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肇庆:贺江碧道画廊醉游人,旅游助力沿线村民富起来

    封开省际廊道的“美丽经济账”

    贺江碧道画廊美丽风光。梁亮 摄


      90后青年张宇宽放下厨具,转身抱起女儿逗得她哈哈大笑;80后脱贫户岑水燕麻利地抓起一把米撒向带她脱贫的鸡群;60后农庄经理钟带云热情地招待又一批前来就餐的熟客……这些生活在封开县省际廊道沿线的人们,并不能具体解释“小康”的准确含义,但都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

      能陪着孩子成长、在家工作有收入、退休还能发挥余热、村里热热闹闹有游客……这些朴实的愿望具体构成了“好日子”的象征。实现“小康梦”的具体途径,对普通人而言,就是衣食住行里细微的获得感。这些获得,通过一条打造了近2年的贺江碧道画廊实现了,重获新生的封开县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让更多人通向小康路。


      复苏的美丽廊道

      青山含黛,碧江绕村,山、水、林、田、湖、湾、岛风光兼具,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融为一体,这是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位于肇庆封开县的贺江碧道画廊,2020年9月份,这条画廊焕新亮相后,旅游“成绩单”上表现不俗,在当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贺江碧道画廊共接待游客18.04万人次,带动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02%和5%。

      这一切,对于从小在封开大洲镇长大的张宇宽来说,是那么惊喜和新鲜。

      “以前外地人来得很少,公路没有搞好,破破烂烂的,很多灰尘。”张宇宽说,“江岸两边也都是杂草、竹子,把美丽的江景都遮住了。”

      听完这话,张宇宽的妻子接着道:“我刚和我老公认识的时候来过这里,感觉这就是山旮旯,去年结婚后再看,感觉到它一天天在变化,越来越漂亮。”

      变化始于2019年,为推动乡村振兴,广东省提出在省际边界地区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封开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是其中一条,涉及江口、大洲、都平3个镇(街)12个行政村142条自然村,面积24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人。

      这条省际廊道,拥有美丽的贺江风光,又有独具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和远溯秦汉的人文历史遗址,此外,还是潇贺古道所在区域,这条古道是我国“海陆丝绸之路”船运茶叶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重现潇贺古道繁华,打造美丽廊道,封开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行动,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632亿元,实施了生态、产业、文化等各类乡村振兴项目246个,通过山水林田湖路综合整治,打造了一批具有美丽庭院、乡村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湿地公园的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

      此外,围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了5个贺江观景平台、5个湿地公园、两广源流博物馆、龙皇岛古码头公园等景点,完善了房车营地、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将“陆道、水道、碧道、绿道、赛道、古驿道”六道融合,“以路为廊、以水为链”,串点连线、以线带片,把交通陆道、江河水道沿线打造成贺江碧道画廊。

      现在,画廊沿线节点台洞湿地公园、励志碧道公园已成功创建3A级景区,在近期揭晓的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评选结果中,封开县“省际廊道--贺江碧道画廊”荣获全省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在这条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台洞村,获得了全省50个“广东美丽乡村特色名村”称号。

      如今,38公里的画廊处处有景,段段拾趣,让游客流连忘返。“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客过来,特别是周末,而且都是外地车牌,梧州、广州、佛山、中山等。”张宇宽说。


      有声有色的美丽经济

      守着好风景,不愁没前景。美丽的风光迎来了游客,再通过农家乐、餐饮、特产农产品销售等途径变现,沿线百姓通过“卖美景”鼓了“钱袋子”。

      “以前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则务农解决温饱,通过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等过活,收入不高。”大洲镇农办主任黄哲良说,“现在镇里发展了兰花、杏花鸡、单丛茶等‘一村一品’项目,通过现代农业产业辐射农民增收。”

      封开大洲镇东畔村村民梁洪飞,现在是大洲兰花产业基地的种植员,他说:“农村有什么收入,我以前种甘蔗、砍木头赚不了多少,现在在基地上班,一个月有两三千的工资。”

      不远处的江口街道励志新村的竹荪种植基地里,90后创业大学生陈嘉龙带着村民干得红红火火,2016年,放弃大城市繁华的他在励志新村尝试种下20亩竹荪。村“两委”干部帮助他申请了“一村一品”项目补贴,盖起了冷藏库,种植面积连年翻番,还让周边村庄数十名贫困户变成“合伙人”。

