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他山之石
  • 杭州生态水文化经典之作-----长桥溪公园

    640.webp.jpg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位于西湖边,紧挨着玉皇山脚慈云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巧妙结合,使原本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水得以“重生”,并且营造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人称“小西溪”。在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评选中,它被评为“全球百佳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简称迪拜奖,旨在奖励在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也曾获此奖项。

    640.webp (1).jpg

      长桥溪是西湖上游四大溪流之一,它发源于莲花峰,为西湖的自然补给水源。长期以来长桥溪流域的村民生活、饭店污水和农业废水都未经处理直接经由溪流排入西湖。针对西湖上游长桥溪流域污、废水对西湖水质的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在西湖上游截淤整治工程中结合景观建水生态修复公园。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工程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南至丝绸博物馆,北端接国际小水电交流中心,西侧与南山村居民点阔石板路毗邻,东接玉皇山路,占地约4.5公顷。

    640.webp (2).jpg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净化长桥溪流域居民生态污水和拦截长桥溪泥沙入西湖的多功能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地下污水收集廊道将污水收集起来,送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对收集的污水作初步处理后,又通过地上部分采用的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再次进行水质净化,最终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后排入西湖。

    640.webp (3).jpg

      地上部分将水处理工艺与园林造景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溪水的生态修复流程。园内池岸为自然式护坡,种植各类水生、沼生植物,既可增加景观又可防止水流冲刷泥土。通过木桥、栈道、汀步等自然分隔,有利丰富水景。游人在此不仅能欣赏园林美景,也能了解污水处理和生态净化的全过程,获得观赏、游乐、修学的多重效果。比如说,生态科普可分为图片文字科普及形象实践科普两大类。图片文字科普利用园路边的宣传牌及部分生态建筑亭、廊架等加以展示,让游人认识和了解一些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植物和部分生态科技知识;而形象实践科普则可向游人开放净化水处理系统构筑物,使游人亲眼目睹污水处理的过程,并参与采样、试纸测试等活动。这些亲历性的方式对游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生态工程、生态科技等方面还有无数象这样可供学习、享受和观瞻的东西,为游人提供生态科技、技术、文化、美学等各方面的旅游资源,让人们从中亲近自然,体会到重返自然的乐趣。使游人初步了解湿地具有的物理净化作用,通过减缓水流,促进沉积物沉降的特性;湿地还具有生物净化作用,通过植物吸收,经化学和生物过程转换,把有机物和某些有毒物质分解或储存起来,在收获湿地生物时以有用的方式从湿地排除有机物和某些有毒物质。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湿地中的许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在它们的组织中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许多植物还含有能与重金属整合的物质,从而参与金属解毒过程。典型的湿地植物如凤眼莲、香蒲和芦苇等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公园绿化设计的重点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水生态植物群落,由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共同组成的一个功能齐备的水生植物小环境。

    640.webp (6).jpg

      园区内的水系按照湿地串联系统的原理及要求设计水深和水体形式,由南往北依次为漫滩、跌水、暗管连通、漫滩、景观塘。水系流经自然式水塘通过多级跌水,使水与大气充分接触,曝气、充氧从而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更具活力。通过自由水面湿地系统四个塘的自然净化作用,使水体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提高。漫步于公园之中,游人可亲眼看见水在一步步变清,最后流入西湖,每一步过程都通过宣传牌进行说明,使游人能了解维持生命的水循环系统是如此微妙且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