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南方日报社一本赠书说起
-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9-09-25
1977年8月20日,我从东莞知青农场被选招到原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对港供水站工作刚满8个月,《南方日报》在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我们爱读科技专版》的文章。不久,为了鼓励我对党报的关心支持,《南方日报》社专门给我寄来了1977年1月由该社编辑出版的《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书,此书精心选编了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文章106篇。书中字行间,无不包含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使我对周恩来总理更感亲切,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父亲在1964年从部队转业到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在该工程成长并参加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代“东深人”。东深供水工程自建成至今,东深人整整走过了54个年头。五十四个寒暑春秋,一代又一代的东深人,怀着东江水一样的无私、一样多情的质朴情怀,把对港供水工作作为无上光荣的事业,不负祖国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长年累月坚守在对港供水岗位上,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奉献给对港供水事业。长期以来,在对港供水线上,发生了一个个平凡动人的故事,最感人的是周恩来同志生前关怀港九同胞生活用水。
1929年,香港出现了严重水荒,七八十万市民只靠306条街的水喉供水,起初是每天供水4小时,后来竟减少到2小时。当时多少香港人仰天长叹:“淡水贵如油,淡水贵如油啊!”为解决港人的吃用水,当年的广九铁路局将多列车厢改为水箱,组成运水列车到深圳取水。与此同时,港府还派大批船只到珠江取水。水乃生命之源,无水等于无命。据报载,当时香港大约有20多万人因水荒而离开香港,多半工厂也因此而倒闭。毫不过分地说,水是香港这座都市的生命线。
白驹过隙,时到1963年,香港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大旱—山塘干涸,田地龟裂、草木枯萎。为保生存,港英当局采取了4天供水一次的制水措施。一条条望不尽的水桶长龙,一队队蜿蜒曲折的候水者队伍发出了一声声的呼唤:“水,水,水!”
由于严重缺水,这一年香港的织造业、漂染业减产近半,农业损失逾千万元,13个行业停工减产损失达6000万港元,数十万工人相继失业。刚刚蒸蒸日上的香港,被旱魔折腾得气息奄奄。当时香港曾举行了三天三夜的祈雨法会。尽管僧人们法术使尽,尽管信徒们好愿祈尽,然而上苍依然滴水不降。“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唔知(不知道)几时无水荒。”这首当时流传全港的童谣,正是当年香港苦旱的真实写照。
“水,水,水!”香港百万儿女的呼声,飘过深圳河,飘到五羊城,飘到首都北京。
1963年12月8日,寒流下的羊城一派萧条。可是在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的家里却热气腾腾、春意洋洋。周恩来总理端坐在客厅中央,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陶铸、广东省长陈郁等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当听到陶铸述说今年粤港大旱,香港同胞连水都喝不上时;当听到为解决香港淡水困难,广东省拟在东莞石马河兴建一个供水工程,将充沛的东江水引入深圳水库后再输往香港时,周总理高兴得当即对陶铸和在座的领导说:“供水工程由我们国家举办,应列入国家计划,作为援外专项,因为香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自己的同胞。”陶铸等领导听了周总理的明确指示后,顿感如释重负。一项由国家拨款3584万元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就这样敲定了。
3584万元,这在90年代的中国也许算不上一个大数目,但在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这可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经历过那个时期的香港同胞和中国人都记忆犹新,在那天灾加人祸的三年里,国家内外交困,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毅然拍板兴建耗资数千万元的东深供水工程,这体现了总理,也体现了祖国母亲对香港儿女深切的关怀。
在周总理作出决策的同时,他还指示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加速工程建设。为了使香港同胞不再受缺水之苦,陶铸和陈郁等领导说干就干。他们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工程领导班子,从全省各地调集了一大批干将,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项造福粤港人民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很快便在1964年2月20日正式动工了。经过1万多人11个月的昼夜奋战,北起东莞桥头镇东江河畔,南至与香港只一桥之隔的深圳河边,全长达83公里的输水工程,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经8级抽水站,逐级提升至48.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再经深圳水库源源不断地输往香港。这项工程于1965年1月竣工,同年3月1日正式向港供水。每年对港供水量为6820万立方米。从此滔滔涌涌的东江水,带着周总理的深切关怀,像母亲的乳汁滋润着港島的每一寸土地,滋润着港島每一个儿女的心田。从此,香港永远告别“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唔知(不知道)几时无水荒”的年代。
周恩来总理生前关怀香港居民用水,他的亲密战友邓颖超同志也把东深供水工程放在心上。1984年12月8日,80高龄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登上了深圳水库右副坝,详细询问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她满怀深情地告诉陪同的领导:周总理生前没有来得及视察这项供水工程,我代表他来看望大家。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工程建设和管理好,为促进香港繁荣稳定,为密切香港同胞同祖国人民的联系做出新的贡献!
遵照周总理夫妇生前的嘱托,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和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对东江水供港工作高度重视,为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供水香港为主同时向深圳及东莞沿线城镇提供东江原水的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和一次改造,至今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2000年8月动工,2003年8月建成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总投资人民币49亿元,设计年供水能力为24.23亿立方米,其中每年向香港供水能力为11亿立方米,目前向香港供应淡水占其年耗淡水总量七成以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东深工程从不间断对港供水,成了支持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表达同胞心意的纽带。
放心吧,周恩来总理夫妇!东深供水工程的管理者,一定遵照你们的遗愿,秉持“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理念,忠于职守,精心营运管理,确保对港供水安全,以优异成绩,告慰周恩来总理夫妇在天之灵。(作者:李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