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建成的莲塘布河四环南路至金山湖段碧道,是惠州碧道建设的一个试点工程。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初冬时分,莲塘布河汇入金山湖的入口处,两岸铺着红色地胶的亲水廊道干净整洁,廊道两边的杜鹃花、芦苇等绿植迎风摇曳。从金山湖延伸到莲塘布河四环南路,如同一条山水画带,悬挂河道两边。
这条碧道,是惠州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万里碧道的一个缩影。
记者获悉,惠州市河长办组织编制的《惠州市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已于近日印发实施。
按计划,2020年底全市将完成11个项目、共20.7公里碧道建设,目前已建成含金山湖省级碧道试点在内的碧道18.9公里。“远期规划到2035年,将形成覆盖惠州市全域的碧道网络。”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荒滩到公园
打造景、水、人相融相生的滨水空间
“建成后的碧道,是我们水环境治理和提升的一个亮点。”11月24日,中国电建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EPC项目部负责人童伟告诉记者。
去年3月,惠州启动了金山湖流域的整治工作。以金山湖为核心,围绕两湖四河(金山湖、惠南湖、金山河、河桥水、冷水坑河、莲塘布河及其支流),全流域系统实施截污治污改善水质、生态修复、兴建水利。
碧道的建设,是这偌大工程中的一部分。
金山湖片区的碧道,包括三部分——除了莲塘布河沿岸之外,还有冷水坑河东江学府二期至金山湖段,河桥水惠州学院至冷水坑河汇流段。这三段碧道总长约5公里,是惠州的碧道试点工程,也被列为大湾区碧道省级试点。这段碧道由市水务集团统筹实施,并由中国电建相关单位负责施工。
童伟告诉记者,5公里碧道试点段与金叶湖、老金山湖环湖步道、红花嶂等登山步道相连,与金山水廊相通,串联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各类绿色开敞空间、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等,形成全域互联互通的交通游憩系统。同时与道路、桥梁等交叉处,均考虑桥下贯通,从而形成完整、无障碍的碧道系统。
“碧道工程包含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五大方面。”童伟介绍,碧道项目的建设,以尊重现状、尊重文脉的理念,落实“水系连通、文化打造、智慧管控、碧道贯通”四大亮点,打造景、水、人相融相生的滨水空间,大大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这三段碧道以治水为主线,通过保护和修复3条河道水系生态系统,构筑河川生态廊道,活水循环实现青山流水。结合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和内源治理,实现片区水系碧水清流、长治久清。
距离金山湖流域数公里远的大湖溪沥,碧道同样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走在大湖溪沥两岸的鹿江南路和北路,铺设了崭新的石栏杆、整洁平整的沥青路,延绵数公里。各色各样的花草,早已铺满了两岸。“碧道已经成了附近居民新的休闲‘打卡点’。我刚刚就沿着碧道跑了一圈。”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总工室主任李金山说。
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污浊的水滩。之前,在文头岭排涝站上溯数公里段,河道两岸滩涂分还布了大量的鱼塘。“以前这边全部养鱼,鱼塘的水也直接排入河流,水面很脏很差。”水务集团水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杏祥告诉记者。
随着近年来两岸开发密度加大,河道水质的污染开始变得严重。
2016年12月底,惠州开启了大湖溪沥整治的进程。整治范围位于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东部,东起规划惠福大道,经马安污水处理厂、三环东路直至文头岭排涝站,全长4.9公里。经过3年多的整治,如今这里已经变换了模样。
“对已建成的碧道,接下来将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管理单位),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实现有效运行维护。”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5+1”重点任务
建设连通北山南海的生态碧廊
碧道按所处河段周边环境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和自然生态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碧道,其功能特点和建设成本都不尽相同。
比如都市型碧道,依托流经大城市城区的水系建设,针对大城市城区人口、经济、文化等活动密集的特点,强化公共交通设施、文化休闲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以及亲水性业态的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金山湖片区的碧道就是这类碧道。相对于都市型碧道,城镇型碧道则更强调生态、经济功能,凸显地域特色,比如大湖溪沥碧道。
不同类型的碧道,最终将构成一幅巨大的城市亲水美图。
《规划》明确了碧道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东江流域明珠、宜居宜业宜游惠城;打造融入内湾、彰显特色的碧道发展带;构建北环名山、南向碧海的生态绿脉。
“围绕惠州的主要江河,我们规划了碧道的总体布局。”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东江干流、西枝江、公庄河、增江(龙门河)、沙河、淡水河、潼湖水为主要载体,规划形成“一江碧惠城,三带融湾区,六脉通山海”的建设总体空间格局,同时明确了“融入内湾、南优北控、环山向海”的建设策略。
