初心如炬。“尽管条件艰苦,但能为国家作贡献,能为香港同胞解决饮用水问题,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我感到很开心。”陈荣盛说。


  接力传承 市水利局按时高质建成两座泵站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前进,人口不断扩张,需水量越来越旺盛。东深供水首期工程供水规模较小,原先的对港供水量无法满足当下香港市民的需求。为了适应香港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要求,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二期、三期扩建。

  1992年,佛山市水利局受命负责三期扩建工程中的雁田、上埔两座增容抽水泵站建设。

  该局从机电科、建设科等派员,代表佛山水利人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负责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杨晓明、李伯全、罗锡友等建设者如今仍在该局工作。

  “一接到任务,我就马上着手为大家采购被褥、租赁房子。”其时,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杨晓明刚参加工作四年。

  “我是1991年毕业的,第二年就有幸参加如此大型的水利工程,内心非常激动。”佛山市水利局安全与质量科科长李伯全说。

  据介绍,雁田泵站装机容量3×480千瓦,设置3台离心泵,流量为6立方米/秒; 上埔泵站装机容量3×260千瓦,设置3台离心泵,流量5.4立方米/秒。建设目的是在三期主体工程建设期间临时对港供水。

  这两座泵站需在半年内完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佛山市水利局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用了两个月设计、四个月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比如,在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解决进水渠岸墙和厂房基桩的施工问题时,遇到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层中含有强流沙层,渗漏水较大等复杂地质情况,采取多种措施避免了沉陷塌方,使工程得以按时按质推进; 通过优化施工,采用整体钢模、浮运定位及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解决压力管出口镇墩的水下施工问题……

  “每天早餐会都用来研究、讨论,一边施工一边想办法解决问题。”杨晓明说,虽然工程规模大、时间紧迫,施工难度大,但“当时大家打破常规,高效、高质量进行施工建设”,顺利如期完工。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在数万水利人的接力传承、精心守护下,1965年3月1日至今,满载祖国人民深情厚谊的东江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源源不断流入香江,流进香港同胞的心田,使香港彻底告别缺水的历史。


  “时代楷模”部分佛山代表感言

  陈荣盛:此次“时代楷模”的授予是对全国水利人、东深供水工程全体建设者的肯定。希望佛山水利人能发扬“东深精神”,忠诚使命、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推动佛山水利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杨晓明:此次“时代楷模”的授予是对全国水利人的鼓励。我们要向这些前辈看齐,按照“补短板、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继续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水利工作,让市民享受到更多民生水利发展成果。

  李伯全:此次“时代楷模”的授予是全体水利工作者的崇高荣誉,作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之一,我备受鼓舞,今后将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东深精神”,加强使命担当意识,为佛山水利事业添砖加瓦。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