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河的变迁
-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9-09-25
一条弯曲窄窄的巷子,坑坑洼洼街道,风雨洗刷的青石板古桥,缓缓流淌的河水,岸边卖香蕉的小船……我努力回想几十年前石井街道的模样,一些清晰可辩,百年石桥仍然屹立;一些却模糊不清了,变化最大的就属这条石井河,历经时代变迁,如今成了人们心中的明星河。
石井镇位于白云区的南部,是广州市的远郊,镇上有一条河叫石井河。说起石井河的变化,我这个在河边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警察再清楚不过。曾经普普通通的小河因为河涌整治而在广州市榜上有名。记得八十年代,我的单位广东省少管所就在石井河旁边,我的宿舍就在大院里。当时河对岸还没开发,是大片大片甘蔗地,菜地。河堤边还长着高大的芭蕉林,卖蕉的小船常常停靠在岸边,船头上挂满了一串串大蕉、粉蕉、香蕉,金黄诱人。每回我散步到此,都会带回一串蕉。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经常看到菜农用河水浇菜,好一派水乡风光。每到夏天的傍晚,就见到在河边抓鱼、散步的市民,在河里嬉戏玩耍的小孩,热闹非凡,曾经的石井河留给人们记忆中是一道美好的风景线。每年石井河最热闹日子当数端午节龙舟赛了。开赛那天,一阵鞭炮响过,随着有节奏锣鼓声,拉开了龙舟赛的帷幕。两岸挤满前来看热闹的村民和孩子。作为监狱警察,教育挽救少年犯是我们宗旨,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我没有多少机会能亲临现场观赛,但伴随窗外阵阵的鼓声,也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
听一些老同志回忆,八十年代初,石井地区经常停水停电。遇上夏天一停水,警察们就带着一群少年犯到单位门口的石井河去洗澡。清清的河水里可以看见有不少小鱼游动,一些调皮的少年犯忍不住想去捉鱼,却又抓不着。一旁的警察就指点他们怎么抓,终于捉到鱼的少年犯兴奋地喊:“队长,抓到了。”以后,随着供水供电系统不断完善,少管所经常停水停电的现象结束了,加上河水污染,少年犯走出高墙到河里洗澡也成了历史。
九十年代,石井大力引进外资办厂,当时开了不少鞋厂、制衣厂,带动了石井经济发展。但由于一些工厂没有做污水处理,污水直接偷排到河里,造成了环境污染。石井河涌被污染了,水质变差了,河水由清变浊,鱼儿不见了,慢慢的成了黑色,还散发着恶臭,无人再敢到河里去游泳、抓鱼。石井河成了“臭名昭著”的“墨汁河”。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前,广州市政府投入数十亿大力整治石井河,经过整治,石井河摘下了“脏臭”之帽,成了成功整治河涌的“明星河”,广州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有一段时间,河水确实清澈了许多,恶臭也消失了,我们庆幸又能开窗欣赏石井河的美景和对岸的田园风光。
可是,好景不长,渐渐的河水又变得浑浊不堪,臭味卷土重来。我的办公室与石井河就隔着一条马路,好不容易闲暇时能眺望云山珠水风景,如今紧闭门窗还掩不着臭气袭人,让我和同事苦不堪言。原本住在单位大院的不少同事都陆续跑到花都、清远买房了,下班后他们匆匆赶回家,只为逃离这糟糕的工作环境,曾经热闹的大院冷清了许多。不到3年,“不黑不臭”的石井河故态复萌,涨潮时黄绿色伴着一丝腥臭、退潮时发臭且灰黑。据说,支涌污染和工厂偷排是石井河再“生病”的主因,而河岸两边林立着羽绒、布料、印染、线路板、金属冶炼等各类工厂,则是造成河涌重污染的源头。石井河再次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
2016年底,广州市政府下决心彻底整治石井河,冷清的石井河再次迎来大动工的热潮。我的一位亲戚参与改造石井河设计规划建设工程,他还因此获得设计金奖。据他介绍:“彻底整治石井河就要从源头上截污,从河底埋管把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改变过去治污不抓源头的诟病。然后引进珠江水冲洗河道,改变石井河水质。只有注重源头截污,不留死角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才能充分发挥清湖水闸调度作用活水清水,增强河涌水动力,同时大力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总之,只有这样多管齐下,石井河才能由黑变绿。”那段时间,河岸路边被封闭,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交通时常堵塞,但大家都能理解,这只是暂时的。2018年初,石井河整治完工。当围在石井河河岸挡板被拆除后,我惊讶地发现石井河黑水又变成淡绿,清波荡漾,臭味再次消失了。
如今,我下班后漫步在石井河旁边绿道上,石井河桥头边凉亭纳凉、闲聊、下棋的市民又多了起来,石井小镇又恢复往昔的热闹景象。据说不久将来广州火车站将搬迁到石井附近,那将促进石井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如今流行这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井河从名不经传蜕变成一条赫赫有名的河流,它的变迁是祖国兴修水利、整治污染、福祉百姓的最好见证。(作者:刘伟)