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广东万里碧道打造岭南诗画河湖

    已编辑图片

    佛山市潭洲水道。资料图片。

    已编辑图片

    俯瞰凤凰湖,采石坑化身城市滨水休闲空间。刘伟摄影

      自古以来,南粤城乡临水而建,百姓依水而居。而今,水系发达的广东正全面开启万里碧道建设工作,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建设湾区岭南宜居魅力水网,同时结合区域特色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构建“一湾三片、十廊串珠”的广东碧道空间格局。


      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

      广东,水网发达而复杂。据统计,全省有1.1万条河流,6.6万公里长,河流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农田占全省农田的75%,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建设用地占全省建设用地的82.2%,水系沿线500米范围内“三旧”用地占珠三角“三旧”用地超过50%,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活动人群约8035万人。2018年6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强公共慢行系统建设,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

      广东所要实施的“万里碧道”计划,是指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据悉,目前,广东省河长办及技术支撑单位共抽调了63名技术骨干组成联合工作组,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高级智囊机构。形成了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工作大纲,并确定了“1+10”共11个省级试点,总长度180公里。其中,“1”是指对珠三角水网统筹考虑,分段实施,整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试点,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8个城市,均为都市型碧道,其长度为98公里,占了省级试点的一半以上。

      碧道并非单纯景观工程。记者了解到,当前广东省碧道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特色与景观营造、游憩系统构建五方面。其中,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水环境治理,被放在首要位置。以珠海为例,目前,横琴新区已经完全消除了劣五类水体,未来全部的水体将提升至Ⅲ类(三类地表水)。

      与此同时,碧道建设将带动水系周边的贫困村达到乡村振兴;促使历史文化名村经济、生态、文化交融。绿道、古驿道等生态文化产品,将共同构建南粤大地“融入自然、品味文化、畅享健康”的休闲游憩网络。


      试点发力筑建生态廊道

      “一江领乾坤,多河共生辉”,这是羊城广州在探索新时期碧道建设中勾勒的空间蓝图。记者在广州南沙区采访时看到,蕉门河碧道上,一众少年正快乐的进行着皮划艇训练;车行桥和凤翔桥上蓝色桥架如飘逸的绸缎,在空中飞跨河面;两岸高楼林立,景色宜人......

      作为都市型碧道的代表——蕉门河碧道,在建设中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综合调蓄空间、城乡排水防涝设施、应急体系建设以及生态流量调度等,规划设计排涝标准为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目前蕉门河已建成十里碧道,种植植物约5000株,号称“十里画廊”,作为南沙的“城市客厅”。

      “蕉门河的水流比较平缓,水质较好,而且水深3米多,对孩子们进行水上基础训练是很合适的。” 蓝鲨青少年水上运动俱乐部负责人赵蓉蓉向记者介绍,碧道建设让河道风光更加旖旎,水上运动越受人们欢迎。

    已编辑图片

    南沙蕉门河中心区 陈小权摄

      而原本是千疮百孔的采石坑,如今则变身为碧波荡漾的凤凰湖,让附近的居民充盈着幸福感。“过去这里乱石陡峭,野草丛生,废弃采石坑最深处达50米,很是危险。通过结合地形改造,凤凰湖2#湖区周边已完成截污工作,且与蕉门河水系连通,形成活水。”南沙区水务局总工程师周瑛介绍,凤凰湖2#湖是连通蕉门水道大型城市绿廊、蕉门河生态廊道等多条城市生态廊道的一个重要节点。湖区南侧建有一片小型浅水湿地,湿地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是湖区鱼类重要栖息场所,也逐渐成为鸟类重要的觅食场所。在湖区建设过程中保留并修复了蕉门炮台遗址,更是增加了凤凰湖的文化内涵。

      当下,广东省各地正紧锣密鼓推进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初显成效。据悉,预计今年底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等试点将建成,并通过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广东省碧道建设。


      “治河”与“治产”相结合

      “自实行河长制以来,民众对河流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村级到镇级,都有相应的投诉电话,大家都可以监督。”佛山市顺德镇乐从镇镇长、潭州水道镇级河长冼英伟介绍,佛山东平水道省级试点位于佛山新城,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碧道试点,当前通过落实河长制和推进绿化、净化、水文化三大过程,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20公里的水道得到彻底改造。

      除了河长们,在佛山,还有一支由社区负责人、基层河长、党员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热心市民组成的公益队伍,正活跃在爱水护水的一线。“佛山水是我们的生命线、母亲河,佛山水也成了我的故乡水。”从湖南来到佛山19年的胡忠录是佛山“水义工”的一员。带着这样的热忱,水义工们积极巡河,及时向河长反映河湖问题;创作文章,既写出佛山水美,也记录他们对改善水环境的点滴思考等。

      “以前工业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水里,许多捕捞的虾笼天罗地网,影响河道畅通,现在都有各类管道设施做到雨污分离,平时各个河道也有相应的河长监督,一有情况就立即汇报解决。”珠海市横琴镇荷塘社区洪先生讲到,从2009年河道整治以来,河道已不再是过去“脏、乱、差”的形象,这让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都赞叹不已。

      广东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河湖管护举措,形成了一批经验做法。如广州市创新设置九大流域河长,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深圳市坚持大手笔投入、大兵团作战、大系统治理,全力攻坚水污染治理;江门市创新建立河长巡河“三个清单”制度,设立水环境“红黑榜”。

      智慧治河也在进行中。据介绍,在“广东智慧河长”微信公众号中,公众可以对河湖问题进行投诉举报;而企业微信号则供全省各级河长巡河使用。河长们可在巡查记录台等软件平台上记录相关情况。

      从保护河流环境为始,推动产业升级达到持续健康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几年里,佛山对50多个工业区里违法排污超标的企业进行调查并严厉规范处理。目前,佛山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引入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智能装备等附加值大的绿色产业。“做好城市环境也是留住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乐从镇镇长冼英伟表示,当前乐从镇不仅是以乡镇发展出发,更是作为佛山市新核心区的定位在绿色发展中。

      河道与环境的改善,让更多的市民自觉保护它。土生土长于佛山东平水道的居民向记者讲述,这几年由于环境越来越好,每到春天,他们还会看到上百只白鹭在湿地上休憩、飞翔,孩子们很是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