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水利厅官网

广州:从化 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 守好广州“后花园”

来源: 广州市水务局       发布日期:2021-12-03

  2020年,广州签署颁发广州市第9号总河长令,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443条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根据市级下达任务,从化区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实际,编发从化区总河长令第6号,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落实有关工作。从化区合流渠箱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均为市政合流渠。由于城区发展原因,上述合流渠既承担污水收集运输,也兼顾城区排涝,通过末端截流的方式,晴天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厂集中处理,但暴雨时存在污水溢流到自然水体的情况,导致雨季溢流污染成为治水的一大顽疾。为恢复渠箱的自然排洪功能,按全市统一部署,从化区在2023年底前完成15条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畅通城区排水,提升城市品质。

  为把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同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从化区将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纳入河长制考核。对履职尽责、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按进度推进工作的,暂不提拔使用;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依纪依规严肃追责。

  近年来,从化区水环境整体向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从化区第三水厂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监测项目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优良,各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类。对标国考流溪河山庄断面、流溪河56条一级支流的水质要求,按照省、市在河长制工作方面的部署和要求,国考流溪河山庄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太平交界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一级支流水质持续提升。

  鸭洞河生态修复案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鸭洞河发源于从化天堂顶北麓,是流溪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长约10.6公里,途径良平村、塘尾村和良明村,拥有极佳的山水资源禀赋。但长期以来,鸭洞河范围也积聚了村民违法种植、设置障碍物等问题,此类问题造成了鸭洞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河流淤塞、侵占河道等不良后果,严重损害两岸生态环境,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威胁行洪安全,危及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为全面整治鸭洞河两岸,提升改造河道两岸生态景观,2019年至今,在从化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从化区全力开展鸭洞河治理行动,对鸭洞河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治提升。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召集区水务局、区河长办、良口镇等单位部门研究鸭洞河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各单位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审批程序、落实工作时间节点,结合生态小镇规划,将鸭洞河下游段建设成集防洪灌溉、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区。

  其后,鸭洞河完成一期整治工程,整治长度约1公里,整治方向主要为生态修复和水土涵养,通过打造数个绿岸滩涂、观景平台、生态湿地和亲水步道,极大改善了河道及周边环境,为周边村民和游客所关注和喜爱。在整治过程中,同步对鸭洞河沿岸违法建设、行洪障碍物等进行彻底清理。

  在推进鸭洞河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方面,从化区所做的推进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实施微改造时,为避免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将鸭洞河生态廊道作为带状景观进行规划,高效串联周边的生态要素,形成傍山串水的生态体系。

  (二)微改造的重点是生态修复,将鸭洞河沿岸的山、水、林、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大力恢复了鸭洞河的原来的生物多样性。

  (三)由于鸭洞河两岸近年来冲刷严重,防水固沙的能力逐年下降。为此,从化区在严格保护原生自然环境的同时,使用复绿破损山林、增植生态公益林等措施,修补山体水土流失地区,并使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维持生态平衡。

  (四)鸭洞河下游流域存在成片平原地区,生态要素复杂。通过规划,将乔木、灌木、湿地植物、草地等进行不同类型的乔灌木组合种植。

  (五)开展宣传活动超过100场,有效提升群众的认知水平。通过健全“镇-村-社”三级非法采矿动态巡查制度,加大治理非法挖采河砂和采矿力度,推动鸭洞河环境改善,以解决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为抓手,破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河道管理负面障碍,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六)聚焦打造高品质、低密度的总部办公区,加快鸭洞河价值创新型生态总部片区建设环节,全面完成鸭洞河二期整治,推动鸭洞河水上项目落地。

  (七)全面推进流溪河良口段河堤整治及碧道建设,继续推进鸭洞河(二期)整治工程,提升河岸景观,打造良口青山绿水迎客厅。

  通过对鸭洞河水系的改造,形成了鸭洞河东西贯穿的生态局面,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山水林田草一体化保护,唤醒了鸭洞河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提升了水源水土的修复涵养能力。

  自2019年至今,从化区已完成两期鸭洞河整治工程,下一步计划由区水务局对剩余9.6公里的河道实施深入整治,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为周边人民群众打造休闲娱乐去处。

  鸭洞河在小镇贯穿而过,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开展碧道建设,实行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和水域岸线并治,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综合提升,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碧道建设融入了生态设计小镇发展理念,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效调动各方参与河道管护积极性。建立“政-企-村”三方联防联治机制,划设21个治水网格,着力推行“区-镇-村”三级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网格员全部入格管理,形成合力推动河道巡查常态化管理。碧道建设带动的环境提升与周边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有力号召企业积极发挥内生动力,主动参与河道管护,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的同时还解决河道管护费用,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一举三得巧妙解决河道管护问题。

  鸭洞河碧道建设有效解决防洪排涝问题,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有力保障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碧道建设以河流为脉络,建设亲水平台、人文景观、休闲步道等工程,并配有休憩坐凳等设施,完整打造亲水游嬉网络,继续为实现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不懈努力。

  莲麻村海绵城市建设案例:乡村水生态的有效探索

  小河流水潺潺,客家围屋绕村而建。环山叠翠,莲麻村坐落于广州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流溪河的北源头。因此,莲麻村拥有优质的水源生态环境,有着健康的天然河道与贯穿村落的清澈溪流。

  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占地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面积共670平方米。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项目启动时,村委会周边曾是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早期的设计由于同时兼顾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的需求,忽视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硬质化更是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生态雨水花园项目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为了让雨水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莲麻村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可以建立梯田,减缓山坡下来的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强度,调节季节性雨水流量。梯田的方位、形式、深度都依据地质、地形因素和水流分析而设定。这些梯田状栖息地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土壤环境种植了乡土植被,减缓了水流,使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能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理念由“与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在雨水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会融入其中。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带来了大部分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整个雨水花园湿地将雨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处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雨水净化系统。

  太平镇落实河长制工作案例:三项推动 综合治理

  从化区河长制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签发从化区4、5号总河长令,召开相关会议、听取专题汇报16次,推动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河长制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优化责任河(湖)段归属,完善细化三级河长任务分工,落实河长“治水、管水、护水”责任,2021年,27名区级河长累计巡河483次,全区河长巡河1.91万次,巡河率首次接近100%,解决河湖问题1238宗,河长领治作用进入常态化。三是区镇河长办机构不断完善。区、镇河长办均落实专职副主任,全面提升河长办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能力。

  其中,从化区太平镇积极开展镇辖区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三项推动,使“河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是开展河道巡查。太平镇镇、村两级河长实现河长APP日常巡河巡查全覆盖,村级河长对区域内河道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巡护,镇级河长对负责的河道实行每旬至少一次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积极整治处理,本级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反映。坚持做到镇级河长每旬巡河不少于一次,村级河长每周一巡。同时镇河长办人员也采取不定时巡查,主要查看重点河段和河长APP投诉问题处理,做到交叉巡查监管。截至2021年11月,镇级河长巡河450人次、村级河长巡河1780人次。

  二是进行河道保洁工作。筹措资金通过购买服务由第三方保洁公司对镇辖区内7条主要河道进行常态化清漂保洁,截至2021年8月底,第三方保洁公司对镇内7条主要河道常态化保洁长度达192公里,面积达5300平方米,清理垃圾漂浮物约400吨,实施购买服务以来效果明显,使镇内主河道漂浮物大大减少。

  三是整改市、区交办问题。截至2021年11月,太平镇处理市、区河长办交办问题共27宗,办结27宗,办结率100%;河长APP交办问题123宗,办结123宗,结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