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取得更大成效,深圳市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牛鼻子”,全面对接国内外流域管理最新理念、最高标准、最优水平,以流域为单元,构建“全流域、全要素、全联动”流域管理体制,成立四大流域管理中心(茅洲河、深圳河湾、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管理中心),开启全流域一体化治水管水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治水新路。
一、坚持先行示范,贯彻落实新时期系统治水重大部署
深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及对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按照《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探索建立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全流域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要求,在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流域下沉督办协调组取得良好成效、统筹流域“厂、网、河、站、池、泥、源”全要素管理宝贵经验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水污染治理下沉一线实践经验成果的转化,创新成立四大流域管理中心,加强河流水系全流域系统性治理,有效解决水污染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推动全市治水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单一的水环境治理向保障水资源、提升水安全、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优化水景观等任务统筹兼顾转变,进一步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切实保障河流水清岸绿、长治久清。
二、坚持区域联动,形成全市协同高效治水合力
通过四大流域管理中心,协调衔接纵向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首长责任链”以及横向的各部门治水“共治圈”,有效解决职能“部门分割”、制度“政出多门”、治理“多龙管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流域管理中心负责流域巡查,对发现的污染源和污染行为及时进行跟踪,协调环保、城管等部门进行处理,并通报各河段河长,实现上下联动、共治共享。如观澜河流域管理中心全年组织巡查河道92批次1600余人次,集中巡河55次,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49个,发现小微黑臭水体问题39个,已全部反馈相关河湖长。区、街道配合流域管理中心推进相关工作,流域内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直接报送中心,与原来先报送市水务局机关,再下派事业单位的模式相比,减少了层级,管理更加扁平化,协调效率更高,确保工作协同高效推进。
三、坚持流域统筹,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流域管理中心按照系统化管理思路,承担流域内涉水要素、水务设施的统筹调度等事务性工作,制定统一的流域建设运营管理与考核标准,对全流域存在的水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流域内污水收集、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水务设施的运营服务质量以及流域内重点断面的水质进行全方位督办,对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泵站、水闸和污水调蓄池等进行联合调度,构建“厂、网、河、站、池、泥、源”全要素治理总图,推动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兼顾、水里岸上协同治理,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增强流域工作效能,有效提升治水为民服务能级。如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从流域一体化管理角度,对影响断面水质的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截污箱涵、闸阀、污水泵站等因素,以及对干流、支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明确各要素控制目标,形成全要素管理体系,细化各区各部门责任分工,制定并实施系统周密的整治措施,促使深圳河水质显著改善,水质达到198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黑脸琵鹭、白海豚等珍稀动物成群回归栖息,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