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广东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建设 大力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因地制宜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近日,广东省河长办正式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简称《业态指引》),公布“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名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经济试点工作。广东将结合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等领域,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不同业态,着力激活绿色水经济,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两山”理论转化的广东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2021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发展水经济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2023年发展水经济都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6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再次对推动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广东有2.38万条、总长10.3万公里的河流,随着近年来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万里碧道建设等治水成果的全面显现,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清零,地级以上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整治“四乱”“碍洪”等问题3万多宗,清理水面漂浮物2000万吨,建成碧道5800公里等,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同时,2022年广东GDP超过12.8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人口超过1.26亿人,人均GDP超过10万元,部分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 GDP达1万美元,就会迎来水上运动、游艇游轮、文化旅游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广东已具备发展水经济新业态的良好经济社会条件。相关行业协会、俱乐部、企业和投资人等市场主体对发展水经济,特别是对发展水上运动、滨水文旅等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参与意愿,对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发展空间巨大。

      水经济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消费,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创业就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水经济的发展收益还可反哺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

      在此背景下,省河长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密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试点先行、规划引领”的绿色水经济发展思路,印发实施《工作方案》、《业态指引》,确定了一批省级水经济试点名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经济试点工作,大力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按照基础条件成熟、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主体意愿强、示范意义较为重大、没有制约项目落地硬伤的原则,采取“10+2”的模式推进省级试点,力争到2024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建设任务。“10”是指选取10个涵盖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不同业态的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2”是指支持工作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佛山、江门2个地市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从各地申报情况看,上述试点主要由国企和民企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工作方案》强调,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发挥水经济综合效益,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务实稳妥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不断增强水利自身造血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明确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用地用林保障、强化水资源和水域岸线空间资源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水上运动项目审批程序、支持河湖游轮游艇发展和完善安全防控体系等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水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业态指引》根据水经济不同业态发展特点,制定了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优质水利用等4个业态的具体工作要求和相关审批流程,指导各地和建设单位推动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为确保水经济活动不对河道行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和航运等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提出了水经济试点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进一步增强各地各部门和市场主体在推动水经济发展的边界意识,确保水经济发展行为不触碰水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部分试点介绍】

      因地制宜实施运营

      水经济试点项目初见成效

      目前,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肇庆市广宁县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河源水产业园、揭阳市普宁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试点等项目,以及佛山市、江门市有关试点项目,已实施并部分开始运营,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试点项目由万顷沙十八涌水上生态体验运动中心、蕉门河水上运动综合服务孵化基地、灵山岛庙南村涌校企合作水上运动示范学校基地三个节点构成,其中,部分节点已经开始运营,依托皮划艇、桨板、龙舟等项目,开展水上运动进校园、美国ACA培训等教学培训,传承划龙舟、龙舟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并组队于今年端午节代表广州赴澳大利亚参加龙舟国际邀请赛。基地年运营收入500万左右。下一步,计划申请开通蕉门河夜游,筹备船艇博物馆。

      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试点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首期已经开始运营。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参赛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带动约3000人就业,还吸引了近1000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创业,兴建农庄20家及精品民宿10家。近年来,累计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约2亿元。在从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期拟引进滨水休闲康养项目,进一步发挥沙溪水库良好水生态环境的优势。

      肇庆市广宁县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试点项目主打滨水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与白天鹅酒店合作,将珠三角高端客源引入广宁,促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首期已经在今年6月份试营业。下一步,将打造水上运动及从广州白天鹅到广宁的内河游轮游艇旅游线路。

      河源市万绿湖优质水利用试点(河源水产业园)项目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推进农夫山泉三期、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紫泉饮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和挖掘优质“源头水”的发展潜力,重点开发包装饮用水、饮料等,支持天然水企业生产规模化。目前已经引进国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24家,力争202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试点期间将大力开展万绿湖水公共品牌创建,进一步发掘优质水产业溢价。

      揭阳市普宁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试点项目一期已开始运营,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设有研学基地、红色文化区、河道亮化、无动力设施区。2023年上半年船票和十里桃花门票收入550万元,其他收入150万元(特产店,吉之旅大米),旅游人数25万人(五一期间单日约1万人次)。下一步,将推进文化区、精品民宿、农耕文化区建设,做大做强水文旅,创建全域旅游区域品牌。

      佛山市全域水经济试点近年来大力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为打造水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中,顺德区坚持先清岸后建设、先治水后治城的原则,以水美城、以水兴城,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项目将打造“水上立交”,地面上将欢乐海岸内湖与青云湖、桂畔湖打通,增加湖域面积,地下通过倒虹吸涵管保证桂畔海河通畅,连通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欢乐文化广场、寻味顺德小镇等多个文旅项目,丰富水上活动业态,形成独特的滨水环湖游线。

      江门市全域水经济试点全市培育了多个水经济节点。鹤山市青年水库吸引企业投资22亿元建设源林生态乐园项目,目前已投入近3亿元,计划今年10月开园试运营。蓬江区西江碧道配套建设的咖啡馆、小商店、停车设施,每年可带来超过14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开平市大塘面移民村每年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生态饭”。

      【专家解读】

      共聚共议水经济试点

      探索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水经济试点的提出,也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超指出,水经济试点建设是投石问路、探索水经济发展路径的先手棋。为顺利推进水经济发展,在水经济试点工作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取得新鲜经验,规避风险,科学决策,并及时调整和纠错,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一是要在试点过程中发现水经济发展的阻碍问题,逐个击破难题,为全面推广水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包括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发挥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建立多部门水经济项目审查审批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协调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统一水经济统计口径等;二是要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好的经验亮点,提炼升华成为水经济发展相关制度,使之可复制可推广;三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关注水经济,以试点发展的良好趋势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水经济。同时积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加快成立水经济促进会,联结相关水经济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政企交流、业界合作、资源共享的桥梁平台,推动形成市场与政府合力,促进水经济各行业有序、有效发展。四是要开展全程监测,建立健全水经济试点建设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分析总结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及时提出推进水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五是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凝聚社会共识。要充分发挥好水经济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水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全省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教授贺新春认为,绿色水经济因水而兴、因水而异,不同的地域,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差异较大,在借鉴国内先行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同时,还要探索出适合广东水情特征、社会条件、市场环境、文化习俗的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试点建设,期望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引导投资和消费方向,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和市场无序发展。绿色水经济试点的主要业态包括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和康养、优质水利用等。这四类业态在广东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群众基础,符合广东的水情条件和市场环境,因此要优先发展上述四类业态。二是培育市场氛围和消费环境,营造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广东有着悠久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龙舟文化、疍家文化、水乡文化、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民间也一直活跃着与水有关的经济活动,但缺乏有序、系统的发展,需要通过试点来挖掘上述水文化内涵,培育市场氛围和消费环境,营造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积累和总结经验,打造广东版的绿色水经济发展模式。围绕绿色水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在不影响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前提下,鼓励试点项目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打造广东版的绿色水经济发展模式。四是发现问题和破解难题,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提供实践依据。发展绿色水经济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形成统一认识、相向而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水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健康发展,同时水经济发展又反哺生态环境保护。当前,绿色水经济发展需求与现行管理政策法规仍然有许多冲突之处,由于长期缺乏一个具体部门来统筹,试点项目在审批立项、资金筹措、运行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破解发展需求与政策约束相冲突、相矛盾的难题,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因此,需要通过试点建设发现问题和破解难题,为出台绿色水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提供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