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广州南沙蕉门河碧道助力 龙舟赛艇等水上运动悄然兴起

      广州,古时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广州的版图从南岭余脉延伸到南海,形成山水城田海的格局。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整治水环境,为广州高标准打造碧道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广州四通八达串联广州经典地标的碧道系统将与绿道网络相连,可以让市民从北部山区一路慢行到端海边,沿路将充分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

      南都记者近日在南沙蕉门河碧道现场发现,龙舟、划船、赛艇等水上运动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广州市水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的统计,广州市分布着1368条大小河涌,蜿蜒5500公里,水库368座,主要生态调蓄湖12个,全市水面率达10.15%。 

      广州水城钟灵毓秀,历千年不衰。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一段时期内未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水环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恶化,广州市继而进入持续进入治理的阶段。 

      近年来,广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整治黑臭水体,水环境逐步好转,并在最近两年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广州市纳入住建部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经市复核,142条达到初见成效,消除比例为97%。2018年,广州市成功申报为国家黑臭水体整治示范性城市。 

      市民对广州治水工作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广州市统计局2019年5月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工作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设花城成效显著各项工作的第一位。 

      一条条严重污染的河涌逐渐变清,河涌两岸一栋栋违法建设在机器的轰鸣中倒下,河道两岸逐渐贯通、复绿,鱼儿回到了河里,鸟儿栖居于河岸。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后,广州市以治水成果为基石,迅速启动《广州市碧道建设方案》、《广州市碧道建设规划》、《广州市碧道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广州市流溪河(从化)碧道示范段规划》等工作。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 

    750x498_5d496495acd79.jpg

    凤凰湖


      城区安全隐患深坑变身凤凰湖公园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省级试点碧道——广州市南沙区的凤凰湖碧道。记者现场发现,凤凰湖位于广州南沙新区中东部的蕉门河中心区域的核心地带,四周高楼林立,交通主干道沿湖而建,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有如此一片大面积的美丽湖区。 

      漫步湖区,可以发现湖区公园建有入口广场、停车场、驿站、亲水平台、观景平台、滨水栈道、环湖绿道(堤顶路)、休息亭、公厕等休闲、配套设施,湖区南侧建有一片小型浅水湿地,湿地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成为湖区鱼类重要栖息场所,也逐渐成为鸟类重要的觅食场所。附近整个城区因为凤凰湖而显得特别灵秀。 

      南沙区水务局总工程师周瑛表示,凤凰湖项目共有7个湖,早在上世纪这里还属于荒野之地时,7个湖的位置就是7个采石坑,后因国家禁止采石,深达数十米的采石坑,被雨水填满形成水面,四周杂草、杂树丛生。 

      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采石坑附近一栋栋住宅项目拔地而起,人口密度也逐渐增大,深达数十米的水坑,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也因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有人建议将这个地方作为建筑废弃物的消纳场,用建筑废弃物把坑给填平。这也是很多地方惯用的做法。但是我们觉得作为消纳场太可惜,所以把这里打造成城市公园。”周瑛说,7个采石坑通过连通渠、涵洞等与蕉门河及周边河涌贯通,形成特色的山水连通工程。山洪来袭或河水上涨时,湖区就是一个具有调蓄功能的水利设施,其规划设计排涝标准是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周瑛说,湖区已建成相对完善的绿道系统,总长度约1.4公里,水质达到Ⅲ类水的标准。 

      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最直接能感受到的是家门口可怕的深水坑变成了令人骄傲的湖区公园,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丰富的游憩功能,使得湖区成为街坊邻居散步和跳广场舞的好地方。 

    751x501_5d4964caeaa78.jpg

    750x421_5d4964ab27cf7.jpg

    745x739_5d4964ab1b499.jpg



      十里蕉门河碧道悄然兴起水上运动 

      严重的水污染曾经一度让广州端午节的传统龙舟活动黯然失色,近年来,由于河涌水质好转,端午节的龙舟活动越来越热闹。蕉门河碧道的成功打造,让龙舟活动不再局限于端午前后,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爽一把,出一身汗。与此同时,划船、赛艇、桨板等水上运动,也在蕉门河上悄然兴起,人们不仅可以沿碧道而行,还能击桨于碧道之上。 

      蕉门河与凤凰湖相连,位于黄阁镇和南沙街区域的中心,南接蕉门水道,北临小虎沥水道,全长6260米。近年来,南沙区政府积极推进蕉门河生态化、景观化和人文化建设,清拆了两岸的烂船、窝棚和违章搭建,把蕉门河建设成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 

      广州市河长办工程师杨聪辉介绍,蕉门河在堤岸设计选型和建设上,采用了自然缓坡的生态堤岸,建设了亲水平台、广场、照明系统以及人行道、绿地、园林等,成为了广大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南都记者发现,在蕉门河真正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美。一座座充满朝气、富有现代气息的桥梁将两边绿地与绿道相连,让6260米的一河两岸,形成十里碧道的画廊。南沙区甚至将蕉门河称之为南沙区的“城市客厅”。 

      在采访现场,河面上一群孩子正在划船追逐嬉戏,原来是南沙区蓝鲨青少年水上运动俱乐部带领孩子在开展水上运动的活动。 

      该俱乐部负责人赵蓉蓉表示,为了选择一个能够开展水上运动的场所,她在省内外找了很多地方,最终因为蕉门河的水质、水文、水深、两岸环境让她选择在这里扎根,2011年水上运动基地建成开放。 

      “没想到这几年建设力度那么大,整个蕉门河的水质和两岸的环境因为碧道的建设又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对水上运动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赵蓉蓉说,目前俱乐部除了对青少年进行水上运动项目进行培训,还提供水上运动的游乐项目。划船、赛艇、桨板等项目正在悄然兴起,一些单位和团队也会到基地来组织划龙舟比赛,在这里龙舟不再是端午节的活动,也不在仅仅是人们调侃的“广州房东”的运动。 


      广州从山到海的千里碧道呼之欲出 

      广州市河长办介绍,目前,广州市正在以水为魂、以人为本,探索新时期碧道建设内涵。提出“优水、乐活、兴城”的建设理念,探索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模式,将自然重新带回城市。 

      广州市将结合广州水系空间和岭南水乡、广府文化的底蕴,特色化打造“最广州”碧道空间。将以珠江作为广州碧道主廊道,联动流溪河、增江等大江大河,彰显广州依山、沿江、滨海的城市风貌和山水城田海并存的自然禀赋。目前,每个区都安排了5公里以上的碧道试点任务,计划2019年全市建成103.98公里试点碧道。目前,已有20.7公里的碧道试点项目开工,98.13公里碧道试点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杨聪辉表示,未来广州的碧道建设将充分吸收绿道建设的经验,并对原有的滨水绿道将进行再次提升,也将充分考虑碧道和绿道的对接。 

      广州市河长办介绍,广州将以“一条主脉、两条支线、三大片区、多个节点”的空间总体布局,按照“一年做试点、三年见成效、七年全建成”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碧道建设,力争2022年底,高质量完成约462公里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同时全市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最终形成“千里长卷,最美广州”。届时,市民可以从广州的北部的山脚通过碧道系统,一直慢行到南海之滨。沿途可充分感受广州市千年古城的魅力,和长盛不衰的现代化气息。 

      目前,广州市正在牵头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技术指引,拟选取标志性区段、标志性节点,开展设计竞赛,以国际化视野打造大师缤纷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