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鹭鸟群飞,石马河凤岗中心区段自成一幅秀美画卷,市民在这里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作为石马河从深圳流经东莞的第一站,近年来,凤岗积极开展石马河流域水质整治,将原本黑臭的河涌打造成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生态河道。石马河的蝶变,是东莞水域综合治理创新探索的生动写照,东莞创新探索综合整治,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石马河水质明显好转,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主干堤岸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建成了60公里优美碧道,蝶变成‘鹭鸟群飞、鱼翔浅底’的幸福河。”日前,东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石马河流域指挥部现场指挥陶谨讲述了多措并举助石马河“变身”的历程。
在广州市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潘伟斌看来,全流域统筹、全要素兼顾、多措并举正是治水之道,东莞必将享受到石马河治理成效带来的发展效益,也将激励更多的流域、区域加大水体治理力度。
创新治理
打破传统模式建立治水指挥体系
石马河位于东莞市东部,为东江下游一级支流,流域跨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流经东莞凤岗、塘厦、清溪等7镇,东莞境内流域面积约601平方公里。由于流域内工业制造业发达、人口稠密,2003年东深供水第四期改造为管道输水后,石马河重新恢复为自然河道,水污染问题一度非常严重。
为进一步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东莞,重现秀美岭南”的壮美画卷,东莞于2019年初启动石马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围绕“总量减排,断面达标”工作核心,按照“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削减”的治理思路,统筹推进“3+5+1”项工作任务,并以重点小流域作为攻坚作战单元,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以前都不敢走河边,味道很难闻。现在整治好了,漂亮了很多。”在石马河凤岗中心区段河边散步的市民王先生对石马河的变化深有感触。
“几年前还是黑臭水体的赵林截洪渠,如今水质明显改善,沿岸生态廊道景观美丽。”谢岗镇赵林村民赵先生说。
陶谨专职负责石马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见证了石马河的可喜蝶变。
经过几年来的流域治理,石马河已经是旧貌换新颜。陶谨认为,石马河的综合治理发生蝶变,关键在于东莞打破“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协同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同时结合水生态补偿机制、优美碧道建设等多种举措,大大提升石马河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精细管理
为水质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碧水迢迢入画来,石马河实现美丽蝶变。
“河长领治是关键,奖优罚劣是动力,创新机制是保障,群众满意是目标”,陶谨用这四句话来归纳提炼石马河治理经验。“河长领治是关键,统筹全流域治理有效提升水质。”陶谨这样理解石马河市治理的顶层设计与统领作用。
东莞市市长担任石马河市级第一河长,组织成立了由生态环境、水务、城建等部门和流域7镇的精干力量组成的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强化流域河长统筹,实施系统治水,按照“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综合治理石马河。与此同时,市级河长以督导约谈、现场调研、月度调度、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
在陶谨看来,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在流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沿线各镇达成共识,共同推进流域治污攻坚,促进整个流域水质明显好转。
“一系列的机制和措施,激励河长主动担当作为,有效提高了流域各镇治水的积极性。”陶谨表示,东莞针对石马河出台了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支流汇入和跨镇交接断面水质改善目标、河流污染物通量减排及具体整治任务,定性、定量考核评估河长工作。“每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评优挂钩,奖励优秀镇村级河长,通报后进河长并责令其进行书面检讨、落实整改。东莞以石马河流域为试点,推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暂定制度,按照“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双向补偿等。
东莞以小流域为攻坚作战单元,编制25条重点河涌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以水质达标为目标,以消除排污口为重心,以管网畅通为抓手,做到治理一条、见效一条、达标一条,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石马河流域水质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提升
高质量碧道增强群众获得感
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在持续加强,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生态发展、人水和谐,未来可期。东莞全面启动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清理工作,通过河道扩宽、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排涝泵站建设等措施,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打造河岸绿化景观带,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建设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慢行系统和驿站广场、亲水平台、体育设施等景观设施,打造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东莞精准施策,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热情,比如,将每月10日定为“河湖保洁日”,各级河长、各地护河志愿者积极开展河湖“大扫除”;每月举办“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邀请河长、专家与广大群众面对面讨论河湖治理对策;开展“河长制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等。
“群众满意是目标,高质量碧道增强群众获得感。”陶谨表示,东莞力争将石马河建成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碧道,为此成立了干流防洪和景观提升工程工作专班,河长靠前指挥,实地督导,协调解决碧道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陶谨说:“结合群众的新诉求,我们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巩固治水成效、加强日常维护以及进一步升级防洪、碧道工程,提升城市品质上来。继续加快推进干流防洪工程、景观提升工程(即碧道建设项目)及相关专项工程建设,在2023年年底,将石马河干流堤岸防洪标准普遍提升到50年一遇;到2025年,再建设90公里碧道,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昔日‘功勋河’更好造福人民。”
■访谈
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潘伟斌:
全流域全要素
开展水环境治理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石马河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潘伟斌:石马河为东江一级支流,在珠三角具有重要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地位,也承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且复杂的环境压力,虽经多年治理,仍未有显著改善,成为珠三角水环境治理的痛点、难点。
近年来,东莞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近三年更是在源头减排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构建常态、长效治水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石马河东莞段从消除黑臭、消劣,到水环境功能达标的骄人成效,再一次体现了东莞新发展理念和东莞效率。
南方日报:石马河的综合治理发生蝶变,得益于东莞打破“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协同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同时结合水生态补偿机制、优美碧道建设等多种举措。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潘伟斌:流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流域水环境问题在水里,根源在陆上,尤其受生产生活污染影响。流域治理不单纯是工程问题,更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全流域统筹、全要素兼顾、多措并举正是治水之道,符合其固有规律。
南方日报: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是发展的基础。石马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对东莞加强其他流域治理、推动综合环境建设有何示范意义?
潘伟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莞必将享受到石马河治理成效带来的发展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会在东莞得到又一次验证。这也将激励更多的流域、区域加大水体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