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润城水乡美

  •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9-09-25

  佛山,是广东著名的岭南水系。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佛山也曾经历因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水环境被破坏的阵痛。

  近年来,佛山市大力开展治理河涌,水系连通,盘活水源,倾力再造水乡盛景。


倾力治河涌 告别黑与臭


  来到佛山市禅城区丰收涌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自已不由得放慢脚步。凭栏静看,香樟树垂立两岸,石桥跨过河面,树下花团被茂盛的青草紧紧簇拥,姹紫嫣红。沿岸的居民楼不高,大多还完好地保留着旧时样貌。

  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市民们描述的属于丰收涌的“记忆”。住在附近的市民陈玉招已经77岁了,陈大爷说起丰收涌的变化,难掩激动:“去年开始就一点一点有变化了,今年春节期间,彻底不一样了。以前这里的水又黑又臭,你看现在环境多好!”尽管现在河涌里的水还不算通透,但多数居民均表示,告别“黑臭”历史已是一大进步。

  祖庙街道水利所负责人介绍:“丰收涌综合整治工程总投入4300万元,朝安路至丰收泵站这一段是示范段。我们实行了截污,沿线铺设污水管网,连接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这样就能进入良性循环,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变成现在的Ⅴ类,不黑不臭。”

  佛山的内河涌约2800条,总长超5000公里,其中主干河涌245条,长约1500公里。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内河涌是城市发展的生命血脉。伴随着佛山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承担着水上运输、排涝除渍、纳污释污等多重功能的河涌却换上“黑脸”,成了“臭水沟”。

  2011年,佛山市开始全面整治内河涌,将治水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让城市融入水,让水走进城市,城市与水和谐发展,水与城市相生”的内河涌整治思路,将内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民生水利建设的重点。“佛山进行河涌综合整治,不仅加固堤岸,疏浚河道,同时兴建了大量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网,改善河道水质和景观状况。现今,各区河涌整治稳步推进,告别了‘黑臭’历史。”佛山市水务局负责人说。


水系连通 让水“活起来”


  佛山市河涌密布,活水却不多。佛山不仅要水清,更要让水“活起来”。

  千灯湖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千灯湖的美景都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白天,绿树成荫,水波粼粼,花繁叶茂,静美怡人;夜晚,“千灯”竞开,水面倒映着灯影、高楼、行人,欢声笑语环绕,热闹非凡。

  步入千灯湖二期工程,微风拂面,柳枝夹道,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水边“莲叶何田田”,不一会儿就走到了活水公园展示馆。活水馆主要介绍佛山市和南海区在河涌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向人们传递保护水资源、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展馆里用模型展示出桂城活水工程,用展板介绍“河涌怎么了”“河涌整治的截、疏、治”等,游人可以直观地了解桂城河涌整治的布局和措施。

  而千灯湖二期工程的最大亮点,就是这里的活水系统。在一期的基础上,二期扩大了公园的休闲空间,更值得称道的是,千灯湖成了一个“活水湖”。水务部门着力推动碧水蓝天工程,包括佛山涌岸线整治、一环东涌、旧佛平涌综合整治等三项工程。而核心一环东涌工程正是让千灯湖水“活起来”的关键。一环东涌工程将东平河平洲水道的水引入内河涌体系,再通过旧佛平公路涌与千灯湖水系相连,最终通向佛山水道。现今,千灯湖还在继续北拓,计划与汾江河连通,成为南海中心城区的穿城河流。

  佛山市领导曾在河涌整治动员会上说:“城市建设要围绕水来做文章,佛山有丰富的水资源,要把河涌和汾江河综合整治同城市升级行动、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水利建设紧密相连。”如今,佛山通过整治和改善水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这些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完工后,中心城区将实现河涌水清、水畅、水活。同时还能解决内涝问题,提升环境品位,还原水乡风貌,特别是引水入千灯湖,使周边环境美起来,吸引大批高新金融服务业在千灯湖周边落户,治水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整治水环境,让河水清起来,让水乡美起来,让经济发展起来,让群众幸福起来!(作者:李青峰)

主办:广东水利厅

承办:广东省水利厅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