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江门:万里碧道侨乡见 治水文旅两相宜

    江门推动水环境治理与旅游相结合,以碧道串联生态画卷

      色彩斑斓的堤岸、充满童趣的巨型沙池、优美的滨江风光……在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城央绿廊碧道,不少市民都喜欢迎着徐徐江风散步,在傍晚时分欣赏白鹭的优雅姿态。“看两岸江景,能让工作一整天的心情放松下来。”市民刘思文说。

      城央绿廊碧道是江门市唯一入选万里碧道省级建设试点工程的项目,其改造成果让不少市民交口称赞。这背后,是江门将单一水环境治理提升为景观文旅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江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见实效,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同比2018年,2020年江门全市优良水体数量上升29个百分点,达标水体数量同比上升31.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数量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全市水环境质量创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最好水平。

      城市因水而兴。在已有的基础上,江门提出,进一步推动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以万里碧道建设为牵引,依托水网、港口把侨乡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构建主题多元的游径体系,建设湾区侨乡情怀的生态人文长廊。


      凝水成珠水岸共治打造侨乡新景

      三月春意浓,江门鹤山市沙坪河“清泉如许”滨河公园里,绿草如茵,白鹭成群,游客踏青休闲。不时,一行白鹭扑扇着翅膀从空中划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游客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键。

      沙坪河是西江一级支流,是鹤山50多万人的母亲河。但随着城市发展,两岸工厂和农业养殖越来越多,河水逐渐被污染,变黑变臭。为了治理像沙坪河这样的支流,江门坚持治水、治城、治产相融合,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开展河湖综合治理工作。

      如何在治水的同时,把水乡旅游、生态发展结合起来?江门给出了答案——改变治理理念,从单个流域治理转变为水岸共治。“通过控源、截污、清淤、修复来提升水质,同时统筹实施景观及洲滩提升、城市防洪、道路桥梁、截污管网、河道清障等工程。”江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沙坪河为例,为整治水质污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鹤山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沙坪河的治理,利用水资源打造“三段”“八景”,总投资7.88亿元,分两期推进。

      千舟竞渡、鹤舞沙坪、柳岸芳踪、清溪梯田、花田叠翠……如今,这些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沙坪河从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河,变成水清岸绿的滨水长廊,水质从长期劣Ⅴ类提升至Ⅳ类。2019年,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成功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沿着西江向南,45公里外的龙溪湖风光宜人。这里曾经也是“黑臭水”的代名词。“以前经过都要捂着鼻子过,水浑浊不清,河面还漂着垃圾。”市民李炎明回忆。

      “黑臭水”的整治并不止步于治污。“我们拓宽治理广度和深度,综合考虑污水截流、内源治理、岸线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景观建设,在治水基础上做加法,种树、固堤、亮灯、造景、修碧道、建公园,打造一河两岸美丽景观。”江海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治水提升了生态,龙溪湖成为江门又一旅游“网红地”。“一到周末我们就来玩,不仅有环湖绿道,还有儿童游乐设施,玩累了在阅读中心看看书,身心都放松了。”只要20分钟车程,家住中山古镇的罗绮就能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串珠成链生态碧道连线滨水空间

      在江海区礼乐河畔,长约6.4公里的乡村绿廊碧道红蓝相间,如同彩带般将北头咀公园、龙舟公园、水杉湿地白鹭源、蒲葵水岸等特色景观串联在一起,向北无缝对接20公里省万里碧道试点工程——城央绿廊,沿途生态宜居、村美民富。

      江门提出,以万里碧道建设为牵引,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文旅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保护生态岸线,依托水网、港口把各地文旅资源串珠成链,通过系统打造、业态引流,形成凸显江门自然生态和人文并举的水文化、水经济。

      系统推进,规划先行。2019年12月,江门完成《江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力争到2021年底,江门全市计划建成42段共364公里碧道,包括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五大部分的建设。

      “水治好后,如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课题。”江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水岸线不仅有公园,更有着侨乡文化的沉淀。要用连通的碧道把历史人文节点、景观带串联起来,以文化作为纽带,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对碧道公园升级改造,提升水岸环境和景观水平,增加市民和游客的亲水体验,通过多主题特色游径,打造侨乡文化传承新载体。”

      目前,江门三区四市已按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等不同类型,启动碧道示范点建设,力求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碧道建设,为文旅产业发展做强绿色引擎。

      《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为江门描绘了一张未来蓝图。依托西江干流,西江生态田园廊途经古劳水乡、大雁山风景区等重要生态资源节点,尽展生态田园魅力。以锦江、潭江干流为主线,潭江侨乡风情廊连接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赤坎古镇、南坦葵林、新会学宫、小鸟天堂等自然生态资源节点,建设城镇型和乡野型碧道。

      有“月亮”更有“星星”。依傍江门水道,市人文风光带串联釜山公园、城央绿廊、长堤历史街区、甘化厂等近代工业遗址,展现近代工业遗产和现代城市建设成果;烽火角水系和镇海湾水系则突出梅家大院、海口埠等华侨文化特色,囊括海湾红树林生态要素。

      五邑大地上,以水为脉,一张“两廊、一带、双湾”的碧道主干网正在织就,一幅清水绿岸的侨乡生态文旅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