      数据显示出廊道沿线产业的红火,通过搭建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孵化基地和两广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廊道沿线支持引导大学生、乡贤等回乡成立公司9家、专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36个、电商平台2个、扶贫车间3个。

      据介绍,廊道沿线通过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建成兰花、竹荪、百香果、秀珍菇等一批产业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体+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等发展模式,推动建设杏花鸡、竹荪、食用菌、兰花、单丛茶、特色粉蕉等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将产业建在屋前后,创业可在家里头,就业不出村门口,带动周边60多户贫困户、330名贫困人员就业。

      2019年,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联合封开县大洲镇委、镇政府开展兰花产业带动村集体(农户)脱贫致富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首期种植示范基地有10亩,二期创业扶贫基地有40亩。兰花产业扶贫基地以提供新品种苗、种植技术、销售平台为保障,通过“公司+农户”“公司+精准扶贫”“公司+复退军人创业”等兰花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资金入股得分红、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托管经营得实惠、免费培训得技术、带动种植得收益”等六种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和创业富家梦。

      截至目前,兰花产业扶贫基地共计投入资金120万元,每年收益达15万元,每年为61户231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多元,成为能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的“造血式”产业扶贫项目。

      “现在兰场不止有贫困户,还有普通村民在这工作,我们一年大概聘请20名工人。”大洲兰场负责人侯有格说:“之所以选择大洲是因为我们想借助廊道的名气给兰花做推广,另一方面,也作为廊道的一个观光点,给廊道的旅游业打造增加亮点。”

      封开的美景“变现”后,成了带动脱贫的利器,目前全县有旅游产业扶贫基地34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3万个,建设扶贫车间22个,打造了杏花鸡、神湾菠萝、兰花、食用菌等一批旅游扶贫特产项目,全县5156户12637名贫困人口、28个省定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红火的小康生活

      1984年出生的岑水燕向往的好日子是:“生活水平提高一点,人不用出外打工,还有收入有就业。”

      岑水燕的向往现在已经实现了,此前陷入贫困窘境的她,完全没想到,自己生活的乡村可以变得这么漂亮,而自己的丈夫还是其中的建设者。

      “我们家人口多,包括两个老人家,两个小孩,但因为身体原因,主要劳动力是我老公,之前他在村里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廊道建设需要人手,我们都去帮忙做工,收入100元一天。”岑水燕说。

      除了帮工外,岑水燕还通过饲养鸡鸭补贴生活。“家里养了100多只鸡,鸡鸭加起来150只左右,苗是免费的,还有项目分红,包括村里的兰花基地等项目,一年加起来有2万元左右。”岑水燕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经济方面都跟上去了,以前贫困,现在都改善了。”

      贺江碧道画廊的“美丽经济账”,美廊壹号农庄的经理钟带云算不清楚,但对于所管理农庄的收入变化,她有着实打实的感受。

      “国庆最旺的时候,差不多接待了五十张桌的客人,那天营业额有3万多元。”钟带云说,“那天开心极了,要是每天都这样就更开心了。”

      “以前的大洲,路又弯又陡峭,车开了半天还不到,两旁很多竹子,把贺江都遮住了。现在修建好了,路开阔了,两旁都是花、草,整个敞开了,好像揭开了贺江的面纱,美的东西都展现出来了。”56岁的钟带云之前生活在县城,现在已经退休,今年上半年来到画廊沿线大洲镇当美廊壹号农庄经理。她说:“喜欢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空气好,水好,还有一份农庄的事业做。”

      张宇宽两口子同样在贺江碧道画廊沿线大洲镇开了家花果山农庄,他们体会到的好日子是:“目前就挺好的,我们在家创业赚钱,最重要的是我们两个人都可以陪着女儿,所有孩子的第一次都可以彼此分享,可以经常看到她、抱抱她,可以陪伴成长。在外打工就不能了,只能一个月回一次。”

      张宇宽的妻子说:“其实开始我们不打算回家发展,后来因为看到这边游客多了,发展起来,才决定留下。”

      现在小两口凭着农庄,一个月营业额能有三四万元左右,“以前在广州辛辛苦苦跑业务,现在回家开农庄,收入还比以前好了。”张宇宽说:“我们距离心中的小康,还要再继续努力,因为农庄刚刚起步,第一步先收回成本,后面如果经营得好,我们再扩几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