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意见》《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印发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坚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坚持以人为本、惠泽百姓,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部门协同、多方参与,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06.2亿元,建成碧道773公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万里碧道建设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一、碧水畅流,河湖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通过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水闸联合调度、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补充河道生态水量,促进水体顺畅流动,实现碧水畅流。广州市大学城碧道利用杂用水厂冗余产能对周边中心湖及10条断头涌进行补水,为大学城水系提供稳定生态基流。深圳市茅洲河碧道光明区段采用公明和光明两家水质净化厂尾水进行河道补水,解决水资源不足且受季节性影响大的问题,从而满足休闲景观和水生生物生存需求。佛山市充分利用北江干流与西南涌的水位差,科学调度西南水闸,自流引调北江优质水,保障西南涌生态流量。肇庆市砚阳湖碧道连通长利涌、政文涌、广利涌,清流激活了砚阳湖水系,满足了砚阳湖及周边区域生态水量要求。
二、江河安澜,河道堤防全面达到防洪标准。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海堤达标加固、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碧道所在河段堤防全部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新增防洪(潮)排涝达标和提升防洪标准河长243公里。广州市蕉门河碧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生态排水沟、营造生态雨水花园,保留水系肌理,沟通水系、活化水脉、滞蓄雨水,形成了完整生态排水网络系统。珠海市金湾区三灶海堤碧道结合海堤达标加固,将防潮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江门市潭江祥龙公园碧道堤岸加高加固,提高防洪标高0.55米,将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湛江市北桥河碧道通过水系综合治理,将河道宽度从原来的3米拓宽到10米至30米,显著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清远市连樟村碧道结合大樟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清淤约4.2公里,防洪能力大幅增强。
三、水质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碧道建设,水质优良河段长度明显增加,优于Ⅲ类水(含Ⅲ类)的河段长度增加了107.3公里,增幅为24.6%;全面消除了碧道河段黑臭水体,Ⅴ类和劣Ⅴ类水的河段长度减少了94.6公里,降幅为51.0%,碧道倒逼水污染防治的作用明显。广州市生物岛碧道在建设中设置多处雨水花园、生态边沟等,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设置生态湿地、调蓄池,合理搭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实现水质终端净化,效果显著。深圳市茅洲河碧道构建流域污水全收集、全截污、全处理的控源截污工程体系,合理控制内源污染,实现水环境的有效改善,水碧岸美的碧道惊艳亮相,茅洲河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见证了治水理念之变。东莞市华阳湖碧道通过控源截污、雨污分流,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管整治,推动华阳湖从污染区转变为生态旅游区,水质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甚至是Ⅱ类。
四、生态优先,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面加强。通过碧道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很多河段改变了原来的“三面光”硬化渠化形态,恢复了自然河流状态,新增生态岸线长度496.2公里(按河道单侧计算),生态岸线所占比例由建设前的28.3%增加至建成后的57.0%,“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景象重回南粤大地。广州市增江碧道采取湿地和生态护岸建设等举措,生态护岸占比高于85%,为动植物创造丰富多样的生境,提升区域物种多样性,鸟类多达100多种。深圳市茅洲河碧道以近自然的手法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重新修复河道内绿洲,恢复水流蜿蜒性,优化流水区的宽窄、深浅、流速,为鱼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提供栖息生境与迁徙通廊。佛山市顺德水道碧道结合“三旧”改造,以生态化的改造措施,将原来硬质化护岸恢复成原有自然形态,极大提升了堤岸生态环境。珠海市芒洲湿地碧道保留原有红树林、部分蕉林并配合高大乔木或灌木林等原生植物,恢复原红树林湿地生境结构与功能,使其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五、开放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享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通过碧道建设,新建慢行道长度791.1公里,新增串联特色资源点数量435个,新增河道两岸绿化面积2.93万亩,碧道成为城乡居民休闲、锻炼、通勤的健康之道。广州市阅江路碧道将防洪堤局部后撤,还岸于民,全程无障碍贯通,建成一条集水上游道+健康漫道+观光跑道+骑行车道+海丝古驿道+有轨电车道于一体的城央风景游憩带。深圳市盐田滨海碧道栈道依山傍海而建,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漫步径、跑步径、骑行径“三径”无障碍贯通,打通登高望海、绿道观海、栈道临海、海岸亲海4层碧道空间视线,尽占山海之美。佛山市思贤窖碧道充分发掘陈白沙、何维柏等历史人物事迹,建成以“贤”文化为核心的陈白沙浮雕墙、以“廉”文化为核心的何维柏读书堂、以“勤”文化为核心的云从公园、思贤阁观景台等,成为三水区旅游的网红打卡点。肇庆市羚山涌碧道设计建设了长者碧道,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运动健身、观景游览、生活服务、文化展览等服务;设置“二十四孝”文化展示墙、孝道场景雕塑、敬老孝亲典型人物宣传栏等,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潮州市加强韩江等主要水系与潮州古城历史文化遗存、革命历史遗存、南粤“左联”文化青年故居等历史人文资源节点的联系,增设科普设施和游憩设施,构建内涵丰富多元的游憩网络,被水利部评为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和示范河湖。
六、生机活力,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碧道建设推动了周边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深圳市光明区一批原本破旧不堪的工业区得以华丽转身,成为茅洲河沿岸一处绚丽的标志性节点。经过水、产、城共治,茅洲河沿岸15平方公里土地将得到释放,新增产业空间590万平方米,预计提升产业价值约1000亿元。东莞市依托华阳湖碧道试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带动经济收入超10亿元,带动全镇农村集体经营总收入增长45%,“三旧”改造得以迅速推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茂名市在信宜布局全域旅游,按4A级景区标准推进“锦江画廊”碧道建设,成功塑造了信宜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惠及4个镇10个村近10万群众,带动八坊、旺同、高城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产生较好经济效应,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擦亮茂名市乡村旅游亮点品牌。韶关市环丹霞山碧道融入了丹霞山全域旅游,通过简朴的人行道和水上竹筏,为人民群众提供享受优质水生态环境的便利途径,有效推动阅丹公路沿线休闲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碧道建设牵引韶关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满足现代人群回归自然的需要。
实践证明,万里碧道显现了对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经济的综合效应,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强大的牵引作用,是有限生态空间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综合载体。下一步,省河长办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治理、生态优先,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导落实,共抓河流大保护、生态大修复,以万里碧道建设牵引推动我省水安全补短板和水污染治理,努力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