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水利厅官网

广州:出台《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以“标准化”开启河湖数据治理新篇章

来源: 厅河长办       发布日期:2022-05-16

  近日,广州市率先出台《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DB4401 T 112 -2021)地方标准(下称《标准》)。《标准》立足治水攻坚、面向长效机制,以数字化思维做细河长履职的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实施过程不额外增加基层负担,为后续河长制考核提供数字线索和量化依据,加速推动河长制考核全面落地。《标准》的出台,为水利行业“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输出了“羊城样本”,起到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一、精雕细琢科学构筑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通过数字量化河长履职成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展现河长履职水平、覆盖河长履职全过程,让河长履职有规可依,是广州市河长履职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成果。该《标准》从立项到报批历经3年,期间参考了国家、省、市河长制相关文件、标准,实地调研了大量基层河长的日常履职情况,前后应对各领域专家质询8次,历经数次重大调整,严谨推敲、精细打磨,构建出一套包含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评审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标准》“在国内同类型标准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作为重点推荐的广州市地方标准发布”。

  二、优化指标彰显广州治水特色

  《标准》以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工作要求为出发点,以推进河长履职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为切入点,以体现河长履职正向激励为着力点,以指标普适性、应用可推广为落脚点,对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设置。其中一级指标中,“激励问责”指标细化设置了“表扬指数”和“批评指数”,强化了对评价对象日常受到表扬和批评情况的综合衡量;“社会监督”指标分为“公众监督指数”“人大政协监督指数”“媒体报道指数”,涵括了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并且重点加大了社会公众参与河长履职评价的话语权重;“学习培训”指标的引入,则可以有力促进各级河长持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掌握河湖治理知识技能。“激励问责”“社会监督”“学习培训”等三大指标的设置,体现了广州治水狠下“绣花”功夫的工作特色,成为该指标体系的创新亮点。

  三、精确算法确保评价科学性和权威性

  如何确保对河长个人及其行为评价的公平公正,是《标准》制定的一大难点。为此,广州市充分利用河长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长期积累以及“互联网+河长制”广泛实践的优势,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并通过专家打分测试、评价案例解析及三轮河长质询释疑进行反复修正,最终形成了一份稳定可靠的权重设置。算法成果得到了各级河长及专家的一致认可,消除了对算法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质疑。

  四、强化监管调动各级河湖长履职积极性

  广州以《标准》为准绳,以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在“法”与“行”的双重层面上为河长履职搭建了一套议事有规则、管理有办法、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管控、履职有监督的全过程保障体系,构建了“河长履职评价-河长周报-红黑榜-河长简报”层层收紧的强监管金字塔。自《标准》上线试运行以来,县(区)、镇、村三级河长巡河达标率从上线前的84.6%提升至当前稳定在99.5%以上。2019年至2021年期间,红黑榜共表扬河长88人次、通报履职不力河长937人次,市、区两级共计对211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五、优质服务助力河湖长履职提质增效

  针对大多数河长上岗前河湖治理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广州市有计划地开展专题座谈、连带培训、现场培训、“共筑清水梦小程序”线上教学、区级河长送教上门等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河长培训课程。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共计开展培训56场,线下培训人数948人;线上观看4.8万人次,总时长162万分钟。常态化的培训工作贯穿着《标准》的酝酿及产生全过程,并且形成了“培训引导在前,惩罚追责在后”的河长管理与联动培训模式,有效引导河长从“形式履职”向“成效履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