“碧道建设,表面看似一个亲水廊道,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省里明确了“5+1”重点任务,即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以及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在惠州的碧道建设中,通过实施“5+1”重点任务,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
“实施这些举措,让惠州的碧道成为连通北山南海的生态碧廊、城乡人民生活好去处、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纽带,共建宜居宜业宜游惠城。”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规划建设目标要求,惠州市万里碧道建设将分为近期、中期、中远期、远期4个阶段,围绕“5+1”重点任务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从惠州近期目标来看,到2022年底,建成181公里碧道,以各区县中心区、县城、主要城镇的重点河段及特色资源点周边河段碧道建设为重点,各区县至少建成一个特色碧道亮点工程。
放眼到2025年的中期目标,则要建成245公里的碧道,并同步推动上一阶段建设成型的碧道沿线滨水地带协同提升,逐步进入发展成熟阶段。
塑造惠州城乡新地标
构建多元休闲游憩网络
为给居民提供一个多元休闲游憩网络,惠州提出要建设碧道主题游径——依托碧道沿线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城市功能特色,建设“通山达海径、历史文旅径、都市人文径、田园风光径、山水画廊径”五种主要类型的特色游径,形成丰富多样的休闲游憩网络。
同时,加强与城市绿道、公共交通、港口码头等的衔接,增加景观小品、活动广场、亲水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功能复合、有吸引力的滨水魅力空间。
摊开金山新城的建设规划图,金山湖碧道公园跃然纸上。
“这一片整治完成后,将是金山大道的一个门户。从金山二桥往南下来后,一眼就能看到眼前的水清岸绿景美。”童伟说,目前金山湖公园一、二期已经建成,未来沿岛还将建设公园三、四、五期。
“打造碧道沿线重要节点,塑造惠州城乡新地标。”《规划》提出,重点推进惠州历史街区节点、西枝江公园节点、潼湖—仲恺创新人文节点、叶挺将军纪念园节点、罗浮山生态节点、亚婆角休闲旅游节点等一般节点建设。
在有独特地理意义或历史意义的河段、城镇地区河道交汇处,建设碧道公园,比如重点推进金山湖碧道公园、潼湖国家湿地碧道公园等碧道公园建设。
围绕规划好的公园,惠州将重点完善相关配套。
比如优先利用碧道周边500米范围内现状设施,在碧道公园及碧道节点配置便民服务、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照片和停车等各类设施,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体育健身设施,实现与绿道和古驿道、城市公园、城乡居民点和景点服务区等设施共建共享。
“碧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水脉的传承,弘扬水生态文明。”李金山认为,要活化利用水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好水文化新风尚。
实际上,惠州拥有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罗浮山道教文化、东坡文化等。在惠州的计划中,将挖掘利用好古水利工程、古水道航运设施、因水而生的宗教和民俗等水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东江惠州府城历史文化碧道、沙河道教文化体验碧道、西枝江上游生态红色文化碧道等特色文化主题碧道,彰显地域水文化特色。
在金山湖的三段碧道,就将营造盐马古道区、活力水岸区和学府水岸区,展示盐驿、移民、学府及尚体多种文化类型,讲好惠州碧道的故事。
接下来,惠州还将通过完善跑步等健身设施和划船等水上运动设施,以及设置书吧、茶室等小型服务设施,丰富市民休闲文化,推动形成碧道公众休闲、运动文化新风尚。
■相关
“碧道+产业”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碧道试点工程建成后,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和土地增值、市民生活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等。”李金山向记者分析道。
得益于水环境的整治,大湖溪沥两岸的碧道,岸绿景美,极大提升了周边环境。大湖溪南北两边,如今已经是住宅密布的区域——近两年建好的高层住宅区,开始不断聚集人气。
按惠州的计划,将推动滨水地区“三旧”改造,倒逼转型升级。
比如在博罗,将加速推动东江支流沙河沿线的铜箔制造企业退出,以东江干流博罗西段为重点,开展沿线工业、码头、船舶污染排放专项整治工作。
在各区县中心区,以碧道为重点,统筹滨水存量与增量空间,加快旧城、城中村、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推动碧道建设与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滨水带的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发挥碧道沿线乡村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优势,把碧道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结合,使碧道建设成为沿线乡村提质发展的助推器。
具体来说,以东江干流、公庄河、增江、滨海带碧道建设为重点,串联流域内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滨海风光等旅游资源,联动打造特色游径与旅游目的地,重点推进东江古竹镇段、观音阁镇段、淡水河周田村段、公庄河石坝镇段、增江龙门县城段、亚婆角滨海段等“碧道+全域旅游”建设。
依托碧道沿线优质的山水资源,也可以导入新兴产业要素,培育“碧道+”产业群落。
记者了解到,惠州将以金山湖—仲恺—潼湖创新人文碧道、惠深合作示范碧道为重点,引导高端商业商务、高新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沿碧道布局,主动连接金山湖新城、仲恺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新区等重点平台,积极培育“碧道+创新产业”,提升水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